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 (1995年电影)

日本動畫電影

攻壳机动队(日语: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英语:Ghost in the Shell是一部于1995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由押井守执导,伊藤和典编剧,剧情改编自士郎正宗创作的日本漫画攻壳机动队》。本片由Production I.G公司担纲动画制作,也是《攻壳机动队》系列动画首作。

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日版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押井守
监制水尾芳正
松本健
弥富健一
石川光久
编剧伊藤和典
原著攻壳机动队
士郎正宗作品
主演田中敦子
大冢明夫
配乐川井宪次
摄影白井久男日语白井久男
剪辑挂须秀一日语掛須秀一
制片商讲谈社
万代影视
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
Production I.G(动画制作)[1]
片长82分钟
85分钟(2.0版)
产地 日本
语言日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5年11月18日 (1995-11-18)(日本)
  • 1996年1月27日 (1996-01-27)(台湾[2]
  • 1996年2月2日 (1996-02-02)(美国[3][4]
  • 2008年7月12日 (2008-07-12)(日本,2.0版)
  • 2017年5月5日 (2017-05-05)(台湾,重映[5]
发行商日本:
松竹[1]
华纳兄弟电影(2.0版)
台湾:
协和国际多媒体[6]
CATCHPLAY(重映)[5]
预算3亿日圆[7]:115[查证请求]
票房1000万美元[8][注 1]
515,905美元(美国)[4]
前作与续作
续作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

本片设置在2029年的高科技未来,剧情围绕着女主角草薙素子展开。草薙是全身义体的机械生化人,隶属公安九课,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试着探索自己的存在意义。本片部分画面结合了当时新兴的电脑动画技术。

《攻壳机动队》于1995年9月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礼,11月18日起在日本院在线映。其制作水准广受好评,深刻的哲学意涵和未来议题探讨也引起外界的讨论热潮;本片亦成功打进美国市场,被公认为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许多好莱坞导演和作品也受到本片影响,包含詹姆斯·卡梅隆和《黑客帝国》。这部电影在第24届安妮奖获得5项奖项提名,为当时日本动画电影入围安妮奖提名奖数的新高纪录,直至2024年第51届安妮奖才被宫崎骏的《苍鹭与少年》与新海诚的《铃芽之旅》以入围7项奖项提名的纪录超越[10]

本片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于2004年上映,剧情延续本作结局。2008年,本片仿照续集的规格进行重制,以《攻壳机动队2.0》的名义在日本重映。

剧情 编辑

2029年,电脑科技高度发展,造成电脑犯罪和国际恐怖行动的出现[6]公安九课在市容很像香港日本城市“新港市”中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九课因为不顾正当程序的自作主张,强硬行事,往往与政府其他部门起冲突,例如负责外交的公安六课就与公安九课不合。另一方面,公安九课之中的重要人物、全身是义体的机械生化人草薙素子,对于自己的现状一直隐隐感到不满。

有一天,公安九课因为一件外国政要的刺杀未遂案而开始追查神秘的黑客“傀儡师”。傀儡师能透过网络入侵人脑,植入虚拟记忆,再利用记忆被窜改的对象来达成目的,此次骇入的是日本外务大臣的口译生化人。公安九课没有成功追查到傀儡师,仅有捕获遭到其控制的人,但此时藏有傀儡师的“灵魂”的机械生化人却逃脱制造公司的控制,并因此来到九课。公安六课得知消息后,赶来绑走傀儡师。

因为草薙在事前就推测出公安六课的绑架行动,促使公安九课成功拦截傀儡师,并发现傀儡师并不是人类,而是公安六课设计来操纵人类的计算机程序“2501项目”。2501项目在意外中产生自觉意识,决定逃出公安六课以求生存,并且要求和草薙的灵魂“融合”以求进一步发展。草薙最后在搭档巴特的协助与掩护下,打倒6脚型思考战车T08A2“Arachnida”,与傀儡师完成融合并且脱离政府掌握,下落不明,其意识与整个网络融合。

配音员 编辑

主要角色 编辑

按照配音员名单排序:

角色 日本配音员 台湾配音员 角色简介
初版[11] 2.0[12]
草薙素子 田中敦子 蒋笃慧 隶属公安九课,全身都是义体的机械生化人,人称“少校”。
巴特 大冢明夫 陈旭昇 隶属公安九课,全身几乎完全义体化,草薙的搭档。
德古沙 山寺宏一 于正昇 隶属公安九课,肉身,仅大脑有做些微改造。
石川 仲野裕 孙中台 隶属公安九课,常负责搜查。
荒卷大辅 大木民夫 公安九课课长,常担任与其他单位斡旋的角色,并在执行任务时在幕后指挥部下。
中村部长 玄田哲章 于正昇 公安六课课长。
威利斯博士 生木政寿 小林胜也日语小林勝也 陈旭昇 美国人,某公司的战略研究部部长,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和中村部长一起至公安九课,想取回傀儡师所在的生化人。
少女(草薙) 坂本真绫 蒋笃慧 片尾草薙与傀儡师融合后,因原义体损坏而换成了少女型义体[13]:240
傀儡师 家弓家正 榊原良子 刘鹏杰 公安六课设计的计算机程序“2501项目”,吸收网络信息后产生自主意识,开始以黑客的身份活动。

