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边防军,是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刘文辉的部队,布防范围包括四川西康等地。

沿革 编辑

川康边防军前身为川边镇守使陈遐龄的川边军,1920年8月,陈派贺中强为前敌指挥,率羊仁安(羊清泉)、苏华洲两旅占据宁属。1925年秋,四川军阀刘成勋击败陈遐龄的川边军。1926年7月,改编所属部队,委孙涵为川边军总司令兼第一混成旅旅长,羊仁安为副司令兼第二混成旅旅长,贺中强为第三混成旅旅长,苏华洲为第四混成旅旅长[1]

川黔联军倒杨之战后,刘成勋与刘文辉矛盾加重。1927年初,刘湘在蒋介石支持下,联络刘成勋、赖心辉,计划排除保定系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等部[2]。1927年6月6日,刘文辉罗列罪名通电声讨刘成勋,爆发川西之战。由于刘成勋平时随意克扣军饷,军心不稳,加之刘文辉策动收买,部将离析。6月8日,刘文辉令第十师师长夏首勋、旅长张清平率两万余人,向双流新津崇庆大邑邛崃丹棱名山雅安实施突袭。刘成勋部战败退出,并向新津、邛崃集结,之后接连后撤。刘文辉部蔡玉龙旅在丹棱石桥场擦耳岩一带与刘成勋部交火,刘成勋部溃退蒲江、名山。15日,张清平部围攻邛崃。刘成勋部顽强抵抗,激战多时,张部占领邛崃,刘成勋部撤至甘积堡、黑竹关、百丈关一带,筑防雅安。刘成勋向刘湘、赖心辉求援[3]。刘文辉令夏首勋迅速攻克雅安,刘成勋部再退至沙坪防守。28日,刘成勋令贺中强旅长率两个团实施反攻,但两小时后伤亡过半溃败。刘成勋令部队撤离雅安到荥经集结,自己在当晚逃向荥经。刘文辉部进入雅安。29日,刘成勋通电下野,该部孙涵、羊仁安贺中强通电就任刘文辉所委川康边防军正副司令职,陈万仞任川康边防军第六路司令[4]。刘成勋回原籍大邑,其防区及部队被刘文辉兼并[5]。不久,撤销川康边防军番号,驻宁属各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第11混成旅,羊仁安任旅长[6]

此外,前身为宁属、雷波、马边、屏山、峨边屯殖军以及第24军第11旅、12旅也是川康边防军的主要构成。刘元璋刘元瑭分别任川康边防军正副司令,司令部设西昌考棚(现西昌大礼堂[7]。川康边防军驻宁属后,几经改编扩充,共有5旅,12个团,总兵力约1.5万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川康边防军积极布防阻击红军,并成功阻止红军对会理的围攻[8]。1935年5月,蒋介石亲自到四川督战,要求其部队配合薛岳的正规军,意图在大渡河围攻消灭中央红军,重演石达开兵败。但刘文辉自感与红军正面冲突会减弱自己的地方势力,而红军也无意与川军厮杀,在飞夺泸定桥后红军全部越过大渡河[9],之后绕道通过西昌向泸沽前进,离开宁属[10]

编制 编辑

1935年5月,川康边防军驻防分布[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 四川军阀史料 第3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07: 476. 
  2. ^ 徐继素;陈君慧主编. 中国通史 第5卷.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05: 2851. ISBN 7-104-02741-6. 
  3. ^ 任昭坤,龚自德著. 四川战争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12: 302–303. ISBN 978-7-220-07998-6. 
  4. ^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 四川军阀史料 第4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02: 412. 
  5. ^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四川省志 军事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08: 163. ISBN 7-220-04499-2. 
  6. ^ 6.0 6.1 沙正华,段世治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凉山彝族自治州军事志.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04: 132–133. ISBN 7-220-06302-4. 
  7.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2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4.12: 190. 
  8. ^ 李涛,李海编著. 国民党将领看长征.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4.12: 310–314. ISBN 7-80137-812-1.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 上.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432. ISBN 7-226-01786-5. 
  10. ^ 陈伯江著. 土地革命战争大参考.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6.05: 220–228. ISBN 9787518311767.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王成雄,王霄飞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全纪录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 北京:长城出版社. 2011.11: 285. ISBN 978-7-5483-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