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年赋(1932年5月5日),台湾指挥家艺术教育工作者[1]。于1968年独立创办大型私人交响乐团台北世纪交响乐团[2],现为世纪音乐基金会董事长。2007年成立“台北县交响乐团”[注 1],历任该团音乐总监、团长等职。

廖年赋
出生 (1932-05-05) 1932年5月5日91岁)
国籍 中华民国
知名于指挥,艺术教育,台北世纪交响乐团创办人
配偶廖陈卢宁
奖项
  • 国家文艺奖
  • 教育部艺术教育贡献奖-终身成就奖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廖年赋生于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州海山郡土城庄柑林碑[注 2],幼年时其父结识一位当时在“台北放送局”(今台湾放送协会)教唱的阿寿叔,每当阿寿叔来家中作客时,便教廖年赋唱歌,成为廖年赋日后音乐之路的启蒙。

1939年,廖年赋进入土城公学校(今土城国小)就学,接受正式教育。三年级时,老师发现他的歌唱天赋,便指定他上台表演,从此被同学称为“独唱先生”[3][4]:9。1946年,廖年赋考取板桥初级中学(今板桥高中),继续升学之路。当时普遍不重视音乐教育[注 3],但廖年赋的音乐天赋受到师长的注意,一位从日本回国的林老师主动教导廖年赋弹奏风琴,虽然没有琴谱,廖年赋却在老师示范后弹奏出来,让林老师特别为他单独授课。1949年7月,廖年赋自板中毕业,在林老师的鼓励下,顺利考取了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三年制音乐师范科,正式接受专业音乐训练。初次弹奏拜尔教本作品的廖年赋向曾寅育老师提出额外学习,月余后便把拜尔教本弹完。系主任康讴看到廖年赋在音乐上的努力,引荐廖年赋加入王沛纶组成的中国广播公司管弦乐团。王沛纶发现廖音乐天赋,于是私下指导,王也成为廖年赋的第一位小提琴老师。这段就学期间,廖也与戴粹伦学习小提琴,可以说台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养成,是廖年赋一生音乐之路的基础[注 4]

职业生涯 编辑

国校任教

1952年,廖年赋自北师毕业后[5],任教于大丰国民学校(今新北市新店区大丰国民小学)。任职一年后,得知台北空军子弟学校(今台北市怀生国民小学,以下简称空小)有专任音乐教师的职缺,不需镇日留守校园,遂于1954年转任该校[4]:15,这段时间,廖认识了妻子陈卢宁。1954年,康讴邀请廖年赋参与编纂正中书局出版的《音乐课本》,并为此教材编写童谣歌曲。同年,开始向戴粹伦学习小提琴(至1971年止)。

省交时期

1955年,廖年赋辞去教职,前往“台湾省政府教育厅交响乐团”(今“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以下简称省交)担任第一小提琴,专司演奏。廖年赋在省交服务共计十八年,并于1969年–1973年间兼任演奏部主任职[4]:16。此时廖年赋再次接受康讴的邀请,编纂由翰墨林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同时也为其谱写童谣作品。此教材与九年前为正中书局编写的教材,于日后共同被编集成《少年儿童歌谣》[4]:17

1966年6月16日,“台北室内乐研究社”成立,以学术研究及提高室内乐欣赏为目的,廖年赋曾为成员之一[注 5][4]:28

1968年,廖年赋成立“世纪学生管弦乐团”(1981年改组为“台北世纪交响乐团”[4]:17[6]),以学生乐团为定位,落实音乐基础教育的理念。

文大任教、指挥路

随着省交迁往台中,廖年赋辞去在省交的工作,1973年进入中国文化学院(今 中国文化大学,以下简称文大)执教三年,其间教授小提琴课程。并且应各乐团邀请担任客席指挥,包括“国立台湾大学交响乐团”(1973年9月–1974年7月)、“台视交响乐团”(1973年3月10日)、YMCA交响乐团[7]、“韩国釜山交响乐团”(1974年7月[注 6])、“美国好莱坞交响乐团”(Hollywood-Wilshire Symphony Orchestra,1977年10月16日)[4]:17。此时期的廖年赋深感自己所学有限,于1976年9月辞去文大教职[4]:18,前往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旁听,随卡尔·奥斯特莱赫德语Karl Österreicher (Dirigent)学习交响乐团指挥[4]:19

