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冈(1832年12月15日—1895年10月20日),名碧玉,字尔音昆冈是号[1]台湾省嘉义县沤汪(今台南市将军区西甲里)人,为嘉义武秀才[1][2][3]。曾于乡里家中设私垫,又在沤汪文衡殿内设立“育英书院”,担任山长[4][1]。为人急公好义,常为人排解纠纷,因率领义军参与乙未战争而战死于急水溪南畔的竹篙山,人称“竹篙山之神”[1][2][5]

林昆冈
台湾民主国义军将领
国家 清朝 台湾民主国
碧玉[1]
尔音[1]
昆冈[1]
信仰台湾民间信仰
祖籍福建省晋江县[1]
出生清道光十二年十月廿四日(1832年12月15日)[注 1][1]
 清朝福建省台湾府嘉义县安定里西保沤汪庄
逝世永清元年(光绪廿一年)九月三日(1895年10月20日)[1]
台南府嘉义县学甲保中洲庄头港仔竹篙山
沤汪文衡殿“文昌祠”匾,上有董事林昆冈之名。

林昆冈因其事迹,被一些庙宇所供奉,例如台南学甲区的“忠神殿”[5]、嘉义市的万台宫(林府将军)。

生平 编辑

生卒年月日争议 编辑

关于林昆冈的生卒时间,因早期资料残缺,日治时期林家后人为免麻烦,甚至连林昆冈夫妇及两子的神主也不敢摆在厅堂供奉,导致相关事迹在口耳相传下产生多种版本[2]。例如林昆冈过世时的岁数有50多岁(《让台记》)、45岁(《台湾通史》)[注 2]、64岁(《台南县志》、吴新荣《震瀛采访录》[注 3])等说法[2][1]。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网站将出生年标为1851年,即虚岁45的说法[4]。远流版《台湾历史辞典》、黄明雅《南瀛古厝志》、凃顺从 《南瀛抗日志》等书则是标为道光十二年(1832年),即虚岁64的说法[3][2][1]

而关于逝世时间,林昆冈是于1895年逝世,但是日期则有所出入[2]。如《台湾通史》载为“(八月)二十有三日(10月11日)”,《台南县志》则为“10月20日(九月三日)”,将军乡公所〈林昆冈之史实〉一文称是“10月18日(九月一日)”[1][2]。台南市文化局“台南研究数据库”网站采用逝世于1895年10月20日的说法。

抗日之前 编辑

林昆冈祖先原本住在今台南市北门区,后来才搬到今将军区西甲[1]。早年学文,后来学武,并考取武秀才[2][1]。据说擅长“双眼”[注 4]与“被牌”,出门时“双眼”总不离身[2][1]。因林昆冈亦有相当文学素养,就在家中开设私塾[2][1]。他曾担任沤汪文衡殿的董事,并在庙中设立“育英书院”[注 5],出任山长[2][1][4]

抗日经过 编辑

关于林昆冈抗日的经过,有数种说法。

根据连横台湾通史》(1920年)的记载,乙未战争嘉义城陷落后,林昆冈听闻义勇军履遭败仗,乃召集曾文溪以北各庄人士筹组义勇军,宣告说:“台湾亡矣,若等将何往?吾欲率子弟,卫桑梓。若等能从吾乎?”响应者百余人,公推新营庄生员沈芳徽为统率,而自己作为辅佐。派人赴台南请求拨付武器装备,但仅得旧铳数十杆。林昆冈率所部与军对战于铁线桥。昆冈手持盾牌与利刃,勇士数人跟随之,踊跃前进,日军因而稍为退却。其后再战于沟仔头,杀死一日军中尉,沿途庄民亦持械助战。义勇军采取游击战术,日军疲于奔命。农历二十三日,日军集中兵力发起总攻势,昆冈指天发誓说:“天苟不欲相余,今日一战,当先中弹而死。”众人当场皆感激而泣。义勇军鸣鼓出战,林昆冈被子弹贯穿胸部,死时仍手握利刃坐于地,其长子亦于该役战死。5日后,庄人收尸时,仍神色倔强如生,时年45岁。[6]

