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姓

中文姓氏 (江)
(重定向自江氏
姓氏
百家姓》第141位
17:
18:
19:

郡望  济阳郡

江姓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1]。在台湾,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历史

编辑

江姓由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演变而来。据《史记·卷第五·秦本纪 第五》记载,嬴姓因分国而分成十四氏:徐氏、郯氏、莒氏、锺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因助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封于嬴城(今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嬴城遗址);也有一支来自少昊金天氏。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伯益为嬴姓。

起源

编辑

伯益的后人于商朝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江国国君姓氏是嬴,其他嬴姓诸侯国还有安、益、赵、郯、葛、黄、梁、徐、萧等国,以及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

古代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2]春秋时,江国介于三国之间,经常受到这些大国侵扰,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未能强盛起来。公元前623年江国楚国所灭,后代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名为氏,由嬴姓而改为江姓,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3][4]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

流散各地

编辑

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从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从淮阳再北上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并在此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故江氏以“济阳”、“淮阳”为郡号。江国灭亡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埭县东北)以及郧阳

西汉时期,在江贞的率领下迁往今山东济水之南,其部分后裔仍留河南,繁衍于淮水之南。此后,江姓在河南、山东立足后,又向四处繁衍发展,迁播到全国各地。

晋朝陈留江琼,为冯翊太守,永嘉之乱时,弃官回奔,后改仕张轨,子孙因居凉土(今属甘肃),世传家业。

入闽

编辑

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行军校有九十一人六十一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有河南的江姓,这当是江姓最早入闽者。

宋朝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江氏大规模南迁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江姓有一支自汴京迁之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迁入福建宁化石壁村,后迁入上杭棉村,其后有迁永定高头、平和葛布大溪村、诏安霞葛者(三地皆属金丰派),还有一支由江确率领由山东济阳迁至江西都昌,传至迁入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有迁上杭、永定及沿海地区(厦门福州泉州)。江晔(八郎),生三子:江万里、江万载、江万顷。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其弟及子孙再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为江氏入闽之末。江子一为南北朝江氏入闽者,其后有百念四郎(又称百四郎)于南宋时在自上杭棉村迁于汀州金丰乡苦竹堡大溪村寨下(今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莒溪村)开基。

初,江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明末,有江姓族人跟随郑成功进入台湾,在台湾定居,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清初,有湖北麻城的江文江榜兄弟回归河南正阳落籍。明清以后,江姓遍及全国各地。如今,江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其分布以江苏、广西、安徽、四川、广东、湖北、福建等省为主,这七省的江姓约占了全国汉族江姓人口的65%。

郡望

编辑

济阳

编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济阳郡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济阳这支江姓,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

编辑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今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又曾改陈州为淮阳郡。

堂号

编辑
  • “济阳堂”:济阳郡望的堂号。
  • “淮阳堂”:淮阳郡望的堂号。
  • “六桂堂”:六桂联芳中江姓的堂号。
  • “忠廉堂”:宋朝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忠廉。
  • “馀庆堂”

注释

编辑
  1. ^ 公安部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 新华网. 2007-04-24 [200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9). 
  2. ^ 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亦记载周朝将伯益之后,分封于江国。
  3. ^ 姓谱》记载:“伯益之裔,封于江陵,子孙以国为氏”
  4. ^ 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百家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江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