自奥地利返国后,廖年赋陆续担任“联合实验管弦乐团”(今“国家交响乐团”)驻团副团长(1988年–1994年)、“台北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暨指挥(1990年)、“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今“国家交响乐团”)艺术副团长(1994年–1997年)等台湾音乐界要职[4]:20

艺专、台师大任教
 
指挥中的廖年赋

1977年,廖年赋自维也纳学成归来,投入各大专院校担任教职,首先进入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学系,以下简称艺专)任教职[5],任该科附设交响乐团指挥。1983年–1989年间,担任艺专音乐科科主任,于2002年6月自该校退休。艺专任教期间,廖年赋曾于1979年短暂兼任于台北市华冈艺术学校。1982年,廖年赋获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其间教授“总谱弹奏”、“指挥法研究”、“指挥个别指导”及“指挥实习”等课程,1988年升等为教授,于2008年正式退休[4]:20

1990年,廖年赋利用在艺专休假一年的机会,举家前往美国纽约,并前往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进修,以一年的时间获得音乐硕士学位[注 7][4]:23

政府委托

1993年及1997年接受文建会(现为中华民国文化部)委托办理“第一、二届音乐传播艺术人才研习班”。以策划音乐会录影实务、培养音乐艺术传播专业人员为宗旨,二届皆开办“音乐导播制作”及“音乐录影制作”两类课程[4]:69

作品 编辑

作曲 编辑

1952年正值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初期,国民小学音乐教材仍是日本歌曲,为此各地音乐老师都担负起创作歌曲的使命,廖年赋即为其中之一,直到如今学童传唱的许多童谣便是在此时期创作。之后廖年赋将收录在国校课本里的七首童谣创作,集结自己其他创作的十七首童谣,于1963年编纂成为《少年儿童歌谣》(ISBN 9789866054112[4]:88

喜爱儿童的廖年赋除创作儿童歌谣外,也创作管弦乐演奏作品,他于1966年发表《中国组曲》[4]:91,此作品在西洋乐器中加入木鱼中国乐器,运用民谣写成。1974年“中国现代音乐协会”举行第一届作品发表会,廖年赋于其中首次发表木管四重奏[4]:92,此作品有两个乐章,运用全音音阶[注 8],分别为变体的湖北民谣恒春民谣题材创作。1979年,廖年赋参加“当代中国风格音乐作品发表会”发表他的新作《法雨鼓韵》[8]:50,此为弦乐打击乐器的合奏,使用的乐器有弦乐大鼓木鱼。之后木管四重奏因加入恒春民谣片段更名为《恒春素描》,于1983年完成[8]:51

学术论著 编辑

为初入门学习指挥的学生所设计编纂的著作,让初学者对指挥的基础概念、技巧有所了解,并且就时间与节奏的指示、各种拍子的打法等各技术方面,进一步教导学生认识乐器、指挥常用术语,以及学习指挥应具备的条件及常识等。此外,廖年赋设计读谱的方法,以及如何将总谱改编为键盘弹奏的方法,并设计总谱弹奏进阶练习,使初学者对指挥的基本概念获得相当程度的认识。廖年赋分析,一个好的指挥是以培养的方式来产生,除指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传授的方式来指导,应多给学习者充分的临场经验,特别是循序渐进的进阶练习与实例实习。
廖年赋的升等教授著作,源于廖年赋在指挥《新世界》时,发现不同乐谱间出现分岐。经查原稿在捷克图书馆,于是请次子廖嘉弘前往该馆借出原稿影印[注 9],开始着手研究此乐曲。总地来说,各版本乐谱之间的比对,以及对手稿本身的研究,是为本书重要论点,其中廖年赋也分析《新世界》乐曲及提出指挥处理。

舞台活动 编辑

获奖与荣誉 编辑

本节参考相关史料,整理并列出廖年赋主要的获奖纪录如下[4]