次要角色 编辑

按照配音员名单排序:

角色 日本配音员 台湾配音员 角色简介
初版[11] 2.0[12]
外务大臣 山内雅人日语山内雅人 胜部演之 陈旭昇 日本的外务大臣,在与盖佛共和国的秘密会议中,他的口译被傀儡师骇入。
外交官 小川真司日语小川真司 刘鹏杰 盖佛共和国的外交官,企图将程序员台田引渡出日本,结果被草薙刺杀。
台田瑞穂 宫本充 保村真 孙中台 帮公安六课设计“2501项目”的机密程序员,后申请盖佛共和国的政治庇护企图逃到国外,因而遭到公安追捕。
清洁队员 山路和弘 目黑光祐日语目黒光祐 开垃圾车,其中一人被傀儡师骇入,藉以入侵公共电子设备。
清洁队员 千叶繁 中博史 刘鹏杰
法医 家中宏 斧笃志
大叔 松尾银三 立木文彦 于正昇 在街上等垃圾车。
罪犯 松山鹰志日语松山鷹志 被傀儡师操控,目的是破坏盖佛共和国的秘密会议,事迹败露后与草薙交手。
技师 小高三良日语小高三良 公安的技术人员。
技师A 东地宏树
技师B 杉山大
司机 佐藤政道日语佐藤政道
操作员[注 2] 林田笃子 大野エリ日语大野エリ 钱欣郁
通信者 上田祐司[注 3]
狙撃手 龟山俊树 片尾被派去狙杀傀儡师和草薙的狙击手,乘坐直升机。
指挥官 后藤敦日语後藤敦 三宅健太

制作团队 编辑

按照片尾工作人员名单排序,部分进行微调[11][注 4]

制作过程 编辑

构思 编辑

 
本片的导演押井守,照片摄于2008年

本片是押井守导演的第10部电影[注 5][15]。本片改编自士郎正宗创作的同名日本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16]:95,相关剧情出现在原作第一部第一章〈PROLOGUE〉、第三章〈JUNK JUNGLE 2029.7.27〉、第九章〈BYE BYE CLAY 2030.7.15〉、第11章〈GHOST COAST 2030.9.18〉和第12章〈EPILOGUE〉[17]。在企划阶段,士郎正宗就有向押井表示不必在意原作的故事[18]:371

押井谈到本片的起点时表示:“我的直觉告诉我,(《攻壳机动队》)这则有关未来世界的故事中,蕴含了一则给现今世界的启示;而且我自己也对电脑有兴趣。我对《机动警察[注 6]也有类似的感觉,于是我觉得拍一部以不远的未来为背景的电影应该会很有趣。即使是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也没几部能明确地描绘出电脑的影响力和威力。我认为用动画更能有效地传达此一主题。”[19]在日后的采访中,押井进一步指出,科技改变了人们,并且已经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他也表示,他在片中对哲学元素的运用让制片人很失望,因为此举会使动作场面减少。押井承认有更多动作场面的电影会更卖座,但他无视制片人的意见,还是选择拍这种电影。[20]

2019年初,押井上节目时表示,有5部电影对他制作本片起到了重大的影响:美国电影《飞碟征空英语This Island Earth》(1955年)、日本电影《白马城的新娘》(暂译,白馬城の花嫁,1961年)、美国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年)、法国电影《日以作夜》(1973年)和美国电影《银翼杀手》(1982年)[21][22]。当中的《银翼杀手》之风格和故事与《攻壳机动队》系列具有关连性,也因此常被放在一起讨论[23][24][25]

动画中的最后一幕是草薙素子进入网络世界,2017年押井受访时表示这反映了现代的世界,类似现代人透过网络对外链接的概念。然而他并不认为这样的现代人是进化的,从人们的压力来看甚至是恶化[26],被问到如果要重拍本片是否会改变原有结局时,押井表示不会,因为结局就如片名“Ghost in the Shell”,不会有人知道最后在那个“壳”(Shell)当中的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而这也能反映出现代人内心的复杂。[26]

设计 编辑

 
香港大厦外墙混乱招牌的例子

本片的设置相较于原作漫画,风格上更为严肃。本片的人物设置兼作画监督冲浦启之草薙素子设计得比原作漫画还要老成且严肃,原作里草薙带有喜剧元素的表情和叛逆表现也不复存在。为了配合电影版草薙的心理年龄,冲浦也将她的身体年龄调整得更加成熟,有别于漫画中二十来岁的年轻身躯。[19]此外,孩子气的“攻壳车”也被删去[16]:96。对于本片的背景设置,押井表示,想到未来的场景,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一座亚洲城市,但现实中不可能真的找得到。他最后选择以香港的街道实景作为场景原型。[27]他也指出,香港是绝佳的电影题材,因为香港有数不尽的招牌和标志,以及嘈杂的声响[19]。本片的机械设置竹内敦志日语竹内敦志表示,本片虽然没有点明背景是哪里,但很明显就是香港,因为香港切合本片的主题: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中,新事物和旧事物会在一种奇怪的关系下并存。在摄制影片之前,美术师们画了一些草图,这些草图强调了香港混乱、迷惘、不知所措的一面。[27]

