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

以示反對的表達方式
(重定向自抗议

抗议(英语:Protest)指的是对某些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的行为,在社会学与政治学上常指群体性的反对行为[1][2][3]。抗议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个人在街头演讲到某个群体在街头进行示威的行为等。抗议者可能通过公开、有力的方式组织抗议,使其意见被听取,来试图影响大众舆论或者政府政策,也可能采取直接行动,来试图直接制定它们想要的改变[4]。如果抗议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和平的非暴力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涉及使用压力和说服力,则抗议会被认为不仅仅是单纯的抗议而是公民抵抗非暴力抵抗[5]

抗议
Protest
抗议是大部分社会革命中发生的一部分
以上图片显示不同时代,地方及人民的抗议方式。[注 1]

由于多样化的自我表现及抗议在理论、实践或外观上可能被政府的政策(比如需要申请抗议许可英语Protest permit[6],经济环境,宗教规范,社会结构或媒体垄断所限制。出动防暴警察即为政府的一种常见应对方法。

抗议自身有时可能是缘由反抗议英语Counter-protest。这种情况下,反抗议者会针对原抗议的反对行为进行抗议。

历史事件 编辑

未解决的抗议事件可能会造成社会分化和对立,甚至引致示威者进一步行动叛乱暴动,以及政治或社会革命,如:

抗议的形式 编辑

 
三月百万工人运动英语Million Worker March中,聚集于华盛顿酒店外的抗议者。图片中可见抗议者们以集会及举起标语的形式抗议

抗议的形式多种多样[7]。集体行为动态收集计划(英语:Dynamics of Collective Action project)和全球非暴力行动数据库英语George Lakey[8]是目前全世界内两间主要收集抗议数据的计划。集体行为动态收集计划认为抗议主要包含以下形式[9]

  • 集会:集会或类似的行为往往是指不进行越过警戒线英语picket line且不进行守夜英语Vigil的抗议活动。常常与演讲、歌唱和传教有关
  • 游行:指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行为,抗议者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携带标语、牌匾或呼叫口号等
  • 静坐:集体躺地
  • 诉讼:通过诉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常由组织进行
  • 守夜:在公共场所露宿
  • 绝食:抗议时不进食来表达抗议决心
  • 自焚:通过极端的自残方式引起社会注意
  • 暴动:常指大规模或一部分激进的抗议活动,使用暴力对抗他人、物品、警察或建筑等行为
  • 罢工[注 2]:谈判失败后或不满问题所进行的罢工及野猫罢工
  • 抵制:有组织地不买卖某类物品,或不参与及进行某项服务。历史上知名的这类活动有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
  • 车队示威:抗议者通过驾驶载具进行抗议
  • 传播信息:形式多样,包括请愿、游说、大规模写信和转发信息等
  • 拟剧示威:常被认为属于行为艺术
  • 象征展示:例如展示光明节灯台、涂鸦、标语或者大批人群站在同一区域表示不满
  • 公民不服从:强调公民的反对权
  • 成立新组织:举行并宣布建立新组织以表达不满
  • 非人式抗议:在公共场合使用物品代表抗议者进行抗议[注 3]

另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在2020年5月25日,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的一名警察德里克·肖万跪压导致佐治·弗洛伊德窒息死亡后引致的佐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示威活动。示威者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起标语“我是下一位(受害者)吗?”
    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的反对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抗议活动
    2019年香港佐敦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时,示威者向路面及前方投掷汽油弹
    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巴黎市民攻下和占领。
    2011年9月19日在东京明治神宫举行的反核电站集会。六万人游行,高呼“核电再见”,并挥舞横幅,呼吁日本政府在福岛核灾难后放弃核电。
    在一名雇员被解雇后,希腊的工人阶级政治抗议呼吁抵制一家书店,据称是因为她的政治激进主义。
  2. ^ 包括装病抗议、消极怠工或是类似的劳工抗议
  3.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欧洲抗议中尤为常见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抗议. 汉典.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2. ^ Definition of PROTEST. www.merriam-webster.com.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英语). 
  3. ^ PROTEST (noun) definition and synonyms | Macmillan Dictionary. 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英语). 
  4. ^ St. John Barned-Smith, "How We Rage: This Is Not Your Parents' Protest, " Current (Winter 2007): 17-25.
  5. ^ Roberts, Adam. Ash, Timothy Garton , 编. Civil Resistance and Power Politics: The Experience of Non-violent Action from Gandhi to the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3. ISBN 978-0-19-955201-6. 
  6. ^ Daniel L. Schofield, S.J.D. Controlling Public Protest: First Amendment Implications. in the FBI's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 November 1994 [16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7. ^ Kruszewski, Brent Baldwin, Jackie. Why They Keep Fighting: Richmond Protesters Explain Their Resistance to Trump's America. Style Weekly. [2017-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8. ^ Global Nonviolent Action Database.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9. ^ Dynamics of Collective Action Project. Stanford University.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