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运动
海洋保育运动乃是非政府组织以及一般大众们为了要改善海洋保育相关问题而展开的社会性或政治性的行动。海洋保育是生态系保育的重要策略之一,行动主义者会唤起大众对于保育的支持,并推动政府与企业在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上进行改革,诸如推动海洋保育的法案或政策、加强海洋保育的规范与取缔。在海洋保育运动这个议题之中,有许多各种不同的组织与机构单位都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迈进。透过倡议各种停止污染、过度捕捞、捕鲸、混获的行为、以及画制海洋保护区的方式,这些组织或机构单位让海洋保育运动的效果持续扩散、发展。
历史
编辑美国
编辑尽管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从1960年代就开始了,海洋保育的概念却直到1972年的海洋保护、研究与保护区法(MPRSA)通过之后,方才真正成形。此法案允许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规范对海洋倾倒废弃物的行为。然而此法后来遭到更修,但此次立法仍是让海洋保育议题浮上美国环保相关议题台面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中华民国
编辑台湾的海洋保育始自1980年代末期。《野生动物保育法》于1989年制定,而政府及民间也开始注意并陆续成立相关保育团体,比如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荒野保护协会及中华鲸豚协会。 海岸污染防制从官方开始宣导净滩活动,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于1997年开始推动《海岸地区环境清洁维护计划》,在全国各海岸发动如救国团和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等团体及附近民众参与净滩活动,比如1998年由行政院青辅会于国际海洋日前一日发起净滩活动,后来民间成立关怀海洋环境的友好组织,进而发展让一般大众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诸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于2000年开始发展的净滩行动[1],台湾对于太平洋的国际污染物的观测持续进行关心。然而在台湾海洋保育并没有进行通盘的管制,仅能依照不同的法源、计划、或行政规范(如《国家公园法》、《文化资产保存法》、《加强野生动物保育方案》、《台湾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保护计划》、《发展观光条例》、《渔业法》等),针对部分特定海域进行管制[2],但各地管理取缔落实的程度不一而足[3]。
国际性议题
编辑废弃物问题
编辑沿海岸线和水底下之废弃残骸是许多环保人士所关注之一。这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许多动物把废弃物之碎片混淆成猎物,或无意间地成为纠缠在里面,在长时间缺氧下窒息而死亡[4]。有267种生物导致受伤、摄入或纠缠而死[5]。海洋保护协会,前身为海洋保育中心,是专门改善与保护海洋生物的组织。在其他海洋的问题,在团体的奋斗下使沿海岸线与水底下的碎片不断减少。于海岸一带进行管理、洁净水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通过的同一年时间,海洋保护协会是透过教育和科学为基础之行动促进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意图[6]。
成立于1986年在得克萨斯州,国际海岸清洁运动( ICC)是由小组每年提出重大努力。该次活动是由政府所经营之环境保护局以及其他机构共同支持;每年发生在九月第三周的星期六,是所有环境清理的重大事件,得克萨斯州是第一个清理的地区。只有2800人开始,沿122英里海岸线挑起近124吨的废弃物碎片;于2005年,吸引了超过15万8千人,在美国境内挑起2000吨垃圾。自1989年起此事件至2005年已经超过30万人的国际志工并出现了来自88个不同国家,收集将近4,000吨垃圾[7]。
此事件本身既清理海岸线和海洋周边,并提供废弃物类型之详细资讯;该成果用于针对海洋生态报告。不仅可用于广泛针对海洋废弃物议题,并影响了对整体所有之程度,做出对本地与国际间所积极的改变性教育[8]。
国际海洋保育运动已成功收集对海洋废弃物的认识。仅在短短的20年中,在海洋保护协会的努力下,已经获得了数千名全世界支持者支持。作为一个组织,该团体做出了研究而有时会导致人民要求改变政府之政策。随着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海洋保护协会之一份报告书针对于2005年的海洋的健康状况。很明显地有可能将对社会及政府之政策产生具有影响的能力。
鲸豚滥捕问题
编辑捕鲸是以漫游的鲸鱼进行自由狩猎。已成为海洋保育行动最高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导致了13种鲸鱼濒临灭绝。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曾为了给予恢复鲸鱼的时间而设立了一项捕鲸禁令。不过根据环保组织的说法是蓝鲸并还没有恢复[9]。有其他鲸鱼数量已经急剧枯竭中。
