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所谓“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动增生的土壤[1]。用“息壤”修筑的堤坝,洪水长一米,堤坝也自动长一米。[2][3][4]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淮南子·地形训》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郭璞注引《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豳公盨》的铭文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之句,《禹贡》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序》亦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顾颉刚认为敷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

息壤的传说仍被保留,历代史不绝书。一说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息壤遗迹,凡遇亢旱,发掘其地,必致雷雨滂沱。唐代李石《续博物志》说:“息壤在荆州南门外,状若屋宇陷土中,而犹见其脊。”[5]柳宗元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6]北宋朝苏东坡游历荆州,拜谒息壤祠[7],作《息壤歌》:“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明朝时,在永州龙兴寺,“地如负瓮而起,皆为息壤”[8]。万历八年(1580年),“余姚蒋劝能分部永州,有要人冀攘夺此寺为宅。……土功兴,执役者八人,一日尽死。未几,要人亦卒……闻者相共惊异。”[9]清初,还有人见到过息壤。陈康祺说:“息壤之在荆州,自唐虞已有其迹,至今灵异昭然可见。”[10]

注释

编辑
  1. ^ 郭璞《山海经注》说:“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2. ^ 顾起元《客座赘语》说:“余尝谓古人文字奥雅,意息壤乃土之能生殖者。鲧不合窃决坏之,为堤防以御鸿水,此战国曲防(遍设堤防)之所由始也。”(卷九《息土》)
  3. ^ 张林岚著,一张文集 卷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1,第275页
  4. ^ 王永宽著,王永宽学术随笔,河南人民出版社,2019.09,第48页
  5. ^ 说郛》卷一
  6. ^ 《柳宗元集》卷四十
  7. ^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6云:“江陵城内有法济院,今俗称为地角寺,乃昔息壤祠。”
  8. ^ 《客座赘语》卷九《息土》
  9. ^ 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五《息壤》
  10. ^ 陈康祺《郎潜记闻四笔》卷六《息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