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同盟

(重定向自日英同盟

英日同盟(英语:Anglo–Japanese Alliance),日本作日英同盟(日语:日英同盟にちえいどうめい nichi-ei dōmei),签订于1902年1月30日,条约立即生效,到1923年失效。意旨为英国日本两国为了维护其各自在大清大韩帝国的利益而结成的互助同盟。盟约双方对大清及大韩帝国的独立地位达成共识,承认且尊重各自在两国的所具有的特殊权益及对其进行保护的行为。签约方承诺在另一方对清韩二国发起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并保证在签约国与多于一国进入战争状态时给予支持。[1]而日本在同盟后不久,即展开日俄战争

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日语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在英国方面,在拿破仑战争后的数十年,大部分时期采用“光荣孤立”之外交政策。然而,经过三国干涉还辽布尔战争以后,再加上在十九世纪末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组成的“三国同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组成的“法俄同盟”两大阵营,英国感到自己在国际上是受到孤立的。因此,英国在1902年以后便决定放弃其孤立政策,开始寻求盟友。开始时,英国尝试与德国结盟,失败后便与日本在1902年结盟。这个安排,是由于英国想利用日本箝制俄国和德国在远东尤其在大清的发展。事实上,在两国互利下,该同盟条约陆续展延至1923年,于1923年8月17日正式失效。

同盟在伦敦的兰士登侯爵邸[2],由日本驻英公使林董和英国外交大臣兰士登侯爵亨利·佩蒂-菲茨莫里斯签订。

日本以此为契机,将大多黄金储备存在伦敦,其中有一半投资在英国国债,或提供伦敦存款银行借贷。[3]

1902年1月30日,英国与日本签订盟约,即第一次英日同盟。于1905年8月12日再续盟约,签订第二次英日同盟。1911年7月13日再续盟约,签订第三次英日同盟。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俄罗斯德国在远东对英国的威胁基本已经消除,反而日本反过来在远东坐大,成为英国最大威胁,故在1923年8月11日,英日不再续盟,同盟失效。

效果 编辑

 
因英日同盟而被授予嘉德勋章明治天皇(1906年)

1902年2月12日,英日同盟正式对外宣布。[4]面对这个同盟,俄国希望可以和结成三国同盟,像以前的三帝同盟,但是因德皇威廉二世和俄国持敌对态度,于是德国拒绝了。1902年3月16日,法俄发表了《共同宣言》。清帝国美国强烈地反对英日同盟。而英日同盟的内容,使得法国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无法支援俄国,因为那等于和英国宣战,如果强硬介入,在欧洲的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的三国同盟可能加入战争,变成世界大战。

英国与日本都从英日同盟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特别是日本崛起的一大关键。对刚崛起的大日本帝国而言,与大英帝国结盟大大的提升了其声望与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两年后发动日俄战争。在日俄战争初期的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给予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毁灭性的打击,迫使俄国必须调动欧洲波罗的海及黑海的舰队驰援太平洋,然而黑海舰队不能通过和俄罗斯敌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掌控的达达尼尔海峡,所以可调动的只剩波罗的海舰队。当时的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但由于掌控在日本的同盟英国手中,使得俄国的舰队无法通过,被迫只能绕过非洲,大大的延长了航行时间,加上中途无法停靠英国殖民地的海港取得补给,让波罗的海舰队战力严重衰退,在七个月的航行之后在对马海战中被日军轻易的击败。日本在此战之后,跃升为亚洲第一强国。

 
两国友好明信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英日同盟做为借口,向英国的敌人德国宣战,并出兵攻打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胶州湾,是为青岛战役。由于中日同为一战的胜利国,因此战后日本拒绝归还胶州湾的情况引发中国不满,引发山东问题,最后1922年以中国以钜款赎回山东才告结束。

对英国而言,与刚崛起的日本结盟有利于遏止帝国主义的老对手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并且成功收到了奇效,日俄战争重创了帝俄又使俄国爆发革命,即血腥星期日,此后帝俄一直到崩溃为止无力再与英国进行殖民地竞赛。此外,一战爆发后,德国的情报部门不断的尝试策反英属印度军反抗英国的统治,在1915年2月14日,新加坡的印度驻军发动叛乱,一时间英方没有其他部队可镇压,是恰好停泊在新加坡的日本海军迅速击败了叛军,让事态不至于恶化。

终结 编辑

 
1945年9月2日,日本海军少将鱼住治策在英国纳尔逊号战舰上签署了槟城投降书。不久之后他晕倒并被送往医院。注意看鱼住治策制服上的杰出服役十字勋章,这是他在同盟期间从英国人那里获得的

在1919年至1920年的巴黎和会上,该联盟已被视为障碍。1920年7月8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大意是联盟条约“不完全符合(国际联盟的)公约的文字,两国政府都热切希望尊重该公约”。

1921年的帝国会议标志着联盟的终结,英国和自治领的领导人在会上开会决定统一的国际政策。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恢复英日同盟。会议开始时,除了加拿大总理阿瑟·梅根之外,所有人都支持立即恢复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成员的普遍的希望是继续与太平洋大国结盟,因为这可能为大英帝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澳大利亚人担心他们无法抵挡日本帝国海军的任何进步,并希望继续积累海军资源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因为他们担心日本与美国结盟。

梅根担心日美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要求大英帝国退出该条约,以免被迫在两国之间开战。其余代表一致认为,最好是讨好美国,并设法找到美国政府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案,但只有梅根呼吁完全废除该条约。美国政府担心英日同盟的复兴会在太平洋地区创造一个日本主导的市场,并使中国与美国贸易隔绝。美国和加拿大的新闻媒体加剧了这些担忧,它们报道了条约中所谓的秘密反美条款,并建议公众支持废除条约。

媒体结合梅根关于加拿大担心日本会攻击帝国在中国资产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导致帝国会议搁置了该联盟。会议向国际联盟传达了他们考虑离开联盟的愿望,国际联盟表示联盟将继续,正如最初声明的那样,离开的一方提前12个月通知对方他们的意图。

大英帝国决定牺牲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以换取与美国的善意,但它希望阻止日本与德国或俄罗斯之间预期的同盟关系的形成。帝国代表说服美国邀请几个国家到华盛顿参加有关太平洋和远东政策的会谈,特别是海军裁军方案。日本带着对英国的极度不信任来到华盛顿海军会议,认为伦敦不再想要对日本最好的东西。

尽管分歧越来越大,日本还是加入了会议,希望避免与美国发生战争。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的太平洋列强将签署四国公约,并与中国等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九国公约四国公约将为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期望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结构。华盛顿会议上的四国条约使英日同盟于1921年12月解散;然而在所有缔约方于1923年8月17日批准该条约之前,它不会正式终止。

1923年,根据1902年和1911年英日同盟条约的第四条,同盟正式终止。英联邦和日本之间的不信任,以及英日同盟缔结的方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日本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第1回日英同盟協約. 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2. ^ The Lansdowne Club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地図
  3. ^ 吉冈昭彦 ‘近代イギリス経済史’ 岩波书店 1981年 p.276.
  4. ^ Sydney Morning Herald, 13 February 1902.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