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岭

合歡山森林遊樂區一處景點

武岭,旧名佐久间峠(日语:佐久間峠 Sakuma tōge)、南岭,为台湾中央山脉北段高峰合欢东峰合欢主峰间岭线的鞍部,海拔3,275米,是台湾公路最高点[注 1][注 2],位于台14甲线31.5公里处,在太鲁阁国家公园西境,为合欢山森林游乐区一处景点,行政区划属南投县仁爱乡大同村[2][3][4][5]

武岭
  • 佐久间鞍部
  • 南岭
武岭是台湾公路最高点
海拔3,275米(10,745英尺)
穿过
位置 台湾南投县仁爱乡
台14甲线31.5公里
山脉中央山脉合欢东峰合欢主峰
坐标24°08′12.8″N 121°16′37.6″E / 24.136889°N 121.277111°E / 24.136889; 121.277111坐标24°08′12.8″N 121°16′37.6″E / 24.136889°N 121.277111°E / 24.136889; 121.277111
武岭在台湾的位置
武岭
武岭在台湾的位置
写着“武岭”二字的武岭亭在雪季中的景色

在武岭建有一座观景台,供游人眺望远近风景。由于地处偏僻,少有光害,也是夜间观星的良好地点[4]

历史 编辑

 
武岭往西南可眺台14甲线横亘合欢山腹

太鲁阁讨伐战之前,就已经有原住民来往部落或狩猎之用的蕃路(或称社路)[6]。到了日治时期,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为了进行五年理蕃计划,令南投厅厅长石桥亨于1914年4月成立道路开凿作业队,是循着蕃路加以修筑拓宽,以协助讨伐军的补给作业[6]。同年5月16日,佐久间左马太亲自率军,沿著作业队开辟的道路前往督军作战,途中行经合欢东峰、合欢主峰间鞍部,为纪念佐久间左马太,其隘勇线与战时的军用道路称为“佐久间道路”。1930年爆发雾社事件,事件后将起事族人的遗族强制移住,此后更在各地加强推行强制集团移住清空山区。完成山区的控制后,积极宣传台湾高山之美,鼓励健行探胜。1933年开凿合欢越道路,1934年9月12日合欢越东线完工,10月中西线打通合欢山主峰、东峰间的鞍部,命名为“佐久间峠[注 3][6][7],成为全日本领土道路的最高点,11月中西线凿穿合欢北峰南侧棱线称为石门,与东线于州厅界(台中州、花莲港厅)打通,全线完工。[8]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财政窘困,遭战乱残败的经济百废待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海军巡弋台湾海峡,为确保第一岛链防线,次年开始拨款外交援助建设台湾、振兴经济,用于重建毁于战火的重大建设,由于国民政府过去贪污恶名昭彰,美援并不将预算拨给台湾当局,而是由美派驻台湾的“中美经济合作署”直接控管经费,并由美方指派工业、工程、施工、采购、预算等“顾问”。1950年10月首先整修已失修柔肠寸断的能高越岭道,1950年11月兴建“东西向输电线路”,1954年为打通台湾东西交通与于山区安置大量因国际压力而裁军的退伍军人,美援与国民政府研究中横公路兴建选线,分为北、中、南三线方案,能高越岭道为中线方案,但因能高越东段要通过地质条件极为脆弱的天长断崖,工程过于浩大而作罢,于是中横公路选择以大禹岭、天祥、太鲁阁的北线方案施作。[9][10][8]美援经费挹注新台币3.2亿元以及140万美元,其余新台币390万元由台湾省筹措。[11]:171-189

为因应兴建中横公路的补给需求而开凿的雾社供应线[注 4],于1957年6月9日动工,大致沿合欢越道路修筑(路线并不完全一致),途中预定开发高山荣民农场安置退伍军人(日治时开辟的见晴牧场,1961年改建见晴农场开始安置荣民,1965年更名清境农场),[8]昆阳合欢垭口此路段,交由步兵与生产作业总队 操作机具来开辟,路线行经合欢东峰、合欢主峰间鞍部,当时是以座落位置于合欢山南侧命名,故称作“南岭”,量测高度是海拔3284米,在整个中横公路及其支线计划案中,南岭的路面高度为海拔最高所在[12]。雾社支线率先于1958年5月7日全线通车。[8]

