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锡安主义,是指一种观点,特别是来自学术界,认为锡安主义随着1948年以色列建国而完成其意识形态使命,故锡安主义意识形态已结束了。犹太右翼使用该术语,指涉支持《奥斯陆协议》的以色列左翼。一些批评家批评后锡安主义是种反锡安主义;支持者极力否认。[1]

历史 编辑

1990年代,新历史派学者反对以色列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批评锡安主义神话。[2] 这批学者为1967年后的一代,在欧美受教育。[2] 后锡安主义运动恰逢以色列国内对《奥斯陆协议》的政治辩论,强化以色列公众对与巴勒斯坦人对话的信心。[2] 随着拉宾遭到暗杀,与纳塔雅胡的上台,后锡安主义愿景受到打击。[2]

与新锡安主义的对立 编辑

后锡安主义,与新锡安主义,皆与古典的锡安主义无关。[3] 双方对立如下表:[4][2]

新锡安主义 后锡安主义
公民身份 民族 公民
身份认同 犹太人 以色列公民
意识形态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空间主张 以色列地 以色列国
文化主张 例外论

选民

普遍主义
政治主张 原教旨主义

弥赛亚主义

实用主义
典型代表 忠信社群 Yesh Gvul英语Yesh Gvul

参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עלייתה ונפילתה של הפוסט ציונות. הארץ. [2023-11-04] (希伯来语). 
  2. ^ 2.0 2.1 2.2 2.3 2.4 The Idea of Post-Zionism and its critique by Avishai Ehrich.
  3. ^ Steve Chan, Anita Shapira, Derek Jonathan, Israeli Historical Revisionism: from left to right, Routledge, 2002, pp.57-58.
  4. ^ Jeffrey K. Olic, States of Memory Continuities, Conflict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National,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24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