动画 编辑

本片采用了一种名为“数字生成动画”(digitally generated animation,DGA)的数字动画技术,将赛璐珞动画计算机图形和音频以数字格式输入并加以结合。DGA在当时属于相当先进的技术,融合传统赛璐珞动画和新兴电脑技术之余,拥有的数字赛璐珞作图功能还附有视觉显示器[19]对于外界认为《攻壳机动队》是数字动画,押井在受访时澄清,本片虽然有使用数字技术,但《攻壳机动队》完全是部模拟动画:“制作上几乎都是采纯手绘,CG的部分只有五十至六十帧,其他部分则全为手绘。(……)我们只是巧妙地让它看起来像是数字动画。”[28]:279

本片的剪辑工作则是以Avid科技英语Avid Technology的AVID系统进行,选用的理由是其拥有多用途、低限制,还可以同时运用多种不同的媒材。产出的数字赛璐珞动画中也包含原始画稿、构图,剧组会以传统赛璐珞动画技术进行处理,目的在于营造出深度感及唤起人们的情感。在画面背景的制作上,剧组用上了效果类似摄影机镜头的滤光器,将近景扭曲,使远景失去焦点,从而呈现出画面深度和动感。《攻壳机动队》采用了独特的打光方式,剧组在对光源的把控下,将亮光与阴影合成在赛璐珞片上,不同于一般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美术监督小仓宏昌称其为“一种非常不寻常的打光技术”。[19]

片中的部分特效是使用TIMA软件完成的,例如开头草薙使用“热光学迷彩”[注 7]的桥段。制作该片段时,剧组使用单一张画稿,在不变更原画稿的前提下对画面进行处理,接着结合背景,产生画面扭曲的视觉效果,最后将成品重新录进镜头里就大功告成。另一方面,虽然本片中出现的视觉显示器在技术上不难打造,但剧组还是在外观上进行了多番修订,尽其所能地呈现出未来的感觉。CG在制作中还起到了创建图像和效果的功用,并让它们看起来“能被大脑所理解”。[19]

本片片头的开场动画是人的全身义体的制作过程[30]。穿插在开场动画的工作人员名单由CG监督田中雄一打造。这段名单的画面中先是闪过一连串的数字,最后留下一批工作人员的罗马字姓名,如此反复数次。田中先将工作人员的罗马字名单转换成数字,接着将其输入电脑,进而生成了观众所见的名单。担纲演出(即动画监督)的西久保利彦负责的部分是写实,力求精准呈现动作和效果。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人员甚至到关岛的一座设施研究枪械。西久保表示,片中的坦克桥段就是本片崇尚写实的一个例子:子弹击中金属时产生了火花,但击中石头时则没有。[19]

录音 编辑

制作《攻壳机动队》时,剧组采用高档次的录音室,以呈现卓越的音质为目标[19]。录音过程中,剧组会使用当时新兴的录音技术“Spatializer”(空间感产生器)[注 8]来修饰人声,尤其是制作剧中角色在电子脑中对话的片段时[19]

配乐 编辑

本片的配乐由川井宪次谱曲。本片的主题曲为〈傀儡谣〉,在片中共出现三次,依序为片头、中场和片尾。歌词采用古典日语[19],曲风上则结合保加利亚和声[32]和传统的日本古风音乐[33]。原声带于1995年11月22日发行[34]。《2.0》重映后,新版原声带于2008年12月17日发行,翻新原有曲目[35]

上映 编辑

《攻壳机动队》于1995年9月底在东京国际奇幻影展日语東京国際ファンタスティック映画祭上举行全球首映礼[6],11月18日起在日本上映[36]

本片的全球总票房达到1000万美元,但未能回收成本[8]

审查 编辑

本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裸体镜头,日本的电检单位映画伦理委员会曾对此表达意见[36]。《联合晚报》的报导认为,片中出现的裸露画面目的在于表达剧情和意涵,并非淫秽煽情[36]。本片在美国被分为R级[37]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分为15级[38],后来在台重映时被分为保护级[5]

家用媒体 编辑

1996年4月26日,《攻壳机动队》日本版VHS于日本发售[39]。日本版DVD于2004年2月25日发行[40],特别版于2004年12月发行[41],内容经过数字修复,提高清和音质,并包含角色文件、导演自传、预告片与预览等特别收录[42]。日本版蓝光光盘于2011年4月22日上市[43]。4K Ultra HD蓝光光盘双片套装于2018年6月22日发售[44]

《攻壳机动队》北美版VHS于1996年6月18日由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发行,北美版DVD则由锚湾娱乐英语Anchor Bay Entertainment于1998年3月31日发售[45][46]。北美版DVD经过全面修复和数字重制,并额外附有一段长30分钟的幕后制作花絮[47]

2017年,台湾的劲艺多媒体代理了本片的原版DVD[48]

1996年8月,《攻壳机动队》的VHS以20万份的销量登上美国《告示牌》杂志影音排行榜冠军,是日本电影和动画电影的首例[41][49][50],引发外界关注[28]:8。截止至2002年,本片的家用媒体在全球已售出超过130万份[51],其中在日本卖出10万份,在美国则卖出了超过100万份[50]。2006年1月,本片在Nielsen VideoScan英语Nielsen VideoScan列出的北美地区日本动画电影DVD销量排行中排名第八[52]

