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昶熙
毛昶熙(1817年—1882年),字旭初,号镜海,河南武陟人,晚清政治人物。
毛昶熙 | |
---|---|
大清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 |
籍贯 | 河南省武陟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旭初,号镜海 |
谥号 | 文达 |
出生 |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河南省武陟县 |
逝世 | 光绪八年(1882年) 京师 |
亲属 | (父)毛树棠 (孙)毛慈望 |
出身 | |
| |
经历 | |
|
生平
编辑毛昶熙生于仁宗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迁御史,转给事中。咸丰八年(1858年)任顺天府丞,胡林翼密疏大力保荐。咸丰十年(1860年)加左副都御史衔,受命前往河南督办团练,方才到任即规划全局,定条规十二事,练兵围剿捻军,连战连捷。历升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仍留军中。
穆宗即位,用军事密疏上奏谋划剿捻方略,并继续尽力清剿,到同治二年(1863年)冬,淮北基本平定,被调回京任职,因汝南军情紧急未成行。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各军都受到追究,毛也被革职留任,奉诏回京。同治六年(1867年)调户部任职,次年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同治八年(1869年)授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次年偕同治理总督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暂署三口通商大臣。同治十一年(1862年)调吏部尚书。同治十三年(1864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徳宗光绪四年(1878年)因母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仍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年)授兵部尚书,不久病卒。追赠太子少保,谥文达。《清史稿》有传。
墓葬
编辑毛昶熙墓在今博爱下庄村,现为博爱县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单懋谦 |
吏部汉尚书 同治十一年八月庚申-光绪四年五月戊辰 (1872年9月10日-1878年6月10日) |
继任: 万青藜 |
前任: 李鸿藻 |
兵部汉尚书 光绪八年正月辛亥-光绪八年二月丁卯 (1882年3月13日-1882年3月29日) |
继任: 张之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