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 编辑
春熙路,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中国大陆最知名的商业街之一,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行街组成。春熙路广义上也指由它为中心发展成的春熙路商圈,商圈指总府路以南、上东大街以北、红星路以西、盐市口以东约0.4平方公里的地区,是成都老城区三大商圈之一。[1]
地理
编辑虽然有“百年春熙”一说,但春熙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并借此拒不拆迁,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最初,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1]
中山广场中央于1927年放有孙中山铜像而得名,广场面积近10亩。
当地人口中的春熙路并不只指名称中有“春熙”二字的街道,通常指如下街道:
春熙北路、春熙南路、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正科甲巷、小科甲巷、暑袜北街、暑袜中街、北新街、中新街、荔枝巷、青年路、横九龙巷、城守街、联升巷
此外还包括红星路三段隧道上方的步行街。
商业
编辑春熙路汇集了众多品牌的各类专卖店、以及拥有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商场,是外地游客和本地白领偏爱的购物地点。春熙路商圈中也不乏大型商场、酒店等。
众多属于中华老字号的成都名小吃: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都聚集在春熙路上,同时也聚集了诸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哈根达斯等快餐店和众多咖啡厅等。[2]。
- 中华老字号
- 大型购物商城
- 星级酒店/宾馆
历史
编辑背景及拆迁
编辑清朝时,成都东大街有“蜀中第一街”之称,十分繁华。1909年(清宣统元年)三月初三,总府街口以经营洋货为主的“劝业场”正式开场,并迅速成为成都的重要商业中心。[1]
1924年5月26日,杨森攻入成都,并成为“四川督理”,准备施行“新政”,而修马路被视为“新政”要点。有人提出,市民从东大街去劝业场,要经过很长的羊肠小道,十分不便。小道一旁,是清代的按察使衙门,清亡后,衙门废置,在空地上出现了胡乱搭建而成的店铺。杨森于是下令,将衙门和沿街店铺拆除,从东大街到劝业场之间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马路。[3]
这之后杨森派出大批士兵强行拆迁,老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出面请杨森缓建,却未能如愿。但总府街馥记药房却因同洋人的关系,成为了唯一没有被清拆的建筑,并影响了春熙路的走向。
民国时期
编辑马路修建成功后,杨森请前清举人江子渔为马路取名。江子渔为讨好杨森,给这新马路命名为“森威路”,但不久,杨森在他发起的同川东军阀刘湘的混战中失利,逃出四川。江子渔又建议取《道德经》中句子将“森威路”改为“春熙路”,暗指此处为繁华商业的区域。
春熙路分东西南北四段,杨森在顾问的建议下,在十字路口处辟了一个街心花园,并在中设立“春熙路建路纪念碑”。1927年,北伐运动开始后,四川宣布拥护国民政府,并在纪念碑上塑造了孙中山先生的站立铜像。1943年,因雕像形象失真,成都市长请人重塑了手持书卷的孙中山坐像,并保留至今。[1]
文革时期
编辑“破四旧”运动开始后,1966年8月24日,春熙路被改为“反帝路”,由于其在成都的特殊地位,这里成为了成都红卫兵活动的主要地点。春熙路上的所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色彩的店名都被改,譬如:“张鸭子”被改为“支农饭店”;“夫妻肺片”被改为“创新饮食部”;“新上海照象馆”被改为“红卫相馆”;“赖汤元”被改为“成都汤元”等。
文革后期,政局趋于安定,由于商品奇缺,春熙路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毛主席画像和语录占据春熙路上的商店橱窗,但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须凭票证购买。
改革开放之后
编辑春熙路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1992年9月12日,“春熙路夜市”首次开张。1993年,太平洋百货春熙店落户春熙路,是最早进入成都的外资百货。2001年4月24日,“春熙路夜市”取消,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1]
相关事件
编辑- 2005年中国反日游行
- 2020年4月6日13时25分,一男子在凤祥楼持刀毁坏财物,被警察发现后该男子持刀拒捕袭警,13时29分,警察开枪将该男子击伤并控制,随后将其送医救治[4]。
参考文献
编辑- ^ 跳转到: 1.0 1.1 1.2 1.3 1.4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成都历史(初中版)教科书.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ISBN 9787540850982.
- ^ 春熙路,成都锦江区春熙路,大众点评网.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 ^ 成都春熙路话旧.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成都春熙路一男子持刀毁坏财物 民警开枪将其击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