相关媒体 编辑

《攻壳机动队》Photo CD日语フォトCDGHOST IN THE SHELL 攻殻機動隊 PHOTO-CD
卷数   秋田书店
发售日期 ISBN
1995年11月20日[53] ISBN 4-06-208008-7
《攻壳机动队:灼热的都市》攻殻機動隊 灼熱の都市
番外小说,作者为远藤明范日语遠藤明範
卷数   讲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注 9]
发售日期 ISBN 发售日期 ISBN
1995年11月[54] ISBN 978-4-06-324309-3 2005年[55] ISBN 9787537827171
《攻壳机动队2:Star Seed》(暂译)攻殻機動隊2 Star Seed
《灼热的都市》的续集。
卷数   讲谈社
发售日期 ISBN
1998年1月[56] ISBN 978-4-06-324327-7
《分析攻壳机动队》(暂译)THE ANALYSIS OF攻殻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设置资料集。
卷数   讲谈社
发售日期 ISBN
1995年11月1日[57] ISBN 978-4-06-319640-5

重映 编辑

2008年7月12日,为了纪念押井的新作电影《空中杀手》上映,本片以新版《攻壳机动队2.0》(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2.0)的方式限定重映[58][59],放映地点包含日本东京都大阪市名古屋市福冈市札幌市的各一处电影院[60]。押井守表示,本片和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在整体视觉风格上有落差,让他想翻新本片[61]。《2.0》版的一些片段经过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采用的新技术“3D-CG”重新制作,并新增一个全新的片头,减少一些简短的画面,整题而言片长稍微延长[62],但剧情不变。《2.0》的整体画面色调由原版的蓝、绿色系,调整为与《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相同的偏橙色系,配乐也翻新成6.1声道[58]。部分配音阵容与对白、配乐、音效,均在美国的天行者音效的协助下修改[58]

《2.0》的DVD和蓝光光盘于2008年12月19日在日本发行[63][64]。北美版蓝光光盘则于2009年11月24日由日漫娱乐英语Manga Entertainment发行,包含原版和重制版[65][66]。2014年9月23日,日漫娱乐与锚湾娱乐在美国推出了HD高清版的蓝光光盘[67][3]

回响 编辑

评价 编辑

本片在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映会[6]洛杉矶试映会[36]上获得不错的评价,原作作者士郎正宗也给予认可[68]:116。影评汇总网站烂蕃茄上收集的59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有57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97%,平均得分7.9分(满分10分),该网站对电影的共识性评价写道:“《攻壳机动队》是令人惊艳的现代动画壮举,剧情具有深沉与复杂的论述,带给初来乍到的观众完美的诠释”[37],而Metacritic则根据14篇评论文章,其中12篇予以好评,1篇差评,1篇褒贬不一,给出平均分76(满分100),综合结果为“普遍良好的评价”[69]

Twitch Film英语Screen Anarchy的影评尼尔斯·马蒂尔斯(Niels Matthijs)称赞了本片,认为这部动画“不仅是日本动画界的重要作品,还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及塔尔科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并行为三大书籍改编作品,其人气都超过原著,并赋予一个已经广受欢迎的作品品牌新的意义”,并将本片排在他最爱的电影名单的第48名[70]。《帝国杂志》编辑克拉克·柯林斯(Clark Collis)给予本片4颗星的高分,称赞《攻壳机动队》的制作质量,但认为本片的剧情走向没有出人意表的地方[71]

动画新闻网的乔纳森·梅斯(Johnathan Mays)称赞《攻壳机动队》将传统动画与电脑特效结合的成果,认为这部电影也许是动画史上的最佳综合体[72]海伦·麦卡锡英语Helen McCarthy在《500部不可忽视的动画电影》(500 Essential Anime Movies)一书中形容《攻壳机动队》是动画史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赞扬本片的剧本、“气氛十足的配乐”,并表示:“片中的动作场面媲美当今好莱坞大片,虽然只是CGI,但成果仍让人惊讶。”[73]。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给予《攻壳机动队》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称赞片中的视觉效果、配乐和主题,但觉得本片“太模糊且隐晦,无法吸引广大观众群。电影一直到第二个小时的剧情才开始揭露全片的主旨。”[74]

2001年,《攻壳机动队》在《巫师英语Wizard (magazine)》杂志列出的50大日本动画排行榜中名列第4名[75]。2004年2月,《Cinefantastique英语Cinefantastique》杂志将本片列入“10大经典动画”之列[76]。2010年,《攻壳机动队》在Total Film英语Total Film50大动画电影排行榜中名列第35名[77]。本片是继《阿基拉》(1988年)之后第二部成功打进美国市场的日本动画电影[78]:47,在欧美被视为一部邪典电影[79][80]:104。2022年4月,“Japan Web Magazine”评选30部不限年份的最佳日本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排名第11名[81]。同年在《Paste英语Paste (magazine)》评选前100名不限年份的最佳日本动画电影中,《攻壳机动队》排名第4名[82]。2023年3月,本片在烂蕃茄发表“根据烂番茄评论家评比,100部不限时间的最佳日本动画电影”排行榜名列第11名[83]