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不包含任何人可忽视之禁令,并继续他们的捕鲸正之实行三个国家:日本、冰岛和挪威的禁令.[10]。20年后,鲸鱼再次处于更进一步受到危害的风险[10]。绿色和平组织国际环境单位成立于1971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捕鲸者进行抗争,他们的活动属非暴力性,多次涉及一个五大绿色和平组织船只其中首次提出了知名的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长时间。 2005年12月下旬,日本捕鲸船队经历了绿色和平组织的阻碍,并强烈的不满,日本仍在继续他们以商业捕鲸研究的为名[11] ,甚至更糟的是,绿色和平组织在南大洋鲸鱼保护区为此事件郑重的反对。他们派出志工在充气艇取得的火线上,以进行停止捕鲸行动。[10]
海洋守护者协会是一个环保团体中采取主动的做法,并同意使用其他活动。海洋守护者协会的会长是队长保罗·沃森,在环境和动物权利运动的显著身影。他是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尽管这是由绿色和平,其中并承认以前也是一位成员是有争议的[12]),但后来因为策略和组织的新兴官僚结构分歧而离开了。海洋守护者采用了更加激烈,被迫遵从策略比采用绿色和平组织在反对捕鲸的斗争。他们已经知道击沉船只,破坏渔网,和喷洒丁酸,具有4.8俗称臭弹,在日本捕鲸船的pH值无害的化学物质。而海洋守护者的行为是有争议的,他们的极端直接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认识和支持[13]。在这样做之时,他们以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即使在个人呼吁“维护和保护自然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 国际捕鲸委员会不再支持,因为他们的极端行为的群体。也因为他们的信仰和活动,海洋守护已被定性为“一个积极的,有争议的,宣传饥渴的环境的物理袭击捕鲸船,并一直指责生态恐怖主义的由日本政府和绿色和平组织两个组[14]。”然而,海洋守护者声称能够有效防止捕鲸的唯一组织。[15] 2008年动物星球开始拍摄根据这些遭遇每周电缆电视剧鲸大战。该节目将继续聚光灯海洋守护的反捕鲸活动[16]。
支持捕鲸的国家认为,根据他们的道德判断而非科学事实的意见,违背了法律的国际规则[17]。日本和挪威两个支持捕鲸的国家维持对象只限于捕捞到可持续的水平。日本还认为,捕鲸禁令不再需要和妥协于该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并停止保护鲸鱼,并开始进行恢复捕鲸[18]。这两个国家的不满使美国及其盟国对他们的施加制裁,试图阻止以任何的方式捕鲸。他们认为,其他国家和组织需重视到文化及其关系的差异捕鲸业[17]。
海洋保护区
编辑虽然海洋保护区的想法是国际著名的概念,那是没有一个国际上使用的术语。相反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地方名称。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都涉及到这个概念,但略有不同。一些最有名的海洋保护区是沿着西班牙的利古里亚海鲸类保护区,摩纳哥和意大利的海岸,以及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区是西北夏威夷群岛国家纪念碑。这些保护区的目的是提供保护的海洋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他们创造了拯救物种、维护资源,并帮助维持鱼类种群。
在海洋保护协会的积极人士争取这项事业。他们认为,美国应该提出使用海洋保护区作为一种管理策略一致和坚定的承诺。目前,在美国的说法是不管或不必要的,当应该是他们如何能最有效的运作[19]。积极人士在海洋保护组织至今正推行着运动名为“拯救我们的海洋遗产”,一征战长达数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加州海岸的海洋保护区。已计划29个海洋保护区时,立法法案通过于1999年成立。人们希望该计划将于2007年内完成[20]。
有些渔民不能接受海洋保护区(MPA)的利益鱼类种群和提供针对存货崩溃的保障性。海洋保护区可能引起短期内的渔业生产亏损[21]。然而,其中延伸了海洋保护区(MPA)进入渔业捕捞的区域,从而有利于渔业的鱼,被人误解的一些渔民的概念[22] 。这项是那些从保育卸下捕捞,养殖场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的众多衍生的生态效益的简化[23]。
参考来源
编辑- ^ 台湾清净海洋行动联盟(T.O.C.A.). ICC 國際淨灘行動 淨灘召集人操作手冊 (pdf). [2014-03-04].[永久失效链接]
- ^ 陈宣汶. 海洋保育 Marine Conservation. 2012-01-04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邵广昭、赖昆祺. 台灣海洋保護區的現况與挑戰 (PDF).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1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John Clements, Ocean Natural Resources Special Report (Political Research, Inc: Dallas, Texas, 2003)
- ^ Vessel Sewage Discharge Program - Protecting Our Waterways | Ocean Regulatory Programs | US EPA.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6).
