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东区商圈

台北市的商圈
(重定向自東區 (台北市)

台北东区商圈,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商圈,由于台北西区强势崛起,西区的消费成长非常迅速,人潮和商机已经转移到西门町台北站前商圈南西商圈[1][2]。该商圈泛指在忠孝东路四段附近以远东SOGO百货顶好名店城、明曜百货商场为中心的区域,早年也被称为顶好商圈;范围则在复兴南路以东、光复南路以西、市民大道以南、仁爱路以北。

台北东区商圈
台北东区核心之一的明曜百货
概要
类型商圈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
复兴南路以东、光复南路以西
市民大道以南、仁爱路以北[1]
营业信息
贩售商品流行服饰、精品百货、餐饮等
营业时间10:00~22:00 依各商家而定
其他信息
公共交通台北捷运
文湖线 板南线 忠孝复兴站
板南线 忠孝敦化站
最近车站捷运忠孝复兴站(复兴南路)

41、74复兴干线、521、685、903
捷运忠孝复兴站(忠孝东路)
204、212、212(直)、212(夜)、232(快)、232(副)、262、262(区)、299、600、605、605(新台)、919、1815、1815(区)、5201、5203、5500、台北观光巴士红线
顶好市场(忠孝东路)
204、212、212(直)、212(夜)、232(快)、232(副)、262、262(区)、278、299、521、600、605、605(新台)、903、919

※其余各路公车皆可于捷运忠孝敦化站、市民敦化路口、忠孝敦化路口、仁爱敦化路口、安和敦化路口、怀生国中站、顶好市场、阿波罗大厦站等站下车。
网站混东区的Facebook专页

由于西门町为主的西区商圈的快速崛起,再加上租金高涨等诸多因素,使东区商圈许多店铺纷纷熄灯歇业,呈现没落的情况[3][4]

东区与西区

编辑
 
忠孝东路带动了台北东区发展,可说是东区最重要的干道。

东区商圈并非一开始就是台北市的闹区,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时,此处都还是一片稻田,甚至荒野。但到了1960年代之后至今,随着忠孝东路台北捷运的陆续兴辟,东区才有如麻雀变凤凰般一跃成为台北市的新兴商业重镇,与发展较早的台北站前商圈西门町等商圈并驾齐驱[3]。此外,对于喜爱在台北东区逛街的人,社会还曾给这个消费族群起了个名号“东区新人类”。

柯文哲市府上台后,提出“东区门户计划区”的开发计划,台北市“东区”的概念遂扩大为指涉台北市东侧的市区,例如信义商圈南港等地,不再仅止于东区商圈。在此定义中,“东区”的相对概念为站前商圈西门町博爱特区(首都核心区)、南西商圈等地组成的“西区”。

发展历程

编辑

就台北的发展史来看,东区商区成为台北市的商业都心之一,不过是1980年代中叶以后的事情。台湾清治时期台北的开发主要着重于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台北城内(即今中华路中山南路、爱国西路及忠孝西路围起的区块)而已。日本领台时,市区的开发虽然向东扩张,但是大致上止于堀川(今新生南北路)。而今天东区一带,在当时不过是一大片的未开发农地。

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台北市大致上延续旧有规划,但在1949年底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后开始有了转变。由于200余万的中国大陆军民跟随中华民国政府迁来台湾,许多外省移民官僚在台北的中央政府上班,而日本人迁走后留下的房屋及宿舍有限;此后又由于主要的大专院校及工作机会皆在台北市或近郊,造成众多的中台湾南台湾民众开始北上求学、工作,使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西区开始出现饱和或过度拥挤的现象,加上淡水河阻挡了台北市向西的发展,因此大批的新旧市民开始迁往当时甚少开发的东区。

1967年台北市人口突破100万人,升格为直辖市。当时为配合市政的大幅建设,台北市政府遂开始进行第一期四年工务建设计划,开辟通往郊区的基础交通干道。忠孝东路即为当时往东区修筑的干道,后来成为省道台5线北基公路的重要路段。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以前,忠孝东路四段沿线还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仍是郊区的乡村景观。在1970年代以后忠孝东路三、四段陆续通车后,带动了整个东区的发展,沿线许多商圈兴起,使得东区逐渐取代了当时相对拥挤的西区,而成为台北新兴商业中心。后随着附近信义计划区的开发及台北捷运板南线的完工通车,更加速了东区的蓬勃发展。

重要景点

编辑
 
2016年的华新大楼(1-2F曾为微风忠孝)
 
统领商业大楼A栋
 
Bistro 98
备注:下面列出的景点以东区商圈为定义范围
台北店忠孝馆
台北店敦化馆
台北店复兴馆
  • 香槟大楼
其地下室为顶好超级市场(后成为台湾顶好超市的第一家店)所在地,以当时第一家机能完整的新式综合超市而名声大噪
  • 顶好名店城
为台北东区知名的商业大楼,内有美食店家及特色小店等,引领了周边商圈的发展
  • 东区161巷
位于敦化南路一段161巷,是知名文创公司,流行服饰品牌,和秘境咖啡店黑山咖啡的发源地
  • 东区茶街
位于忠孝东路四段181巷7弄,聚集了多家兼营简餐的泡沫红茶店
  • 216巷
全称为忠孝东路四段216巷,和忠孝东路四段223巷直通。红屋牛排在此巷内。此巷延伸出去的弄,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餐厅。
  • 仁爱敦南圆环
位于仁爱路敦化南路交叉口;为世界第二大的圆环,也常是元宵节台北市街道灯海布置的中心点,附近也有许多的精品店。
  • 阿波罗大厦
全盛时期有三十二家画廊,至今仍有十家的规模

此外,主干道以外巷弄中的住宅大楼,也常常将一楼出租给商家开设店铺,形成很有特色的住商混合。由于租金较高,一个店面经常分割成更多的小店铺,形成小商场这种特殊景观。

影响

编辑

2012年台湾乐团八三夭第三张专辑《最后的8/31》中的歌曲〈东区东区〉,就是以东区商圈为主题。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大安區商圈. 台北市商业处. [202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2. ^ "北市消費熱區曝 西區強勢崛起". 好房网News. [202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3. ^ 3.0 3.1 引領時尚、飲食、文創風潮 台北東區商圈 從大片稻田到精華都心. 台北画刊107年2月第601期. 台北市政府观传局. 2018-02-13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中文(台湾)). 
  4. ^ 市府積極輔導協助東區 商圈地方組織已啟動成型. 台北市商业处. 2019-05-03 [201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