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1621年7月29日—1662年8月10日),字鸿远,又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陕西延安府(现属陕西省榆林市)人,南明晋王,抗将领。

李定国
李定国

连环画《李定国抗清兵》中的李定国画像


南明晋王
爵位 安西王(自称)→康侯→康国公→西宁王晋王
籍贯 陕西榆林
族裔 汉族
字号 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
出生 (1621-07-29)1621年7月29日
大明陕西延安府
(今陕西省榆林市
逝世 1662年8月10日(1662岁—08—10)(41岁)
车里宣慰司勐腊版纳
(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墓葬 北京芦沟桥西湖家港
配偶 刘氏
亲属 义父张献忠
义兄:孙可望
义弟:刘文秀艾能奇
子:李溥兴、李嗣兴、李润星
养子:李远
女:李海岳
出身
经历

大西将领
南明将领

李定国是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将领,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大西大顺三年末(1647年初)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南逃至云南安西王。后与一众大西将领一同归顺南明,成为永历朝廷重要的抗清将领。

永历六年(1652年),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州,“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吞并中国南方七省。因功封西宁王。但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

永历十年(1656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并向清朝献上了“地图”使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继续抗清。永历十六年(1662年),永历帝被杀,他忧愤至极,一个多月后病亡。

生平经历 编辑

前期生平 编辑

大西时期 编辑

李定国出身贫寒,所以关于李定国早年生活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十岁时开始追随张献忠,拜其为义父。李定国能征善战,喜欢阅读《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素称“万人敌”、“小尉迟”;以宽慈著称,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为张献忠义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张献忠破成都,被封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联明抗清 编辑

大西大顺三年(1646年),清军入川。大顺三年末(南明隆武二年末,1647年初),张献忠战死,李定国与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南走綦江,先入贵州,后借云南沙定洲之乱进入云南,当年与孙可望等一同称王,建立政权,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永历二年(1648年),李定国攻破佴革龙,擒杀沙定洲,平定云南。李定国在云南组织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李定国劝说孙可望:“吾辈本大明臣民,中国沦陷于外寇,则当严辨夷夏之界,以中国为重,今挈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1][2]永历三年(1649年),“四将军”政权遣使与南明永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

西南抗清 编辑

两蹶名王 编辑

永历六年(1652年),迎永历帝入贵州。大西军北伐,李定国率东路军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大败清军,取得桂林大捷,俘虏叛臣原庆国公陈邦傅、清广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张星光,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3],大西军收复广西;然后北上大战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取得衡阳大捷,尽复湖南[4]。一时天下震动,西南抗清战局也被扭转,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5]黄宗羲称:“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6]全国的抗清斗争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高潮。李定国在永历朝廷的功绩与名望越来越高,遭孙可望相嫉,造成两人分裂,李定国为顾全大局,被迫退入广西、云南,继续经营反清事业。同年七月,孙可望奏请永历帝封李定国为西宁王[7]

南明内讧 编辑

1654年(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相约会师广东新会,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加之瘟疫流行,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注 1];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1656年(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李定国受封为晋王[8]

1657年(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对李定国倒戈相向;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许多将领皆投向李定国阵营,孙可望大败,败退贵州。同年,孙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后仍坚持抗清,保卫永历帝政权。

因西南军事情报被孙可望出卖,故清军次年三路大军共计五万人大举进攻贵州、云南。赶跑孙可望之后,李定国对刘文秀等同僚不放心,军事部署失当。二十万明军屡遭失败。

血战磨盘 编辑

1658年(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吴三桂攻入云南;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率领文武百官离开昆明[9],同日到达安宁。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日,清军未遇抵抗即占领昆明[10]。李定国护送永历帝退出昆明,并指挥明军主力在磨盘山血战中狠狠打击了吴三桂带领来追的清军,但是由于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投敌,向吴三桂泄漏了李定国伏击清军的计划,未能达到一举歼灭全部清军的目的。磨盘山一战后明军损失不小,李定国也无法再发动大规模作战。

护帝入缅 编辑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初四日,永历帝到达永昌府,以巩昌王白文选玉龙关,白文选战败,永历帝与李定国遁走腾越州,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等皆各自逃散。之后永历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则独自率军返回勐腊,遣人往车里借兵。这时定国营中人马相继病死,李定国亦病。

去世 编辑

 
李定国临终时,遗命其子李嗣兴及部将靳统武、总提调马思良:“任死荒徼,勿降也!”。图画出自连环画《李定国抗清兵》。

南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1662年1月20日),清军迫近缅甸阿瓦,缅甸王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11]。南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六月廿七(1662年8月10日),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而死[12][13]。李定国临终时,遗命其子李嗣兴及部将靳统武、总提调马思良:“任死荒徼,勿降也!”[14]但在同年九月,李嗣兴就向清朝请降。有部分将士留在中缅边境,繁衍生息。

关于李定国的墓地,《普洱府志》有记载说:“顺治四年李定国入滇……后以永历帝兵败入缅,因攻缅再迎永历,遂由九龙江走景线,屯勐腊,欲由交冈走交趾,入广东。未几,闻永历讣至,于是哀愤成疾而死,时康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也。”死后原葬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东北侧曼嘎村,葬处有李定国祠,又称“汉王庙”。后因定国子嗣兴自思茅率众降清后,乃迁葬北京芦沟桥西湖家港。

