小马天主堂
小马天主堂位于台湾台东县成功镇的小马部落[注 1],是天主教白冷会所有的教堂,正式名称是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又称圣尼各老堂[2][3],于2005年9月29日公告为历史建筑[注 2][1]。该教堂被视为台东的经典建筑,有建筑杂志加以报导[2][3]。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 | |
---|---|
圣尼各老堂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 台东县成功镇信义里小马路58号 |
坐标 | 22°59′44″N 121°18′55″E / 22.99555°N 121.3153°E |
材料 | 钢筋混凝土[1] |
建成时间 | 1968年[1] |
所有者 | 天主教白冷外方传教会[1] |
官方名称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 |
类型 | 登录种类:历史建筑 |
评定时间 | 2005年9月2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
沿革
编辑民国43年(1954年)姚秉彝神父将传道翻译员张明祥(Loma'ni Takofan)家作为小马的宣教会所,举行主日弥撒[2]。民国45年(1956年)3月7日,曹经五神父到成功堂区担任副堂,主日或平日会到小马宣教和举行弥撒[2]。小马部落的信教者日渐增加[2]。民国46年(1947年),小马地区部落兴建教堂,工程有不少教友参与[2]。
民国50年(1961年),瑞士籍神父池作基(Rev. Meinard Tschirky,1930-1992)来到东和堂区宣教[2][1]。之后民国56年(1967年)小马天主堂成立储蓄互助社,该年白冷会也向台东县政府购买公有地以兴建新教堂[2]。民国57年(1968年)因教徒日增,池作基神父开始教堂的筹建[2][1]。经费来自池作基神父的国外募款,以及教友变卖稻谷所得[2][1]。新圣堂于该年(1968年)8月20日落成,由费声远主教祝圣启用,称“天主教小马圣尼各老堂(Hsiaoma, St. Nicolaus)”[2][1]。新圣堂的设计者是傅义(Julius Felder)修士,小马天主堂(圣尼各老堂)是他来台后的第三件作品[2][3][1]。
民国74年(1985年)因应台东市第二公墓迁葬作业,教堂后方设立墓园[2][1]。墓园中葬有池作基、纪守常(Rev. Alfred Giger,1919-1970)、周维道(Rev. Viktor Notter,1906-1992)、郝道永(Rev. Friedrich Hort,1908-1985)、满海德(Rev. Ernst Manhart,1905-1991)等诸位神父[2][1]。
建筑特色
编辑小马天主堂的特色是外观有类似扶壁的结构,而外墙使用自然石板材,因有不规则线条而使得墙壁看起来像是用真石砌成[2][3][1]。此外教堂锥状屋顶(传义修士称斗笠屋顶)的采光天窗能将自然光源大量引进,照耀在祭台上,营造神圣庄严的气氛[2][3][1]。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全景
-
另一角度拍的小马天主堂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正面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钟塔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祭坛
-
小马圣尼克老天主堂室内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小馬天主堂(聖尼各老堂).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林韵梅、赵川明、王河盛、黄学堂、李坤修、林志兴 撰稿. 《日出台東 東海岸文化景觀》. 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 2009-12: 页150、151. ISBN 978-986-02-1247-1.
- ^ 3.0 3.1 3.2 3.3 3.4 3.5 韩国栋(总编辑). 《走讀台灣:台東縣 2》. 国家文化总会. 2009-12: 页52、53. ISBN 978-986-657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