荣誉 编辑

年份 奖项 类别 获奖或入围者 结果 来源
1995年 第5届《东京体育》电影大奖日语東京スポーツ映画大賞 作品奖 《攻壳机动队》 获奖 [84]
女主角奖 草薙素子 获奖
1996年 第1届神户动画奖 最佳剧场电影 《攻壳机动队》 获奖 [85]
[86]
1996年 第24届安妮奖 最佳动画片奖 《攻壳机动队》 提名 [87]
最佳导演奖 押井守
最佳制作奖 石川光久、弥富健一、松本健、水尾芳正、渡边繁
最佳美术指导奖 渡部隆、小仓宏昌
最佳编剧奖 伊藤和典
2006年 日本媒体艺术100选日语日本のメディア芸術100選 动画部门 《攻壳机动队》 入选 [88]

主题解读 编辑

《攻壳机动队》探讨多重议题的性质引来了诸多评论家和分析家进行解读。普遍被大众所关注的是本片的“哲学”层面[89][90][91],郑立明在《中央日报》上刊登的影评评论道,本片以高度发展的机器人促使观众去思考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在比人类优秀的机器人诞生后,人类是为何而存在?[92]《动漫画设计》的著者王受之则指出,本片提出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人和机器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16]:96明治大学研究所特任教授冰川龙介也认为本片是对“人的本质的考问”[93]

另一个受到探讨的层面在于“性”、“性别认同”和“自我认同[94]。日本现代文学及流行文化研究教授莎拉琳·奥尔博(Sharalyn Orbaugh)表示:“整个故事围绕着性/性别认同的本质,以及在一个机械复制体已经取代有性生殖的未来世界中,找寻自我认同的课题。”[95]。开头草薙提到,她的大脑出现异常电波是因为月经来,但她的生化躯体其实不会有月经,恐怕也不能怀孕。鉴于该桥段以及描写生化躯体的复制过程的开场动画,奥尔博认为本片的主题是“后人类议题中关于繁殖和性的问题”。[30]《日本动画疯》(Anime Explosion!)的著者帕特里克·德拉森(Patrick Drazen)也指出,草薙陷入了认同危机[13]:239。《进化与科技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的编者奥斯汀·柯贝特(Austin Corbett)表示,草薙的团队缺少性化情形这点,展现出草薙摆脱女性特质束缚的自由,并指出草薙“具有外露的女性气质,但同时也明确地不是女的”[注 10][96]期刊《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的编者卡尔·希尔维奥(Carl Silvio)认为本片是一部“带有反抗性质的电影”,原因包含片中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对后人类英语Posthuman和后性别(post-gendered)题材之探讨,以及将人体的性特征给模糊化[97]

也有评论从较现实的层面去探讨。《联合晚报》报导指出,本片在于强调人类与尖端科技的紧密性[36],王受之则认为本片也在探讨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的完善,究竟有没有下划线和极限[16]:96。郑立明指出,本片在科幻片的外表下隐含政治斗争的丑陋情节,认为本片是“一幅科幻图像的政治寓言”[92]

影响 编辑

《攻壳机动队》影响了许多知名的欧美电影制作者,在许多设置在未来的黑色电影也常看得见本片的影子[98][99]。《黑客帝国》的主创者沃卓斯基姐妹曾将本片展示给制片人乔·西佛看,并说“我们想要把这个做成真的”[100]。《黑客帝国》的部分内容也参考了本片,包含代码瀑布(取材自本片片头的工作人员名单)和透过后颈的接孔进入“母体”的设计[99]。其他与本片有相似之处的好莱坞电影还包含彼得·豪伊特的《夺命连线英语Antitrust (film)》(2001年)[101]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200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2009年)和乔纳森·莫斯托英语Jonathan Mostow的《未来战警》(2009年)[99]。卡梅隆曾表示《攻壳机动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只启发了他[99][68]:67,同时也是《阿凡达》的灵感来源之一[89]。此外,本片也出现在《夺命连线》(海报出现在墙上)[102]葛斯·范桑的1997年电影《心灵捕手》(剧中人物观看本片)[101]中。

对于本片影响了《黑客帝国》这点,押井守在2005年受访时表示,两者的场景及人物是有点相似,但没有相关性。[103]

续集 编辑

续集《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是根据士郎正宗之原著漫画《攻壳机动队》第一部之第六章〈ROBOT RONDO 2029.10.1〉所改编[17],并且延续第一部电影中草薙素子与“傀儡师”融合后下落不明的剧情,于2004年3月6日在日本上映[104]

