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邵 (六朝)

(重定向自張邵 (南朝)

张邵(?—?) ,茂宗,小名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晋末及南朝宋初年官员,在宋官至雍州刺史。

生平 编辑

张邵初任琅邪内史王诞的龙骧府功曹。元兴二年(403年)年末,桓玄篡位称帝,刘裕于次年初以兴复晋室名义起兵讨伐,张邵劝在桓玄朝任廷尉卿的父亲张敞向刘裕表示忠于晋,遂令刘裕下令众军不许侵扰张敞一家。平定桓玄后,张郡任扬州刺史王谧主簿。当时刘毅地位仅次刘裕,而且他又重视人才,故当时很多人都去拜访巴吉他,但张邵就是不去,更向亲友说刘裕就是命世人杰。刘裕心腹刘穆之听闻后将此事告知刘裕,刘裕就更亲任他,转他为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因卢循之乱而自刚攻灭的南燕故土率大军南返,进至石头城并命张邵守南城。当时刘裕见百姓在岸边看逼近建康的卢循军,大惑不解之下问张邵,张邵答道:“大军未回来时逃跑也来不及,怎有时间去劝望敌军,现在就没什么好怕了。”事后刘裕见张邵勤勉干练,担忧公事,就让他再任扬州主簿,张邵亦尽心于政事,其他人都比不上他。

义熙九年(413年),豫章公世子刘义符以征虏将军开府,张邵任其录事参军,后刘义符转中军将军,张邵又任其咨议参军,记室。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率北伐大军出发,进攻后秦,张邵和刘穆之留守建康,时青州刺史檀祗自行出兵讨伐流民,刘穆之担忧是檀祗要作乱,想派军防御,但张邵认为檀柢及檀道济兄弟皆据要地,若果疑忌他们必会危及建康,反建议出使慰劳。最后檀祗亦无异动。义熙十三年(417年),刘穆之去世,刘裕仍在北伐中,朝廷因失去决策者而恐惧,众人便想要下诏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替穆之。不过张邵还是坚持要先咨询刘裕之意见,最终等到刘裕决定让徐羡之接替才让世子正式任命。此举令刘裕对张邵十分欣赏,有大臣之节。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班师,想让世子出镇荆州,惟张邵以储副不宜外任由力阻,最终刘裕改变主意,留世子在京而让三子刘义隆出镇荆州,并命张邵为司马,领南郡相,更让张邵代年轻的刘义隆全权处理州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建宋,张邵因开国元勋身份而获封临沮伯

刘义隆的咨议参军王华有权欲,不欲张邵在上面压着他,遂故意宣扬张邵生活豪侈,更以其白服登城弹劾他,终让张邵被征还,自己代替张邵统州事[1]。永初三年(422年),朝廷割荆州部分辖境设立湘州,以张邵为湘州刺史。原本湘州还会设设立军府,惟张邵认为湘州并不近边境,非用兵的地方,设军府只会碍事,无益政事,最终放弃设立。元嘉三年(426年),三年前被因徐羡之、傅亮谢晦废宋少帝而被立为帝的刘义隆下令诛杀徐羡之及傅亮,并要率兵讨伐荆州刺史谢晦,谢晦试图反抗,并写信请张邵支持自己,但张邵不回复,共将原信转呈皇帝。

元嘉五年(428年),张邵转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上任后张邵修筑长围和堤堰,造了数千顷田地,加强了雍州的田粮生产。另当时丹、淅二水一带的蛮族屡次作乱,张邵借会面机会将蛮族的首领都杀了,共派兵掩袭其村落。然而此举却令蛮族对朝廷无复信任,都起兵对抗,影响水陆交通。元嘉七年(430年)时,蛮族试图抓住到雍州探望父亲后东归的刘劭长子刘敷,但认错了柔然国使者,于是张邵降号扬烈将军。

后张邵改任荆州刺史刘义恭的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但在元嘉九年(432年)因为被指在雍州营私,获取二百四十万钱的利益而被收下廷尉,免官并削减爵土。张邵及后受任吴兴太守,后去世,获追复以前的爵土,并赐谥号

性格特征 编辑

  • 张邵任王诞功曹时,桓玄击败王诞依附的司马元显,执掌朝政,将王诞流放到广州。王诞的亲戚故友都弃他而去,只是张邵仍然以礼相待,并哭着为其送行,更在当时天下大乱,闹出饥荒的情况下救助王诞妻儿。
  • 张邵在荆州生活豪侈,每次出行都会带大批随从,遂让王华故意显示其奢侈。
  • 张邵临终时命众人用蔬果去祭祀他,用苇席载灵柩,行节葬。

家庭 编辑

兄弟 编辑

  • 张裕,张邵兄,南朝宋官员,历任益州刺史、都官尚书、光禄大夫、会稽太守。
  • 张伟,张邵兄,东晋琅邪国郎中令,刘裕曾命他送毒酒杀害晋恭帝,但他不愿,饮毒酒死。

子女 编辑

  • 张敷,长子,官至黄门侍郎。
  • 张柬,张敷弟,袭父爵,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刘劭弑父登位后任辅国将军,在刘劭被宋孝武帝讨伐时出走,堕水身亡。

参考书目 编辑

  • 《南史·卷三十二·张邵传》
  1. ^ 《宋书·王华传》:“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出行。’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