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比较文化
《日欧比较文化》(Tratado em que se contêm muito sucinta e abreviadamente algumas contradições e diferenças de costumes entre a gente de Europa e esta província de Japão,日本语译名‘日欧文化比较论’),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1532年-1597年)所撰。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到日本传教,居住数十年,熟悉日本文化,这部著作就是他把日、欧两地文化作比较研究后写成的小册子,是为研究当时日本民族、思想、宗教、风俗、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原书用葡萄牙文写成,现今有德文、日文、中文等语言译本。
编写背景及目的
编辑路易斯·弗洛伊斯为葡萄牙人,16岁加入耶稣会,早年渡海到印度果阿,接触过日本基督教徒及曾赴日传教的传教士,使他产生了到日传教的兴趣。
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先到日本北九州地区传教,其后曾走访京都、大阪等地,谒见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重要人物。路易斯·弗洛伊斯喜欢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长篇报告。他的著作,有大部头的《日本史》,以及这部《日欧比较文化》(成书时间为1585年)。[1]
编写目的
编辑路易斯·弗洛伊斯到日本传教后,发现此处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相差悬殊,于是就把各种相异之处,逐条分类列出,以作对照。他在书中的《自序》提到:
“ | 这是一本小册子,记述了欧洲人和日本人在习惯方面的对照和存在的差异。不过,我们在下面可以看到,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日本人和我们欧洲人一致。可是,这些事情并不是日本人中间共通的、一般的东西,而是日本人在和渡海前来做生意的葡萄牙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吸取过来。他们的习惯和我们欧洲人相差悬殊,迥然不同,相距很远。在这样文化发达的、创造力旺盛的、具备自然知识的人们中间,居然竟有如此极端的对照,简直令人不能相信。为了避免二者相互之间的混乱,在得到天主恩惠之后,按章分类加以叙述。 | ” |
——路易斯·弗洛伊斯《日欧比较文化·自序》。[2] |
内容
编辑《日欧比较文化》的内容如下:
- 《自序》
- 第一章,《男性的风貌和服饰》
- 第二章,《女性的风貌和风习》
- 第三章,《儿童及其风俗》
- 第四章,《僧侣及其风习》
- 第五章,《寺院、圣像及宗教信仰》
- 第六章,《日本人吃饭和饮酒的方法》
- 第七章,《日本人的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附战争》
- 第八章,《马及马具》
- 第九章,《疾病、医生和药剂》
- 第十章,《日本人的书法、书籍、纸张、墨水以及书信》
- 第十一章,《房屋、建筑、庭园和果品》
- 第十二章,《船舶、航行习惯及船上工具》
- 第十三章,《日本的戏剧、喜剧、舞蹈、歌曲以及乐器》
- 第十四章,《前面各章没有谈到的奇风异俗和特殊况》
学术价值
编辑中国学者范勇、张思齐认为,《日欧比较文化》中既大量而有系统的记述,有助了解日本在16世纪安土桃山时代及之前的固有文化,让人们研究思考日本现有文化的演变过程,及其适应世界形势的民族性。[3]
范勇、张思齐又指出,人们把日本归入“儒家文化圈”,但郤忽略了中国儒家文化和日本儒家文化的本质是有所分别,这就是日本儒教的主要范畴是“忠”,而非“仁”。例如中国儒教认为臣下要用“仁”的原则来事君,而日本儒教则认为臣下要为主君奉献一切,以及特别提倡勇气,这在《日欧比较文化》里都有所反映。[4]
为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可靠资料
编辑《日欧比较文化》把16世纪日本及欧洲文化的面貌,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基点,让人们可从中窥探东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5]
流传情况
编辑《日欧比较文化》于1585年写成后,竟数个世纪没有刊行,直至1946年,学者约瑟夫·弗郎茨·休特(Joseph Franz Schutte)在西班牙马德里市历史科学院发现路易斯·弗洛伊斯亲笔草稿,他对之作过考证研究,并在原书的葡萄牙文原文旁加入德文译文,于1955年出版,题为"Kulturgegensatze Europa-Japan (1585)"。其后,又出现日本语译本。[6]在中国方面,则有范勇、张思齐的中文译本。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中文)中時電子報─書道美學東洋風.[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