备注 编辑

  1. ^ 由于网络资料缺乏,本片真正的票房数据几乎不可考,文中列出的信息仅供参考。另有数据库显示本片的票房是2,287,714美元,加上家用媒体的收入则是2,962,716美元,和1000万美元相差甚远[9]
  2. ^ 译注:原文“オペレーター”也可以指“接线生”,但因无法确定而暂且翻译为“操作员”。
  3. ^ 2.0版挂名“うえだゆうじ”。
  4. ^ 编注:片头的英文工作人员名单和片尾的日文工作人员名单有些许出入,此处主要以片尾的名单为准。
  5. ^ 不计算1983年制作但当时未上映和播出的《剧场版骑鹅历险记日语ニルスのふしぎな旅#劇場版[14]
  6. ^ 译注:押井守参与的另一套动画。
  7. ^ 译注:此翻译参考自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网[29]
  8. ^ 译注:“空间感产生器”此一翻译参考自《音乐时代》杂志,得名于其原意及使用目的。更多相关知识参见以下链接[31]
  9. ^ 译者:侯为
  10. ^ 原文:overtly feminine, and clearly non-female.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Ghost in the Shell. Production I.G.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英语). 
  2. ^ 黄建业总编辑.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電影年鑑 (PDF) 初版. 台北市: 电影资料馆. 1997-08: 46 [2020-11-23]. ISBN 978957990484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4) (中文(台湾)). 
  3. ^ 3.0 3.1 Kôkaku kidôtai (1996). The Numbers.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1) (英语). 
  4. ^ 4.0 4.1 Ghost in the Shell (1995). Box Office Mojo.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5. ^ 5.0 5.1 5.2 攻殼機動隊1995 GHOST IN THE SHELL (1995). 开眼电影网.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陈希林; 许正棽. 影壇掃描線 茱莉葉路易絲嶄露鋒芒 日本卡通「攻殼機動隊」攻寶島. 《联合报》. 1995-10-23: 第22版 (中文(台湾)). 
  7. ^ 押井守. これが僕の回答である。1995-2004. インフォバーン. 2004. ISBN 978-4901873116 (日语). 
  8. ^ 8.0 8.1 Rattray, Tim. 30 Years of Akira: The Triumph and Legacy of a Legendary Film. Crunchyroll. 2018-07-16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英语). 
  9. ^ Kôkaku kidôtai (1996). JPBox-Office. [201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法语). 
  10. ^ 51TH ANNUAL ANNIE AWARDS Legacy. annieawards.org. 2024-01-12 [202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2) (美国英语). 
  11. ^ 11.0 11.1 11.2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DVD). Production I.G. 2004. 
  12. ^ 12.0 12.1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2.0 (DVD). Production I.G. 2008. 
  13. ^ 13.0 13.1 Patrick Drazen 著; 李建兴 译. 士郎正宗的新約與舊約. 《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 台北市: 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05-30: 235-240. ISBN 986-7291-36-0 (中文(台湾)). 
  14. ^ 幻の押井アニメが初の劇場公開、NHK放映作品の劇場版もお蔵入り30余年。. ナリナリドットコム. 2015-01-13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日语). 
  15. ^ 押井守. 日本映画データベース.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日语). 
  16. ^ 16.0 16.1 16.2 16.3 王受之 著. 押井守. 《動漫畫設計(下冊)》. 台北市: 艺术家出版社. 2009-06: 94-97. ISBN 978-986-6565-33-5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士郎正宗 著; 谢仲其 译. 《攻殼機動隊 THE GHOST IN THE SHELL》 1. 台北市: 脸谱出版. 2017-03-28. ISBN 978-986-235-574-9 (中文(台湾)). 
  18. ^ 押井守. 『勝つために戦え! 監督ゼッキョー篇』. 东京: 德间书店. 2010-08. ISBN 9784198630072 (日语).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Production Report. Ghost in the Shell (English Version) (DVD). DVD Extra: Anchor Bay Entertainment. 1998. 
  20. ^ Robinson, Tasha. Interview Mamoru Oshii. The A.V. Club. 2004-09-15 [201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0) (英语). 
  21. ^ 【ムービープラス】~この映画がなければ「攻殻機動隊」は生まれていなかった~ 押井守が人生と映画について語るオリジナル番組「この映画が観たい」2月放送. プレスリリース・ニュースリリース配信シェアNo.1|PR TIMES. 2019-01-29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日语). 
  22. ^ Morrissy, Kim. Mamoru Oshii Names 5 Films Essential to Ghost in the Shell Film's Creation. Anime News Network. 2019-02-02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英语). 
  23. ^ Wong, Kin Yuen. On the Edge of Spaces: "Blade Runner", "Ghost in the Shell", and Hong Kong's Cityscape.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2000-03, 27 (1): 1–21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英语). 
  24. ^ Epps, De'Angelo. Ghost In The Shell: 10 Hidden References To Other Sci-Fi Stories Made In The Movies & Series. CBR. 2020-04-19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英语). 
  25. ^ Inception par Christopher Nolan: Interview, références, indices.... Excessif.com. [201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7). 
  26. ^ 26.0 26.1 日本動畫大師押井守向台灣觀眾喊話. 开眼电影网. 2017-05-02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1) (中文(台湾)). 
  27. ^ 27.0 27.1 Redmond, Sean, 1967-. Liquid Metal: The Science Fiction Film Reader. New York [New York]: Wallflower Press. 2004: 101–112. ISBN 9780231501842. OCLC 876042630 (英语). 
  28. ^ 28.0 28.1 押井守 著; 谢承翰、高詹灿 译. 《押井守的角色學——從電影學來的工作生存法則》. 台北市: 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2015-12. ISBN 978-986-92259-2-2 (中文(台湾)). 
  29. ^ 《攻殼機動隊》的世界,真的可行嗎?.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网. 2017-04-13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台湾)). 
  30. ^ 30.0 30.1 Orbaugh, Sharalyn. Sex and the Single Cyborg: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Experiments in Subjectivity.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2002-11, (88)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英语). 
  31. ^ 王先鉴. 音響軟體新境界 系列報導之一 美國Telarc公司「Spatializer」最新式錄音. 《音乐时代》. 1995-02, (3)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中文(台湾)). 
  32. ^ Sound Current: 'Kenji Kawai - Game and Anime Intersections'. Game Set Watch. 2010-02-24 [201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英语). 
  33. ^ 彭嘉彬. 《攻殼》永遠的主題曲《傀儡謠》 一聽前奏好有回憶. 香港01. 2017-03-31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香港)). 
