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祺 (香港电影人)

李寿祺(1920年8月14日—2004年12月31日),原名李海明,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于新加坡[1],二十世纪香港电影从业者,曾担任编剧、导演等岗位,后长期担任特约演员,并积极争取特约演员权益。1970年代后期参与电视演出,后曾移居东南亚。父亲靓元亨粤剧名伶。

生平

编辑

李海明生于新加坡,学名李泽材。其父靓元亨粤剧名伶,早年跟随父亲在香港广州两地来回居住,曾于广州市立第三职业学校修读美术制图科。1936年,李海明冒名顶替一个名为李寿祺的人,入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自此便一直使用李寿祺为名。他从军校毕业后担任军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排长,后曾于税局工作。[1]

1949年移居香港,因与导演珠玑粤语珠璣是旧识而加入当地电影界。早期主要追随珠玑及另一导演陈皮,从事场记、副导演、编剧等幕后工作,并兼任特约演员。1955年首次执导电影《紫霞杯粤语紫霞杯[注 1],其后多与他人联合执导,独立执导作品亦有数部。[1]

后因感到导演工作压力过大,决定专注从事特约演员,演出了大量电影。他也是为特约演员争取合理权益的“香港电影演员影业公司”(成立于1960年代)之活跃成员[1][3]。李寿祺多演出富豪或奸角[4],最知名的角色是在《如来神掌》(1964年)中饰演大反派“三绝掌”中的赤炼人魔冉九洲[1][5]

曾与其他十位主要从事制片、剧务等幕后职位的电影工作者,包括林甦、关秀天、温胜、李江、江曼、关志中、赵英魂、郭少泉、黎波、周忠,结拜为“十一斧头”。[5]

1968年至1977年期间成为邵氏兄弟公司旗下合约演员[1][4]。后进入电视界,与丽的电视签了两年演员合约,约满后以自由身演员身份游走于电影界与电视界。[1]

又曾担任邓碧云郑碧影麦炳荣等艺人的经理人。[1]

1984年有报道指他已移居马来西亚,在当地开办娱乐公司安排香港艺人前往演出[6],同年又有报道指他在新加坡的电视台工作。[7]

2004年12月31日,于香港病逝。[1]

幕后作品

编辑
年份 作品名称 职务
1950 花王之女 书幕[1]
缘尽今生 场记,兼任演员[1]
1952 飞来艳福 编剧[8]:423
新夜吊白芙蓉 编剧[8]:476
吕布戏刁婵 编剧[8]:501
火烧阿房宫 编剧[8]:518
歌王美眷 编剧[8]:529
歌唱十二钗 编剧、副导演[8]:533
晨妻暮嫂 编剧[8]:553
1953 火网梵宫十四年 编剧[9]:12
行正桃花运 编剧[9]:32
1954 桃红柳绿燕嬉春 编剧[9]:43
蝴蝶夫人 编剧[9]:53
乞米养状元 编剧[9]:57
夜吊秋喜 编剧[9]:58
情贼沙三少 助导[9]:63
夜祭金娇 编剧[9]:73
1955 歌唱罗卜救母 编剧[9]:78-79
缫丝女 编剧[9]:79
鸿运喜当头 编剧[9]:82
鸾凤换香巢 编剧(与蓝菲合编)[9]:84
陈姑追母 编剧(与蓝菲合编)、副导演[9]:85
癫婆寻仔 编剧、副导演[9]:88
苏小妹三难新娘 编剧[9]:88
狡妇疴鞋 编剧、副导演[9]:89
姑嫂情深 编剧(与蓝菲合编)[9]:91
璇宫春色 编剧[9]:97
梁宽与林世荣 编剧[9]:98
危城鹣鲽 助导[9]:101
花都绮梦 副导演[9]:102
紫霞杯粤语紫霞杯 导演[9]:104
菱花梦 导演(与林川合导)[9]:113

家庭

编辑
  • 长子李国庆,1968年有其结婚的报道。[10]
  • 次子李国强,曾在导演张彻手下担任副导演[1],后曾担任导演[11]
  • 幼子李国维,曾任童星[1]
  • 幼女李国香,1967年有李寿祺寓所被匪徒行劫的报道,当时她抵抗劫匪而受伤。[12]

备注

编辑
  1. ^ 按《紫霞杯》片头,导演只有李寿祺一人,但屡有错误记载。香港影库香港电影资料馆的个别文献[2]误将罗宝生也列作导演之一,他的职务当为撰曲,从未担任导演。《香港导演大全1941-1978》网页版明言《紫霞杯》是李寿祺首部独立执导作品,但作品列表中也误将“联合导演:林川”置于《紫霞杯》一列[1],与林川联合执导的,实为下一列的《菱花梦》。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李壽祺 LEE Sau Kei (1920-2004). 香港电影导演大全1914-1978.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24-06-22] (中文(香港)). 
  2. ^ 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戲曲電影片目 (PDF).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4-09-07 [2024-06-23] (中文(香港)). 
  3. ^ 善农. 按王瑞祺、陈子良访问李寿祺内容整理. 憔悴江南老客星. 电影双周刊. 1983-02-09, (105): 22-24. 
  4. ^ 4.0 4.1 康清. 江雪再入廠拍初歸新抱 馬笑英李壽祺邵氏羅致. 工商晚报. 1968-04-18: 3 [2024-06-22] (中文(香港)). 
  5. ^ 5.0 5.1 连民安; 吴贵龙 (编). 六十年代影圈結誼憶往. 星光大道:五六十年代香港影壇風貌. 香港: 中华. 2016: 224–225. ISBN 978-988-8420-06-3. 
  6. ^ 本港粵語片甘草演員 李壽祺落籍馬來西亞 組公司邀藝人走埠. 华侨日报. 1984-02-22: 第六张第二页 [2024-06-22] (中文(香港)). 
  7. ^ 李壽祺力邀赴星 梁漢威昨招待記者 感謝劉洵夫婦跨刀. 华侨日报. 1984-07-30: 第四张第三页 (中文(香港)).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傅慧仪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三卷(1950-1952).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0. ISBN 962-8050-08-7 (中文(香港)及英语).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3. ISBN 962-8050-18-4 (中文(香港)). 
  10. ^ 李壽祺 新翁之喜. 华侨日报. 1968-03-09: 第四张第四页 [2024-06-22] (中文(香港)). 
  11. ^ 李壽祺之子國强 導演殺手龍虎鬥. 华侨日报. 1979-03-07: 第六张第二页 [2024-06-22] (中文(香港)). 
  12. ^ 導演李壽祺之女抗賊受傷 藉詞送禮行刧 匪徒被囚五年. 工商日报. 1967-03-21: 5 [2024-06-22]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