  • 教育部52年度优良儿童读物,1963年7月
  • 教育部56年度文艺奖,1968年6月[8]:49、51
  • 维也纳“1978年国际青年音乐节”(Internationales Jugendmusikfest〝Jugend und Musik in Wien 1978〞)交响乐组比赛二奖,1978年8月
  • 维也纳“1980年国际青年音乐节”(Internationales Jugendmusikfest〝Jugend und Musik in Wien 1980〞)交响乐组比赛首奖,1980年7月
  • 波士顿国际音乐教育家会议颁发“杰出演奏证书”,1989年
  • 行政院三等服务奖章,1989年
  •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奖,1997年11月
  • 文建会八十八年度杰出演艺团队,1998年
  • 行政院二等服务奖章,1998年
  • 板桥中学第二届杰出校友奖,2007年5月
  • 第十三届国家文艺奖,2009年10月[2][8]:170、189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 编辑

廖年赋的父亲廖万修(1877年–1948年)是村里的汉文老师,在日治时期以闽南语教汉文,带大家念三字经千字文论语汉学经典,不仅教他人汉文,也要求子女学汉文,此为廖年赋日后的学习基础。其母廖曹阿有(1895年–1938年)是一名家庭主妇。廖年赋在家中十一名子女中排名第十,亦是兄弟姊妹中唯一学习音乐者[4]:6

1953年廖年赋转至空小任教时,由于陈卢宁经常前来借用钢琴,差距5岁的两人因此相识,进而于1957年结婚。廖年赋与陈卢宁育有一女二子[4]:29,长女廖嘉龄(1958年10月6日-)由父亲启蒙学习钢琴。长子廖嘉言(1959年生)自幼习大提琴,次子廖嘉弘(1961年9月7日-)则继承父亲的音乐之路,先接触小提琴而后转向指挥领域发展。

注释 编辑

  1. ^ 该团现为“新北市交响乐团”,其历史溯自1990年3月成立之“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华兴管弦乐团”,隶属于台北县政府文化中心。经过单位改制、直辖市升格等,逐渐发展为今日的民间演艺团体。
  2. ^ 该地在二战后改为台北县土城乡柑林村,今属新北市土城区柑林里里辖。
  3. ^ 尽管日本当局在台湾曾订定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政策,根据廖年赋本人回忆,这些政策与教材从未被落实在教学现场。换言之,台湾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就是个有名无实的科目。[4]:2
  4. ^ 小提琴是廖年赋最喜爱的乐器,当时的背景要求音乐教育以弹(钢琴)、唱(声乐)为重,廖年赋则是主动选择小提琴做为投入的目标[4]:13
  5. ^ 该社由邓昌国、薛耀武、张宽容、藤田梓四人发起成立,后来颇具知名度的音乐家李泰祥亦是该社成员。
  6. ^ 廖年赋于1974年7月受邀前往釜山,客席指导该团,并于7月12日假釜山市民会馆举行演奏会[4]:18
  7. ^ 廖年赋与布鲁克林学院的缘分起于1988年,曾受邀至该校音乐系指导,担任客座教授,当时也曾公开演出。
  8. ^ 按:彼此间隔皆为全音的音阶,以音名表示分别为:C-D-E-F#-G#-A#。
  9. ^ 彼时廖嘉弘仍在奥地利求学。

参考文献 编辑

参照
  1. ^ 曾琳. 培育台灣音樂人才半世紀. 教学发展中心超薄型月刊 第三十二期. 国立交通大学. 2010-05-20 [2016-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
  2. ^ 2.0 2.1 2.2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引证错误:带有name属性“ReferenceA”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音樂家名錄.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6).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黄靖雅. 臺灣的交響樂團耕耘者-廖年賦 (学位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1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5. ^ 5.0 5.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位校史館.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4). 
  6. ^ 廖嘉弘编.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創團50週年團慶特刊. 台北市: 财团法人世纪音乐基金会. 2018年12月: 57 (中文(台湾)). 
  7. ^ 吴心柳 (编). 樂壇沙龍. 音樂與音響 第五期. 台北市. 1973年11月: 51.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罗基敏. 《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 华滋出版. 2014. ISBN 9789865767440 (中文(繁体)). 
  9. ^ 吴玲宜. 《世紀音,一世緣 廖年賦的生命樂章》. 远景出版. 2012. ISBN 9789573908159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