  34.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honto. [201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1) (日语). 
  35. ^ 攻殻機動隊2.0 ORIGINAL SOUNDTRACK【CD】. honto.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日语).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韩良忆; 林振辉. 歐美將定位R級 攻殼機動隊 春節將攻台. 《联合晚报》. 1995-11-19: 第10版 (中文(台湾)). 
  37. ^ 37.0 37.1 Ghost in the Shell. Rotten Tomatoes. [201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英语). 
  38. ^ GHOST IN THE SHELL (15).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995-10-30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英语). 
  39.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VHS). Tsutaya Online. [201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1) (日语). 
  40.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DVD). Jbook.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日语). 
  41. ^ 41.0 41.1 Ghost in the Shell Anime Special Edition. ICv2. [201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英语). 
  42. ^ Special Edition "Ghost in the Shell". Anime News Network. 2004-12-02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英语). 
  43.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ブルーレイ】. honto.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日语). 
  44.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4Kリマスターセット (4K ULTRA HD Blu-ray&Blu-ray Disc 2枚組). Amazon.co.jp.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45. ^ Beveridge, Chris. Ghost in the Shell - Mania.com. Mania.com.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1) (英语). 
  46. ^ Ghost in the Shell DVD. DVD Empire. [201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英语). 
  47. ^ Ghost in the DVD.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No. 97 (Ziff Davis). 1997-08: 19 (英语). 
  48. ^ 攻殼機動隊1995(動畫版) DVD. 博客来.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1) (中文(台湾)). 
  49. ^ Look Japan. Look Japan英语Look Japan (Look Japan, Limited). 1997, 43 (493–504)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英语). The video version, issued by an American distributor, went on to sell over 200,000 copies, making Ghost in the Shell the first Japanese movie to hit Number One on Billboard magazine's video sales chart last August. 
  50. ^ 50.0 50.1 新シリーズ「攻殻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バンダイビジュアル創立20周年の記念事業として、世界展開を視野に入れた 一大プロジェクトがついに始動 (PDF). Bandai Visual. Bandai. 2002-07-22 [2006-01-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1-12) (日语). 翌年8月には全米ビルボード志のヒットチャートで日本のソフト史上初めて 1 位を获得するなど、日本国内のみならず世界各国でヒットし、日本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の代表作の1つとしてその名を知られています(日本国内でのビデオ、LD、DVDの合计贩売数は10万枚本以上、アメリカでは100万以上を売り上げています)。 
  51. ^ 日本經濟新聞朝刊. 2002-07-21 (日语). 
  52. ^ Top Selling Anime DVD Movies. Anime News Network. 2006-01-31 [201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英语). 
  53. ^ GHOST IN THE SHELL 攻殻機動隊 PHOTO-CD. 讲谈社.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日语). 
  54. ^ 攻殻機動隊 灼熱の都市. 7netshopping.jp. [2012-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日语). 
  55. ^ 攻壳机动队: 灼热的都市. Google Books.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 
  56. ^ 攻殻機動隊2 Star Seed. 7netshopping.jp. [201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日语). 
  57. ^ THE ANALYSIS OF攻殻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日本語) コミック – 1995/11/1. amazon.co.jp.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日语). 
  58. ^ 58.0 58.1 58.2 「スカイ・クロラ」公開記念VERSION2.0始動!『GHOST IN THE SHELL 攻殻機動隊2.0』. The Sky Crawlers (2008 film) official website. 2008-06-19 [200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3) (日语). 
  59.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2.0」公開初日トークショー開催!「イノセンス」上映決定!. 映画“スカイ・クロラ The Sky Crawlers”公式サイト. 2008-07-12 [200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31) (日语). 
  60. ^ Ghost in the Shell to Return to Japanese Theaters. Anime News Network. 2008-07-12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英语). 
  61. ^ Retrofitting the Future: Ghost in the Shell 2.0. Electric Sheep Magazine. 2009-10-02 [201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7) (英语). 
  62. ^ Ghost in the Shell (Comparison: Theatrical Version - Ghost in the Shell 2.0). Movie Censorship. [201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英语). 
  63.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2.0 (DVD). A-on STORE.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64. ^ 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2.0. A-on STORE.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日语). 
  65. ^ Ghost in the Shell 2.0 Blu-ray. Blu-ray.com.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英语). 
  66. ^ Blu-ray Review - Ghost in the Shell 2.0. High-def digest.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1) (英语). 
  67. ^ Fantasia Announces A First Wave of 2014 Programming. Anime News Network (Press Release). 2014-06-19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英语). 
  68. ^ 68.0 68.1 押井守全仕事リミックス : 『うる星やつら』から『スカイ・クロラthe sky crawlers』『宮本武蔵-双剣に馳せる夢-』まで. 东京: キネマ旬报社. 2009-07. ISBN 978-4-87-376687-4 (日语). 
  69. ^ Ghost in the Shell (1996)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英语). 
  70. ^ GHOST IN THE SHELL (Personal Favorites #48). Twitch Film. 2006-01-31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7) (英语). 
