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武器

(重定向自攻城兵器

攻城武器,又称围城武器,是指设计用来破坏城墙或是防御工事的一种装置,大至上可分为近距离直接破坏型,与远距离抛掷型。在古代,攻城武器主要是以木头打造,佐以基础的杠杆原理将石头等重物抛出攻击城墙,例如投石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药冶金技术不停的改进,攻城武器也演进为以火炮为主。而在英语中,以部队操作攻城武器,再配合完整的补给线进行攻城战被称为siege-train[1]

古代攻城锤复制品,法国Château des Baux

古代攻城武器 编辑

最早出现的攻城武器为冲车,由亚述文明研发,之后古希腊人发明了投石机斯巴达人则在公元前587的普拉提亚攻城战中使用了冲车进行攻城。尽管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军队已开始使用火焰喷射器,但其余希腊城邦则仅使用攻城梯。

首个使用攻城器械的地中海国家为迦太基,迦太基人在布匿战争里的西西里岛陆战中投入了攻城塔及冲车等武器。这些攻城器械启发了古希腊城邦叙拉古的统治者大狄奥尼西奥斯,并于公元前399年发明了投石机。[2]

 
古罗马攻城器械

而最早大量使用攻城器械的两位军事领袖为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而大量使用攻城器械促使了大型攻城器械的演进,例如安提柯王朝德米特里一世于公元前304年发明的破城者:高40米、宽20米、重达160吨。表面以铁皮包覆,内分成九个楼层,底座安置8个巨轮,每个轮子高3.6米。但最常被使用的攻城武器仍是最简单的冲车,借由在冲车顶部加装屋顶等防护装置,让攻击者能安全得抵达城墙下方或城门口进行攻击。而在海上攻城战中,则使用了名为sambykē或 sambuca,类似跷跷板的攻城器械,它借由巨大的铰链带动攻城梯,跨越城墙将水兵们送进城内进行攻击。它通常安装在两艘以上的军舰舰首,有时会加装盾牌以防御防守方的箭击。 其他铰链式攻城器械则用于抓住敌方设施或是士兵,后来则发展为罗马海军的乌鸦吊桥。其余攻城武器则设计为投掷重物到敌军身上。[来源请求]

 
加装了屋顶的冲车

罗马帝国军队于攻城时,倾向于建造坡道越过城墙,例如在公元前306年的萨莫奈攻城战。罗马士兵们会躲在名为vineae的掩体下进行建筑坡道,掩体为长条走道型式,前方以柳条盾防护,另有一种叫做musculus ("muscle")的攻城器械。除了前两种攻城器械外,冲车也被广泛的使用,而直到公元前200年,罗马军团才开始使用攻城塔。

在欧洲战争史中,最早被记载使用的投射攻城武器为腹弩("belly-bow"),较大型版本的腹弩可投掷石块等重物。之后使用扭力系统的投射机野驴炮也被开发出来。

 
一个被装在城墙上做为防御武器的投石机。璧画围攻蒙特马西,作者西蒙尼·马蒂尼 (14世纪 )

中国古代攻城器械 编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最早被记载下来的攻城器械为战国时期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及墨家创始人墨子发明的连弩车转射机。大部分的记载来自于《墨子》一书。原记载于竹简上,原有71篇,现存53篇。其中记载墨家机关术的十四、十五卷已大量遗失。仅能从残存章节内容中得知连弩车、转射机、备轩车等发明。

中世纪攻城武器 编辑

 
巨大的攻城火炮,以及其使用的20吋(50公分)炮弹

中世纪时,有大量的攻城武器被设计出来,例如投石机弩炮回回炮(配重投石机)。回回炮据传十二世纪时由Mardi bin Ali al-Tarsusi发明,详细仍待考证。这些攻城机器使用巨大的机械能将大型物品抛掷在城墙上以击毁城墙。另外还有攻城槌攻城塔,攻城塔为一种木造的塔,配有车轮。士兵可躲在里面慢慢推进靠近城墙,躲避守方的箭击,并借由攻城塔爬上城墙攻入城内。另一种攻城武器是炸药包,借由直接安装在城墙或大门上引爆来炸毁城墙。

攻城战为一种中世纪的典型军事冲突,攻城方包围守方城堡。通常攻城方有几种选择:直接攻击城堡,或是包围城堡切断食物补给,迫使守军挨饿投降,亦或是使用大型攻城机械击毁城墙。

其他的战术包括了使用早期热兵器烧城墙。中世纪城墙经过火烧后结构会开始崩解,使得攻城方可以击毁城墙。另一种方式是挖掘隧道,借由在城墙下方挖掘隧道以破坏城墙。第三种方式是使用投石器将染病的动物或人类尸体投射入墙内,借此散布疾病,以迫使守军投降。这算是一种原始的生物武器。中世纪中期,大约公元1044年左右,已经有应用火药的热兵器攻城武器出现,是使用投石机抛出的爆裂物或纵火物。

现代攻城武器 编辑

 
1626年宁远之战后金(女真族)使用传统的攻城武器进攻,但是被明朝军队使用当时先进的葡萄牙红夷大炮重创惨败。

随着火药的问世,各种火器慢慢的被发明,其中火炮的演进,更是对传统的防御工事造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迫击炮加农炮,它们可以轻易的破坏城墙。也因此防御工事也慢慢的变成矮而厚的设计,这点可以从著名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元帅设计的要塞中看出来。

而专门用于攻城的火炮也慢慢的与野战炮分开独立发展,并在一次大战二次大战中被发挥到极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发明了大贝莎(Big Bertha)榴弹炮,用来突破现代化的要塞工事。而攻城炮的终极发展成果,则是二战中德军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该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44吨,属于使用铁路运送的列车炮,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可穿过地面攻击90呎深的地下军火库[3]。她一开始是设计用来破坏法国马奇诺防线,但在她尚未完工时,德军就已经成功的在红色行动中,以高速的机械化部队绕到马奇诺防线后方并瓦解了该防线。而后古斯塔夫炮参与了攻击苏联的行动,但是由于她必须花250人以三个工作天的时间组装起来,使得她无法搭配德军的闪击战。此外这些列车炮还有着致命的缺点,由于必须仰赖铁路运输,使得它们十分容易成为空袭的目标,因此在丧失空优的状况下,列车炮根本无法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所用的大贝莎(Big Bertha)榴弹炮

攻城武器目前已经被视为一种过时的武器,因为空中轰炸及巡航导弹的出现,使得防线要塞变成一种无用的设计,而高军事价值的静态设施只剩下指挥中心、通信所。然而现代的指挥中心及通信枢纽多半演化成分散式,并且具备移动能力,例如空中预警机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这也使得攻城武器丧失了发挥的舞台。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Siege tra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Answers.com
  2. ^ "The Catapult: A History", Tracy Rihall, 2007
  3. ^ (Ibid., p. 245)

来源 编辑

  • Campbell, Duncan B. Greek and Roman Siege Machinery 399 BC - AD 363. Osprey Publishing. 2003. 
  • Liang, Jieming. Chinese Siege Warfare: Mechanical Artillery & Siege Weapons of Antiquity. 2006. ISBN 981-05-538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