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场忏法
(重定向自梁皇寶懺)
慈悲道场忏法,据说是宝志禅师等九位高僧,应梁武帝要求为超渡其发妻郗皇后所作,故俗称《梁皇宝忏》、《梁皇忏》,有“忏王”的美称。其中根据《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楞伽经》、《三千佛忏》等佛经中抄录的1275佛号而编成,共计两千多次礼佛,能与冤亲债主解怨释结,祈求阳世檀越除病消灾,号称“忏法之王”。忏文说“慈悲道场”四字乃弥勒菩萨梦中显圣传授而得。
缘起
编辑南朝梁朝武帝平素崇佛,晚年更几度剃发出家又还俗。史书称他的德皇后郗氏去世后,转生为龙,栖身于后宫的井中,并托梦于梁武帝[1];而《慈悲道场忏法传》则直言郗氏因嫉妒心强且害死武帝的妃子,得报应转生到蟒蛇身,无处安庇只能屈身在井中,鳞甲下虫子啮咬,煎熬难忍,便现身求梁武帝超度救苦,梁武帝遂与高僧一道制定了《慈悲道场忏法》[2]。
忏法卷第一提到“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说感应到当来下生弥勒佛梦中现身,赐“慈悲道场”四字为忏法名。
忏文内容
编辑南朝天监年间,梁武帝邀高僧将文宣王萧子良撰的二十卷《净住子净行法门》(简称《净住子》)[3]删繁去芜,采集诸经妙语,编成十卷悔文,总列四十品章。[4]
- 卷一:皈依,断疑,忏悔
- 卷二: 发菩提心,发别愿,发回向心
- 卷三 :显果报
- 卷四 :显果报
- 卷五 :解冤释结(六亲怨怼)
- 卷六 :解冤释结(一切众生)
- 卷七 :自庆,警缘三宝
- 卷八至卷十: 为四生六道拜忏
参考资料
编辑注释
编辑- ^ 《南史·卷十二》:“后酷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井,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露井上为殿,衣服委积,常置银鹿卢金瓶灌百味以祀之。故帝卒不置后。”
- ^ 《慈悲道场忏法传》:“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向于帝。帝大惊驳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妭孽欲崇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谪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一鳞甲则有多虫唼啮肌肉痛苦其剧若加锥刀为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拔也。帝闻之呜呼感激。既而求蟒遂不复见。帝明日大集沙门于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苦。”
- ^ 沙门净身口七支,不起诸恶,长养菩提善根,如是修习,能续三世佛种,是佛之子,故称净住子
- ^ 宝志禅师. 《慈悲道場懺法》全文.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数据库. [201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中文(台湾)).
外部资料
编辑- 观成法师. 梁皇寶懺 - 觀成法師主講. 加拿大 国际佛教观音寺. [201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6) (中文(香港)).
- 《慈悲道场忏法》仪式与音乐的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梁皇忏”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徐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