  71. ^ Collis, Clark. Ghost in the Shell. Empire Online. 2000-01-01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英语). 
  72. ^ Mays, Johnathan. Ghost in the Shell DVD. Anime News Network. 2003-02-21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英语). 
  73. ^ McCarthy, Helen. 500 Essential Anime Movies: The Ultimate Guide. Harper Design. 2008: 20-21. ISBN 978-0061474507 (英语). 
  74. ^ Ebert, Roger. Ghost in the Shell. RogerEbert.com英语RogerEbert.com. 1996-04-12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英语). 
  75. ^ Wizard lists Top 50 Anime. Anime News Network. 2001-07-06 [201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2) (英语). 
  76. ^ Persons, Dan. The Americanization of Anime: 10 Essential Animations. Cinefantastique英语Cinefantastique. February–March 2004, 36 (1): 48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8) (英语). 
  77. ^ Top 50 Greatest Animated Movies. Total Film. 2010-11-22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3) (英语). 
  78. ^ 傻呼噜同盟. 《日本動畫五天王》. 台北: 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02. ISBN 986-7291-91-3 (中文(台湾)). 
  79. ^ Barber, Nicholas. How good is the new Ghost in the Shell?. BBC. 2017-03-3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8) (英语). 
  80. ^ Susan J., Napier. Anime from Akira to Howl's Moving Castle: Experiencing Contemporary Japanese Anim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12. ISBN 1-4039-7052-1 (英语). 
  81. ^ 3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Japan Web Magazine. Japan Web Magazine. 2022-04-07 [202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日语). 
  82. ^ Egan,DeMarco, Toussaint,Jason. The 10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2-04-27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83. ^ 10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RANKED BY TOMATOMETER. 烂番茄. 2023-03-07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84. ^ 東京スポーツ 映画大賞. 东京スポーツ.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2) (日语). 
  85. ^ 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これまでの記録. 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実行委员会. [200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9) (日语). 
  86. ^ 【动漫科普】神户动画大赏获奖作品!. billbill. 2019-08-29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中国大陆)). 
  87. ^ 24TH ANNUAL ANNIE AWARDS Legacy. annieawards.org. 1996-11-10 [199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3) (美国英语). 
  88. ^ 日本のメディア芸術100選. 文化庁. [2015-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日语). 
  89. ^ 89.0 89.1 Schrodt, Paul. How the original 'Ghost in the Shell' changed sci-fi an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future. Business Insider. 2017-04-01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90. ^ Suderman, Peter. The original Ghost in the Shell is iconic anime, and a rich philosophical text. Vox. 2017-04-04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9) (英语). 
  91. ^ Natividad, Sid. 10 Movies Like Ghost In The Shell Everyone Should See. ScreenRant. 2020-02-19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美国英语). 
  92. ^ 92.0 92.1 郑立明. 芭比娃娃與機器人的合體 攻殼機動隊. 《中央日报》. 1996-01-26: 第18版 (中文(台湾)). 
  93. ^ 冰川龙介. 科幻動漫的歸結點——解讀押井守版《攻殼機動隊》的普遍性. nippon.com: 3. 2017-09-05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繁体)). 
  94. ^ Bould, Mark.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275 [2020-06-14]. ISBN 978-04154537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英语). 
  95. ^ Orbaugh, Sharalyn. The Genealogy of the cyborg in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Wong Kin Yuen, G. Westfahl, A. Kit-Sze Chan (编). World Weavers: Globalization,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Cybernetic Revolu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55-72. ISBN 978-9622097223 (英语). 
  96. ^ Corbett, Austin. Beyond Ghost in the (Human) Shell.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2009-03, 20 (1): 43–50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5) (英语). 
  97. ^ Silvio, Carl. Refiguring the Radical Cyborg in Mamoru Oshii's Ghost in the Shell.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1999-03, 26 (77)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1) (英语). 
  98. ^ Omura, Jim. 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FPS Magazine. 2004-09-16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英语). 
  99. ^ 99.0 99.1 99.2 99.3 Rose, Steve. Hollywood is haunted by Ghost in the Shell. The Guardian. 2009-10-19 [2013-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8). 
  100. ^ Silver, Joel. Making The Matrix (The Matrix DVD featurette). Warner Home Video. 1999. 
  101. ^ 101.0 101.1 苏咏智. 經典動畫具哲思 搭配爵士主題曲 攻殼機動隊2 賞心「樂」目. 《星报》. 2004-10-17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中文(台湾)). 
  102. ^ Antitrust (2001) Connections. IMDb.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30) (英语). 
  103. ^ 王建宇. 動畫大師押井守和宮崎駿有心結? 科幻動畫家 愛狗成痴 連內褲上都有小狗圖案. 《民生报》. 2005-05-21: 第Cs1版 [202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2) (中文(台湾)). 
  104. ^ ドリームワークスによる世界配給も決定!「イノセンス」完成会見 : 映画ニュース. 映画.com. 2004-03-02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日语). 

额外资料 编辑

网站
书籍
杂志与期刊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