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11][12],是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多山国家,首都萨拉热窝。波黑为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即加盟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战争时期独立,并且根据《岱顿协定》,波黑目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独立主权国家,波黑议会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监督。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联邦),其二为塞族共和国。2000年处于国际监护的布尔奇科市设立了特区,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第三个政治实体—布尔奇科特区,虽然布尔奇科特区在名义上是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两个政治实体共同治理,但是事实上该区的地位却等同于第三个政治实体,因为该区具有等同于其他两个政治实体的相同权力,并且直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所管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时至今日在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波黑联邦)、及塞尔维亚人(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而已。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a i Hercegovina 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 | |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位置(绿色)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萨拉热窝[1] 43°52′N 18°25′E / 43.867°N 18.417°E |
官方语言 (国家层面) | 无[1] |
通用语言[3] | 波斯尼亚语 塞尔维亚语 克罗地亚语 (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2]) |
族群(2013[4]) | |
政府 | 联邦制 议会共和国 |
• 高级代表 | 瓦伦丁·因兹科 |
• 主席团轮值主席 | 热利科·科姆希奇 |
• 波黑主席团 | 谢菲克·扎费罗维奇 米洛拉德·多迪克 |
• 部长会议主席 | 佐兰·泰盖尔蒂亚 |
立法机构 | 波黑议会 |
• 上议院 | 民族院 |
• 下议院 | 代表院 |
现代史 | |
• 波斯尼亚危机 | 1908年10月6日 |
1918年10月29日 | |
1918年12月4日 | |
1943年11月29日 | |
• 波斯尼亚战争 | 1992年4月1日 |
• 《岱顿协定》 | 1995年12月14日 |
面积 | |
• 总计 | 51,129平方千米(125th) |
• 水域率 | 1.4%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3,301,000[5](135th) |
• 2016年普查 | 3,511,372[6] |
• 密度 | 69/平方千米 |
GDP(PPP) | 2020年估计 |
• 总计 | 521.03亿美元[7] |
• 人均 | $14,894[7] |
GDP(国际汇率) | 2020年估计 |
• 总计 | 210.23亿美元[7] |
• 人均 | $6,056[7] |
基尼系数 | 0.338[8](2011年) 中 · 47th |
人类发展指数 | ▲ 0.769[9](2018年) 高 · 75th |
货币 | 可兑换马克(BAM) |
时区 | UTC+01(欧洲中部时间) |
• 夏令时 | UTC+02(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
日期格式 | dd. mm. yyyy. (CE)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387 |
ISO 3166码 | BA |
互联网顶级域 | .ba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各地常用别名 | |
---|---|
中国大陆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台湾 | 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 |
港澳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历史编辑
最晚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波黑地域已经有先民聚居,斯托拉茨巴丹吉洞穴古遗址距今超过一万二千年,是目前已知的欧洲东南部最早的洞穴古遗址. 此外, 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也时有发现, 当时的居民为伊利里亚人。波黑地域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拜占庭击败,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地区一度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那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奥斯曼帝国所并吞。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害当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规定凡是穆斯林,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如改信伊斯兰教,可免交某些捐税。过去的学者认为,在现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穆斯林族大多是由于这种政策所造成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则认为波斯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多数并非被迫。[13]
奥斯曼帝国占领区儿童从小脱离父母和家庭,进行集中教育和培养,使之成为近卫军的一种兵源,迫使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后代土耳其化。他们还将其占领地区的人分等级,给予不同地位。凡是为其统治服务、效力的地主、军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旧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普通平民则被称为“赖雅”。
190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一起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领地的一部分,战后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与当地实际民族的分布颇有出入。
70年代,南斯拉夫承认“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为穆斯林族(即波黑独立后的波什尼亚克人),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新承认的穆斯林族,人口次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
1992年2月19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境内塞尔维亚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在塞尔维亚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
4月6日,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招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队的攻击。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罗地亚族武装力量的弹药库,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
1994年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4]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15]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职。[16]
政治编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波黑联邦选出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尔维亚人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黑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宪法法院掌握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国的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波黑联邦所选出,二人为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邻国的公民。
行政区划编辑
根据1995年11月21日所签署的岱顿协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被区分为两个政治实体:波黑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双方各自统领一半的国土,拥有自己的首都、政府、国旗、国徽、总统、议会等。
地理编辑
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邻国有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以及黑山共和国。境内90%为崎岖山地,迪纳拉山脉斜贯西部,与克罗地亚沿海地区相隔,西南部为石灰岩高原;平原仅限于河流两岸。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只有一个20千米长的出海口涅姆。
外交编辑
经济编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人口和宗教编辑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波什尼亚克人(Bоšnjak)约为48%、塞尔维亚人约为37.1%、克罗地亚人约为14.3%。境内的宗教分布则为伊斯兰教(约为46%)、东正教(约为36%)、和天主教(约为14%),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三大主要宗教。
参考文献编辑
- ^ 1.0 1.1 Constitu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PDF). [6 March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8 October 2015).
- ^ Nove generacije u FBiH sve manje znaju ćirilicu, iz RS-a tvrde da ravnopravno koriste oba pisma. Klix.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统计局. 关于波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统计局. [2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The World Factbook. CIA.
- ^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 ^ Demography 2016 (PDF). [24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4 November 2018).
- ^ 7.0 7.1 7.2 7.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IMF. 28 December 2019.
-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The World Factbook. TWB. [29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October 2017).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0 December 2019 [10 December 2019] (英语).
- ^ Danas se iz Norveške kući vraća 13 državljana BiH, a šta je sa ostalima?. Oslobođenje.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08 [2020-04-02] (中文(中国大陆)).
-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20-04-02] (中文(台湾)).
- ^ Bringa, Tone. Being Muslim the Bosnian Way: Identity and Community in a Central Bosnian Vill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14-18. ISBN 0-691-00175-8.
- ^ 何毅,波黑举行全国大选 登记选民约275.5万人,新华网
- ^ 连国辉,王海昉,波黑全国大选最终结果揭晓,新华网
- ^ 连国辉,王海昉,波黑新政府宣誓就职,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