爵位 编辑

  • 安西王永历元年(1647年)自称
  • 康侯,受封于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
  • 康国公,受封于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
  • 西宁王,受封于永历六年(1652年)七月
  • 晋王,受封于永历十年(1656年)三月[15]

评价 编辑

四川人民怀念李定国的恩惠,李定国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传说也一直流传。

刘彬在《读残明遗事漫记》一诗中写道:“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诗云:“最怜日暮途穷后,犹有挥戈李晋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人民为了纪念抗清英雄李定国捐资修建的汉王庙,现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祠于1960年被毁,但当地群众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腊县政府拨款15万元重建,被云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历史学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认为:“李定国的一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一般也给以赞许之词,但他们所赞许的是李定国后半生的‘改邪归正’,实际上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16]

1902年章太炎为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所写的《宣言书》中有言“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17]

流行文化 编辑

  • 1955年7月,新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李定国抗清兵》,吴之英编文,严绍唐、赵三岛绘画。
  • 2005年上映的中国大陆电视剧《长河东流》中由演员李明扮演,剧中称为“李长生”,但角色事迹与李定国基本相符。
  • 2017年上映的中国大陆电视剧《龙珠传奇》中李定国出现,由何中华扮演。但是此剧与史实严重不符,剧中李定国于永历十年与吴三桂交战后假死,而后剃发易服“潜伏”了起来。而何中华在片中同时还扮演了一名清朝康熙年间的太监“李公公”。此剧也因对李定国不切实际的描述和李公公的形象而被众多中国网民抨击认为是“篡改历史”、“严重丑化民族英雄”、“破坏民族团结”、“汉奸剧”。很多观众更以此写信向广电总局举报。
  • 中国作家周浩晖的悬疑小说《摄魂谷之雅库玛的诅咒》(又称《恐怖谷》)中有涉及李定国的背景设定。

注释 编辑

  1. ^ 郑、李两家在相约会师之时,即有连姻的约定。后因郑成功的女儿已经先许配给别人,于是郑成功将自己的侄女嫁与李定国的长子。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22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一个国要亡,再大的英雄也救不了!w. www.sohu.com.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英语). 
  2. ^ 《龙珠传奇》火了,我最崇拜的英雄还在吗_人文频道_东方头条. mini.eastday.com.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3. ^ 徐鼒:《小腆纪传》卷107
  4. ^ 乾隆二十六年《衡阳县志》卷六《忠节》:尼堪“督满、汉兵至,与定国接战于城北香水巷、草场,转战于演武亭”。《清世祖实录》卷七十记载是十一月二十三日。
  5. ^ 刘彬:《晋王李定国列传》
  6. ^ 黄宗羲《永历纪年》,见《行朝录》卷五。
  7. ^ 郭影秋《李定国纪年》
  8. ^ 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萧尹之至南宁也,上封定国晋王,定国辞不受命;及是,白文选等皆爵郡王,上乃固命定国,定国始受晋王之命。
  9. ^ 《明末滇南纪略》卷八《西走缅甸》记:“晋王于十二月十六日回至省城,与巩昌王等议,欲烧仓廒朝堂府署,惟留一空城。晋王云:我等到云南十余年,也作践百姓勾了,若不留下仓粮,深为民累。于是不烧仓廒官署,腾城而去。”《安龙逸史》卷下云:“时秋粮已征贮,定国谕各营不得毁其仓廪,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或曰:上谕晋王,令勿烧毁也。”
  10. ^ 《狩缅纪事》
  11. ^ 刘健《庭闻录》卷三记十二月初二日,吴三桂派遣高得捷等往迎,“是日日昃,缅绐永历曰:‘晋王李定国至矣。今送帝出就晋王军。’缚竹椅为肩舆舁永历入舟,及岸,水浅舟胶,高得捷负以登岸。永历问其名,曰:‘臣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永历曰:‘平西王,吴三桂也。今来此乎!’遂默然。初三日,永历至旧晚坡。”
  12. ^ 《清史稿·李定国传》记:“六月壬子,其生日也,病作,……乙丑,定国卒。”陆桂荣三藩纪事本末》、郑达《野史无文》、金钟《皇明末造录》、叶梦珠《续编绥寇纪略》、冯苏《见闻随笔》皆载六月二十七日卒于勐腊。沈佳《存信编》卷五记定国六月二十九日卒于勐腊。《行在阳秋》记七月二十九日卒于景线。
  13. ^ 康熙四十一年《永昌府志》卷二十六《杂记》载:“李定国闻永历被执,遂死于景线。所葬之地至今寸草不生,夷人过者必稽颡跪拜而后去,有入其地者曾目击其事云。”
  14. ^ 《续编绥寇纪略》卷四《缅甸散》作“宁死荒外,毋降也。”《清史稿·李定国传》作“任死荒徼,毋降。”
  15. ^ 钱海岳南明史
  16. ^ 顾诚《南明史》
  17. ^ 章太炎. 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 辛亥革命网.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8日). 

参考书目 编辑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李定国传》
  •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五十二《李定国传》
  • 邵廷采《西南纪事》卷十《李定国传》
  • 顾诚《南明史》
  • 郭影秋《李定国纪年》
  •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四《李定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