中横公路沿线,蒋中正、蒋经国每到之处常改旧地名、取新地名。兴建中横时已将佐久间峠改名为南岭,蒋中正指示再改成其故乡地名武岭[注 5]

地理 编辑

 
白色亮点是武岭亭旁厕所,其右方崩壁即浊水溪源
 
武岭停车场可见板岩呈墙面般分布

武岭东倚合欢东峰,西邻合欢主峰,为连接两山之间所夹东西岭线的鞍部,台14甲线于此通过,为台湾公路最高点,因此视野良好,可展望周遭群山[2][5]。东北方可望见合欢尖山石门山[注 6]合欢北峰及远方的中央山脉北一、北二段,西南方可眺昆阳,还有台14甲线横亘合欢山腹[5],南方远眺奇莱主山以南的中央山脉与玉山山脉。武岭南坡其下便是浊水溪主流发源地[注 7],在此形成谷头侵蚀的一大崩壁[5][14];北坡为合欢山主峰、东峰、合欢尖山、石门山所围绕开口朝北的谷地称为“合欢谷”,为合欢溪源头(大甲溪水系),雪季时为合欢山区积雪最厚最完整的山坡,从武岭往下通往合欢谷底为数百米长的滑雪道,为军事管制区,设有陆军寒训中心。[15]:上册259-260地理学家杨健夫对台湾的圈谷地形研究来看,在武岭的两端是呈现不同地貌,往北方寒训中心方向合欢溪源头看去是呈U形谷,这是受冰河作用下所形成冰斗地形;再往另一侧南方看去,浊水溪上游则是呈V形谷[5]

合欢山全区地质是属中新世庐山层,由于武岭地处高山地带,停车场与台14甲线于此辟建,切挖其山腹,致使边坡的地层裸露,暴露在高山气候下,易受风化、寒冻楔裂的作用[注 8],致使成土作用不易发挥,导致植被无法在此生长,因此在武岭停车场可见板岩呈墙面般一整片分布[14][16][17]。武岭位在庐山层北段,相较于南段,则是显得劈理发达[注 9],且长年崩落的板岩岩屑,也就堆积于坡脚[17][18]

合欢山在旅游热季,如高山杜鹃盛开期间,常吸引大批人车上山,但合欢山公路武岭隘口路幅狭窄、会车不易,经常造成上下山车流打结大塞车。为疏导合欢山连假、花季车流,公路总局在武岭隘口两端设置管制灯号,在2023年元旦开始试用,陆续在后续连假期间运作,成为全台最高红绿灯。[19]