- ^ Natur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Press Release,"http://www.nrdc.org/media/pressReleases/020103.as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eanette J. Lee, "Worldwide Coastal Cleanup bags 4,000 Tons of Debris", The Associated Press, May 19, 2005.
- ^ Marine Conservation and Ocean Research - groups, associations, organizations, societies, alliances, conservationists and activists who help preserve, protect, research and conserve the earth's ocea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2-12.
- ^ Whaling |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6-17.
- ^ 10.0 10.1 10.2 Michael McCarthy, "SAVE THE WHALE: 20 years on and whales are under threat again", The Independent (London), January 2, 2006, sec. A
- ^ Larter, Paul. Australia condemns bloody killing of whale and calf by Japanese fleet. The Times (London). February 8, 2008 [May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存档副本.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 ^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dventure/0605/features/whales-5.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eter Heller,"The Whale Warriors: Whaling in the Antarctic Seas." Retrieved 2007-4-30
- ^ Paul Watson: Sea Shepherd eco-warrior fighting to stop whaling and seal hunt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April 17, 2009 [May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0).
- ^ Operation Musashi - The Entirely Possible Impossible Miss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5-21., Sea Shepherd Commentary, retrieved 2008-12-15
- ^ New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6-04., on Discovery Channel. Retrieved December 12, 2008
- ^ 17.0 17.1 William Aron, William Burke, and Milton Freeman, "Flouting The Convention", Atlantic Monthly, vol 283 May 1999
- ^ David McNeill,"Japan launches bid to end ban on whale hunting,"The Irish Times February 12, 2007, World, p.11
- ^ David White, "Fully Protected Marine Reserves Will Promote Sustainable Fishing", 2001
- ^ Environment California, "Save Our Ocean Legacy,"存档副本. [200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8).
- ^ Robert L. Ship, "No Tak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as a Fishery Management Tool,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A Report to the FishAmerica Foundation", May 23, 2002
- ^ Richard B. Allen, "No-Take Reserves as a Fishery Management Tool", speech delivered at Fisheries, Oceanography, and Society: A Symposium Presented by the Ocean Life Institute, August 27, 2001
- ^ for example see N.A.J. Graham, R.D. Evans And G.R. Russ. 2003. The effects of marine reserve protection on the trophic relationships of reef fishes o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30 (2): 200–208; Berkeley, S.A., Chapman, C., and Sogard, S. 2004. Maternal age as a determinant of larval growth and survival in a marine fish, Sebastes melanops. Ecology 85(5):1258-1264. http://californiafish.org/maternal_age.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ghurst, A. 2002. Murphy's Law revisited: longevity as a factor in recruitment to fish populations. Fisheries Research 56:125-131. http://www.cnr.uidaho.edu/fish510/PDF/Longhurst.pdf;Walsh[永久失效链接], M.R., Munch, S.B., Chiba, S., and Conover, D.O. 2006. Maladaptive changes in multiple traits caused by fishing: impediments to population recovery". Ecology Letters 9:142-148. http://www.msrc.sunysb.edu/people/munchpdf/Walsh_et_al06_EcolLet.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