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当

(重定向自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风水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辟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常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很多地方将石敢当当作道路神祭祀。

石敢当
挡煞、消灾、医疗
三叉路口旁的石敢当
位于新北市莺歌区的石敢当
其他名称泰山石敢当
体系中国民间信仰
祭祀中心福建、山东

简介

编辑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石敢当的功效从最初的“镇压不祥之气”,发展到治水、防火、止风、驱魔、除煞、消灾等多种功效,最后甚至能保佑官民,振兴名教礼乐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源流

编辑
 
现存于福州于山碑廊中国最古老的石敢当
 
温州墨池坊东口画有虎头的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文字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代颜师古的注解就说:“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亦以命族。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如果根据颜师古的解释,这一段文字本身是在形容4个姓氏的品格,“石敢当”只能代表人们对于石姓勇敢无畏的评价,不能够断定当时就已经“石敢当”的宗教民俗。虽然无法佐证石敢当的起源,但但这段文字确实对后来的石敢当风俗造成了影响,一些地方设立石敢当必须在“龙虎之日”、石敢当上画“虎头”。已知年代最早的实物“石敢当”是在唐大历五年(770年),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张纬在福建莆田做官时候在宅中偶然获得1块石铭和2块石符,石铭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声盛,礼乐昌。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现存最古老的石敢当也是在福建,福州市的于山碑廊中保存一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石敢当,“石敢当”3字下铭文为:“奉佛弟子林进晖,时维□□绍兴载,命工砌石路一条,求资考妣生天界。”[1]

一般来讲,石敢当的源流可以分为灵石崇拜泰山崇拜两部分,由于资料匮乏,难以肯定唐宋时期之前的石敢当已经具有如今普遍的“压禁”功能,也无法确定石敢当习俗的具体发祥地。[1]灵石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遍布于世界各地,如今的台湾人依旧有着“石头公”崇拜,中国西部的羌族也崇拜白石。汉代《淮南子》记载“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而前文提及的唐代石敢当正是埋藏地下、用于镇宅。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又一个石人可以治病,如今泰山碧霞观还有两座石碑据说触摸刻消除疾病。[2] [3]”在“石敢当”前增加“泰山”一般被认为是在明清以后,这与当时泰山地位的下降有关。泰山自古就盛产山石,并且兼具五岳之首和鬼府的宗教意义,元代泰山祭祀制度废弛后,明清两朝泰山逐渐走进民间,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记载也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民俗学家叶涛曾在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找到过两张有“皇统六年(1146年)”、“泰山石敢当”字样的拓片,然而这对拓片存在时代不同、相互叠轧的翻刻,实际上难以判定年代。[4]目前在年代可确定的文献中最早记录“泰山石敢当”的是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温州地方掌故文献《岐海琐谈》,如今温州的石敢当多刻“泰山石敢当”或“泰山在此”字样。[5]

早在宋代,石敢当就已经在今天的江浙地区十分流行。宋人施青臣在《继古丛编》记载:“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石片,镌‘石敢当’以镇之。”元末明初的陶宗仪隐居江南的松江府,他在《南村辍耕录》写当地的习俗:“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明代中后期的姜准《岐海琐谈》描绘了温州的石敢当习俗:“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随着石敢当在民间的流行,一些学者也开始探究石敢当的历史原型,一部分学者,包括陶宗仪和杨慎,从颜师古之说认为石敢当本无其人,只是民间以讹传讹罢了;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石敢当即五代五代后汉皇帝刘知远的侍从石敢,这个人在政变中为保护主上格斗而死。早在宋代,《姓源珠玑》就已经有这种说法,受此影响,明人徐勃在自己的笔记中直接把五代的石敢称作石敢当。[1][5]

传播与各地流变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唐宋以前的石敢当习俗以及具体发样地已经无法考证,根据现代调查来看,石敢当的传播中心在中国的山东福建两省。如前文所说,福建地区的石敢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拥有已知和现存最古老的石敢当。福建地区的石敢当主要以“石敢当”三字刻字为多,“泰山石敢当”反而较少,侧面印证了当地石敢当信仰的历史悠久。福建地区的石敢当不仅历史悠久,石敢当文化渗透到福建的全省各地,与福建本土的宗教融为一体,在大大小小地方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包括金门在内的闽南地区流行一种狮子造型的石敢当,厦门岛内唯一的石敢当庙在石顶巷,人称石狮爷;类似厦门的石狮爷,金门的石敢当则与风伯结合,人称风狮爷。莆田一带的石敢当则主要设置在佛龛之下,福建内陆的土楼也会在北方设置石敢当以求防火镇灾,闽北则将石敢当当作神来崇拜,无论村落还是郊野都可以见到。[6]

山东地区的石敢当主要与泰山有关,因此石敢当刻字几乎都是“泰山石敢当”,省内现存的石敢当大多是在明清时期。泰山山区的中心地带,包括原莱芜市泰安市辖区,是山东石敢当信仰的核心区域,这一地区内石敢当信仰广泛流传,并且衍生出石大夫、石将军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由于当地传说石敢当是一位将军,所以石将军人物造型的石敢当特别流行。泰安市夏张镇有着山东境内最古老的石敢当,属于明代驿站的遗物。泰安市的桥沟村则是当地民俗传说中石敢当的故乡,村内多数旧民宅内都有石敢当。泰安市区的华侨大厦、南湖公园、岱庙南门广场中也建立了现代的石敢当塑像。此外,在章安、莱芜一带还流行石大夫崇拜,这是石敢当信仰与东汉“石人能治病”传说的合流。此外,山东的石敢当还有“太山石”、“太公在此”、“泰山神/石敢当”等变体。[7]