注释 编辑

  1. ^ 合欢山公路最高点越岭处武岭,实际上在合欢东峰、合欢主峰间地形学的最低鞍部(海拔3260米)西北西方约250米。[1]
  2. ^ 在公路总局规范正式道路系统内,台14甲线是高度唯一超过海拔3000米的公路,武岭座落最高处,故有“台湾公路最高点”之称。
  3. ^ “日语:佐久間峠”为日治时期所用,其罗马拼音Sakuma Touge,中文:佐久间鞍部
  4. ^ “雾社供应线”即现今台14甲线,亦称中横公路雾社支线,台湾至今仍有此用名。
  5. ^ 当年的总统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巡视横贯公路时,常喜欢把原住民旧有地名改成与原意不甚相关的雅化汉式地名,例如塔比多(已先改名为大北投 Tabito)改名“天祥”,西奇良(Sikiliang)改名薛家场,鲁沙欧(Lutsao)改名“洛韶”,鲁翁(Ruon)改名“慈恩”。蒋氏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有一“武岭学校”,是蒋经国儿时念过的小学(桃园县大溪镇有一“武岭桥”)。南岭由蒋中正指示改名为武岭。[8]:161-165有关中横沿线部分地名的由来,请参看《天命行脚 中横半世纪》,李瑞宗著,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四区养护工程处,南天书局出版,2011年12月。
  6. ^ 据《走在台湾的脊梁上:合欢山 四季岁时》节目所示,武岭仅能看见合欢尖山、石门山,不可能看得到屏风山,因为被合欢东峰挡住。
  7. ^ 浊水溪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主流最远雾社溪源流武岭,在地理学术界亦有认为是最高源流玉山(即陈有兰溪源头)。[13]
  8. ^ 由于出露地表的岩石暴露在高纬度或高山气候下,在岩石表面上的裂缝渗入雨水或冰雪,受此环境的热胀冷缩,雨水或冰雪便会将岩石裂缝撑开,此现象故称“寒冻楔裂”。
  9. ^ “劈理”指岩层受到变形,产生的纹理方向是一致,乍看宛如像劈开般的纹理,因此地质学家会透过劈理来分析,可得知岩石受变形作用时的温度环境及应变情形。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合歡山主、東峰最低鞍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 ^ 2.0 2.1 《1:60,000仁愛鄉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 2005. ISBN 9860034621 (中文(台湾)). 
  3. ^ 臺14甲線里程表. 公路总局. [2010-03-13] (中文(台湾)). 
  4. ^ 4.0 4.1 旅遊景點 武嶺. 仁爱乡公所万维网. 仁爱乡公所. [2010-03-18]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5. ^ 5.0 5.1 5.2 5.3 5.4 走在台灣的脊樑上:合歡山 四季歲時 (DVD) (大麦影像传播工作室). 合欢山: 林务局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杨南郡. 《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古道西段調查與步道規劃報告》 (PDF).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1989 [2010-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2-23) (中文(台湾)). 
  7. ^ 罗美娥. 南投縣.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 台湾文献会. 2001. ISBN 9570296771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8.4 金尚德. 合歡山史話 初版. 花莲县秀林乡: 太鲁阁国家公园. 2019-11. ISBN 978-986-5448-02-8. 
  9. ^ 赵既昌. 美援的運用. 台北市: 联经出版. 1985年: 页162. 
  10. ^ 徐如林; 杨南郡.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台北市: 农委会林务局. 2011-05. ISBN 978-986-02-7888-0. 
  11. ^ 金尚德. 6.汗血築路,東西橫貫:東西橫貫公路. 百年立霧溪:太魯閣橫斷道路開拓史. 生活·台湾 历史19 初版. 台北市: 玉山社. 2015-12: 171–189. ISBN 978-986-294-120-1. 
  12. ^ 霧社支線.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 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 编印. 1972-06-01 (中文(台湾)). 
  13. ^ 國家考試出難題 濁水溪源頭掀波瀾. 自由电子报. 2007-04-18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3)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陈章波、吴贞仪. 《合歡山區生態旅遊資源、活動模式及區域之系統規劃》 (PDF).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2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15. ^ 百岳2.0小组. 鳥瞰合歡群峰. 陈远建 (编). 第2世代台灣百岳全集(上冊)雪山山塊·中央山脈北段. 台北市: 户外生活. 2007-08-31: 上册256–261. ISBN 978-986-6994-39-5. 
  16. ^ 罗伟. 臺灣合歡山地區板岩層之層序及構造. 《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8號). 中央地质调查所. 1992年12月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Ren-ai Township-Wuling. Basin Research Group. 中央大学.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中文(台湾)). 
  18. ^ 罗伟. 廬山階與廬山層. 《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4號). 中央地质调查所. 1990年12月 (中文(台湾)). 
  19. ^ 萧博阳. 写于南投县15日电. 黄世雅 , 编. 合歡山武嶺設全台最高紅綠燈 視車流機動使用非全天運作. 台北市: 中央通讯社. 2023-04-15 [2023-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