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大圳,原称八块厝中坜附近埤圳,为台湾日治时期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总督府日籍韩裔的技师张令纪设计,兴建干线及12条支线串连埤塘[1][2]

桃园大圳
 中华民国台湾)圳道
桃园大圳的广丰出水口(八德介寿路旁)
概要
隶属单位桃园农田水利会
创立者张令纪五十岚大辅
灌溉区域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
兴建时间1916年(大正5年)
完成时间1928年(昭和3年)
拦取水源大汉溪

1913年(大正2年),桃园发生严重旱灾[3],1916年(大正5年)动土,1924年(大正13年)竣工[3],翌年5月22日举行通水式,1928年(昭和3年)各蓄水池与给水干线的工程正式完工。灌溉区域涵盖桃园市大溪区八德区桃园区中坜区杨梅区新屋区芦竹区观音区大园区

路线 编辑

主干道 编辑

石门水库后池堰起,与大汉溪平行抵达大溪埔顶地区,后与台4线大溪侨爱地区后转为地下水道,至八德大湳广丰新天地旁回到地上,后沿桃德路200巷、国际路一段414巷、413巷、茄苳路725巷、永丰路374巷、381巷、华康街181巷抵达台1线,续沿龙山街内定一街穿越中坜工业区抵达中山高,后沿大圳路、大圳路一段、大圳路二段、大圳路三段穿越台31线,续沿忠富路台66线,过中山东路一段后向西南,终于社子溪旁。

支线 编辑

桃园大圳共有十二条支线,分别为

第一支线 编辑

第二支线 编辑

第三支线 编辑

第四支线 编辑

第五支线 编辑

第六支线 编辑

第七支线 编辑

第八支线 编辑

第九支线 编辑

第十支线 编辑

第十一支线 编辑

第十二支线 编辑

主要设施 编辑

 
桃园大圳工事平面图,可见12条支线串连埤塘
 
桃园大圳第5支线第8号池

取水口 编辑

早期 编辑

早先桃园大圳的取水口位于现今石门水库依山阁一带,引大汉溪(大嵙崁溪)的溪水灌溉。[3]

后期 编辑

1953年(民国42年)桃园干旱,大嵙崁溪水位不足,促使石门水库兴建,水库完工后同时建构了石门大圳灌溉系统,并将桃园大圳的取水口迁移至石门水库后池堰西北侧。[3]

岁修 编辑

为维持大圳的灌溉及供水功能,桃园大圳于每年11月起至翌年的1月停水、进行圳道及沿线圳路的岁修,自1996年起,桃园农田水利会利用停水期间举行大圳健行。

地名 编辑

图库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水利史重大發現!桃園大圳設計者應是日籍韓裔技師張令紀. ETToday. [201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2. ^ 林煒舒:八田與一不是桃園大圳的設計者. 苹果新闻网. [201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3. ^ 3.0 3.1 3.2 3.3 Tony. 桃園平鎮 .平鎮綠色廊道.石門大圳. 大纪元时报. 2012-12-11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6) (中文). (简体中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桃园台地水圳灌区分布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