中国大陆在西藏之外几乎都可以见到石敢当,受到石敢当习俗影响最大的分别为福建周边的广东浙江,以及山东周边的北京、江苏、河北、山西、东北。广东的石敢当以与闽南地区紧密相连的潮汕地区为主,当地流传两种石敢当习俗,第一种就是石敢当即石敢论,将他的名字刻在石头上就可以挡煞;第二种则会在符纸上写“姜太公在此,百事无忌”,因为他在封神榜中不愿意做神仙,留在人间为百姓挡煞。浙江的温州,受到闽南风俗影响,石敢当习俗也相对盛行,当地流行在“恶向”的墙上嵌一块镇宅石,可以设置在墙中、门边、路口,写“泰山石敢当”或者画虎头、太极符号,以此避煞破邪。北京作为古都,保留了许多明清建筑,诸如北京第二十五中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等建筑中都有石敢当的身影,许多胡同的路口也会设置石敢当。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也会设立刻有汉字“泰山石敢当”的石头辟邪,四川人称之为吞口,譬如西南的侗族、壮族、羌族、水族、白族、彝族都会设立狗头或狮子头的泰山石敢当,四川九寨沟的九寨天堂石敢当雕像就是以此为灵感创作。[8]

港澳

编辑

香港石敢当并不多见,反而在不少马路边、港口内外或岛屿上亦竖立了刻上“喃呒阿弥陀佛”的石碑,一般说法是以经文镇静意外身亡的交通意外死难者。香港的石敢当一般在新界乡村的民居出现,有挂在外墙上的木牌,亦有石刻样式的。青衣一屋邨的斜坡处亦有供奉石敢当大将军。龙跃头天后庙后亦有一块石碑刻上。澳门新桥区桥巷有一座石敢当行台,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街坊用作公众议事的地方,门上有一对藏头联书:“公是公非创立规模垂久远,正人正己协力同心兆安康”。后来,附近镇守莲溪的“石敢当”碑石被供奉进室,渐渐地变成现时的庙宇,以“石敢当”为主神作供奉,并祀姜太公玄坛观音关帝等神祀。以往更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为“石敢当”举行神诞,大行庙会,并以神像出巡作保境巡游,同时会以飘色紧随队伍之后。[9]

台湾

编辑

台湾石敢当习俗相当普遍,多设置于门前、巷口、路口、海岸、河岸、山脚等地,以邻近福建的澎湖为最,1990年代初澎湖县出版《澎湖之石敢当》记载县内石敢当109年,其中花屿79座。[10]澎湖在岛上要道、山顶、海滨皆极为常见;主因离岛生活刻苦、自然天灾危害甚钜,因此居民就求神问卜,依照指示在岛上建设各式的石敢当,以期能够辟邪、止煞、镇罡,抵挡自然灾害。[11]台湾最大的石敢当是位于云林县西螺镇西螺泰山石敢当,这座石敢当是为了防治浊水溪水患设立。[12]

日本及其他地区

编辑

日本列岛上的石敢当大多数位于鹿儿岛县境内。1879年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后,大量琉球人迁居日本列岛,这些琉球人在日本各地都建有石敢当,但不多见。在冲绳街市的丁字路口,有很多形状不同刻有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由于当地传说中的魔鬼“マジムン”有直向行走的习惯,因此琉球人在路口设置石敢当,以防止魔鬼进入自己家中。位于马来西亚Kampung Parit Keroma Darat, 84000 Muar, Johor的泰山庙,是马来西亚其中一间供奉石敢当的寺庙。当地人称为石尊大王。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也刻有太极八卦图案,有的刻上龙马麒麟狮头玄武等吉祥物;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几个字;也有一些石敢当上会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13]

相关影视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叶涛. 泰山石敢当源流考. 民俗研究. 2006, (4). 
  2. ^ 吕继祥. 石敢当初探. 民俗研究. 1989, (2). 
  3. ^ 刘锡诚. 石敢当:灵石崇拜的遗俗. 东岳论丛. 1993, (4)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4. ^ 崔广庆. 泰山石敢当起源研究. 泰山学院学报. 2012, 34 (4)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5. ^ 5.0 5.1 温州发布. “温炖汤”是什么汤?这本奇书告诉你温州500年前的那些事. 澎湃新闻. 2019-07-20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6. ^ 叶涛 2007,第38-44页.
  7. ^ 叶涛 2007,第44-68页.
  8. ^ 叶涛 2007,第68-89页.
  9. ^ 遊遺蹟:鎮邪驅魔之神「石敢當」. 文汇报. 2008-10-24 [201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8). 
  10. ^ 叶涛 2007,第92页.
  11. ^ 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資訊網:Sports:澎湖石敢當.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12. ^ 叶涛 2007,第93页.
  13. ^ 存档副本.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书籍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