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鸾翔(1871年3月—1962年7月23日),广西桂林临桂人,清华大学教授。

汪鸾翔
教育家
鸾翔
公岩
巩庵
族裔汉族
籍贯广西桂林
出生1871年3月
逝世1962年7月23日(1962岁—07—23)(91岁)

生平 编辑

汪鸾翔生于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之文昌门内的儒学世家,五岁发蒙,1884年,应童子试,答完卷后,在卷背画了一枝梅花,学使詹嗣贤笑说:“场命汝作文,非命汝作画也,汝犯场规矣,明岁汝投考古学并取秀才可乎。”隔年再考,录取。但他父亲认为年少科第,而无实学,不可也。于是没有让他继续参加乡试,而带他到广东游学。

1887年春,同乡张琮南海县,邀他到南海与他的几个孩子共学。当时欧阳霭臣省亲佛山,邀他授课。讲授朱子《近思录集注》及刘鹗《孟子要略》钞本。冬,广雅书院落成招生。因为已经熟读《朱子近思录集注》,命题中有读此书后一题,拔得第一,以广西第一名录取。1888年八月,入学,见院长梁鼎芬后赐以《东塾读书记》、《朱子语类日钞》,讲做人立身之道最为重要。次年朱鼎甫改为以笔问答。朱鼎甫有《无邪堂答问》五卷,汪鸾翔所问独占一卷。

1891年,应乡试中举,列居第四。次年春会试入京,不第。八月考入国子监南学肄业,开始留住北京。当时翁同龢管学大臣王懿荣国子监祭酒刘钜学录,皆讲汉学。潘祖荫讲金石,同乡王鹏运况周仪端木埰讲填词。甲午中东之战后,朝中的学者都认为非维新无以救国,于是开始购读新译书籍。国子监聘晏孝儒学正,兼教算学,开始学习代数、几何、三角八线之学,进一步研究新学,被认为是维新人士。

1895年七月,父亲汪云臣云南开化府乐龙驿途中病故,去滇奔丧。1896年四月,在桂林安葬。五月,由桂回粤,闭门读礼。1897年春,游金陵张之洞都督两湖,适欲著《劝学篇》。奉他的电召赴鄂,九月十九日抵武昌,与周家禄一起为张之洞研究。从此留鄂,在鄂中各学校讲课。

1898年,张之洞保送参加经济特科会试,入京。春,康有为到京,汪鸾凤加入保国会戊戌政变后会员多到逃海外。汪鸾凤也返回武汉,执教湖北工艺学堂、文普通中学堂、方言学堂农业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等。1907年冬,承学部召,赴北京审定教科书,并兼任北京第一师范选科教授,授高等物理、化学,并兼顺天高等学堂教育长。1908年春,全家定居北京。1911年四月,因在鄂办学劳绩,奏保以学习主事留部补用,为七品小京官。辛亥革命事起,搬家至天津,受聘于天津法政学堂保定优等师范学校,教授地理学等。1914年,搬回北京。1916年,开始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教授国文,整理故籍,署所居曰“读我书斋”。

1918年九月,受清华学校聘,为国文教员,教授修身、国文、伦理学、文学史、哲学、哲学史等课程。住在清华园古月堂,梁鼎芬署居室曰“借山庐”。1921年,应学校之征,写清华学校中文校歌一篇,于1924年被录用。1927年后,在华北大学兼课,并在国立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及中国美术史教授。1928年,离开清华,赴保定河北大学等处任教,教授国文、金石学、哲学史等课程。

1934年秋后,应好友陈曾寿之邀,远赴长春,为溥仪之子弟私塾教授理化、绘画等课程。1941年,返回北京,正值时局艰困,生活清寒,惟以诗词、绘画自娱。

1951年,回到清华大学西院四十一号定居,署所居曰“重借山庐”。1952年夏,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2年,去世,终年92岁。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