根据吴新荣《震瀛采访录》(1981年)的说法,光绪廿一年八月廿六(1895年10月14日)有人在沤汪文衡殿前立起挂有白布的竹竿,白布上面并写“大日本帝国顺良民”的字样[2][1]。次日林昆冈大怒将竹竿白布撕弃,并向大众表示愿倾尽家产抗敌,号召附近聚落居民加入其行列[2][1]。到了九月一日(1895年10月18日),前来的壮丁据说多达数千人[2][1]。林昆冈之后排香案祝告天地,说假使日本的天年到了,他将中头门铳,以免多杀同胞[2][1]。随后他命西甲戴姓的棉被牌阵为前锋,进军到竹篙山,与急水溪对岸渡仔头的日军对峙[2][1]。数日之后两方人马交战,但林昆冈中了头门铳,右膝关节受伤无法行走[2][1]。最后林昆冈以自己的军刀自戕[2][1]

史迹 编辑

故居 编辑

据说是利用沤汪文衡殿重建后用剩的建材所盖成,故完成时间约在光绪二十、二十一年(1894、1895年)左右[2]。外观为一般的三合院[2]

忠神殿 编辑

林昆冈去世后,相传有人见到他骑马奔驰在竹篙山上,故认为他已成神,尊为“竹篙山之神”[5]。1951年有乡贤李石定捐地,建小祠奉祀,1979年请求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赐准,赐名“忠臣公”,重建小祠为“忠臣殿”[5][2]。1989年再次重建,并将神明尊号改称“忠神公”,庙名改称“忠神殿”[5]。祭典日在农历二月初七[5]


注释 编辑

  1. ^ 《南瀛古厝志》与《南瀛抗日志》写是清道光十二年闰十月廿四日[1][2],但该年是闰九月。又台南市文化局网站“台南研究数据库”参考此书写传,将日期改作10月24日,故去掉闰字作该年十月。
  2. ^ 《台湾通史‧卷三十六 列传八‧吴、徐、姜、林列传》:“昆冈字碧玉,沤洪庄人,嘉邑诸生也。设教乡中,素好义,能为人排解。至是闻前敌叠败,集曾文溪以北庄人而告之曰:‘台湾亡矣!若等将何往?吾欲率子弟卫桑梓,若等能从吾乎?’应者百数十人。推新营庄生员沈芳徽统之,而己为佐。遣人赴台南,请军器,仅得旧铳数十杆。邀战于铁线桥。昆冈持棉牌,握利刃,勇士数人从之,踊跃而进。日军稍却。复战于沟仔头,杀一中尉。沿途庄民亦持械拒战,忽合忽逝。二十有三日,日军大进。昆冈指天而誓曰:‘天苟不欲相余,今日一战,当先中弹而死。’众皆感泣。鸣鼓出,弹贯其胸,握刃坐。长子亦战死。越五日,庄人乃收其尸,倔强如生,年四十有五。”
  3. ^ 黄明雅在《南瀛古厝志》中写说吴新荣采访时有采集到林昆冈邀请同志之柬片与他的神主牌位,故吴新荣文章中的“年已六十四岁”应无误[2]
  4. ^ 黄文博《南瀛历史与风土》则写擅长“双锏”[5]
  5.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到二十年(1894年)三月沤汪文衡殿重建,同时增设文昌祠,并设育英书院[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凃顺从. 《南瀛抗日誌》. 台南县文化局. 2000-02: 页45─60. ISBN 957-02-5459-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黄明雅 作;黄明惠 摄影. 《南瀛古厝誌》.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7-06: 页110─121. ISBN 95700-9731-0. 
  3. ^ 3.0 3.1 吴文星. 林昆岡. 《臺灣歷史辭典》 四版一刷. 远流. 2006-09-25: 页478. ISBN 957-01-7430-7. 
  4. ^ 4.0 4.1 4.2 林崑岡. 台湾记忆. 国家图书馆.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黄文博. 《南瀛歷史與風土》. 常民文化. 1995-12: 页288─292. ISBN 957-99343-2-0. 
  6. ^ 连雅堂,《台湾通史》卷三十六 列传八 邱逢甲 吴徐姜林 吴彭年 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