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石指古时广州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的白垩纪礁石,又名海珠岛走珠石海珠洲。由红色砂砾岩构成,长约100米,宽50米,因长期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汐变化浮沉海上(广州人称较宽的江河为海)而得名。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为羊城三石。在今沿江西路爱群大酒店江边,已与陆地连成一片。现今附近的海珠桥海珠广场海珠路等地标均由此命名。

长堤大马路看海珠公园,跟陆地相连的是一座浮桥。
1930年的长堤大马路(西向东方向),图中箭嘴所指为海珠公园(海珠石)。

历史 编辑

宋朝时海珠石仍居江中,后因泥沙冲积,与珠江北岸陆地相连,为历代的游览胜地。宋代时石上建有慈度寺,称“海珠晴澜”(以海珠石一带的珠江河段),为宋代羊城八景之一。清朝同治时曾在此建炮台。

1905年,广州市始设水警。清政府在珠江水上设水巡总局,直属于广东水师提督衙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2年,隶属广东省城警察厅的水巡总局改称警察第十二区署及第一、二、三、四、五分署。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海珠岛。1916年,发生海珠事变。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舰队,在海珠岛设立海军办事处。

1928年建成海珠公园。公园原来通过浮桥与陆地的长堤大马路相连。由东至西的建筑或景点有程璧光像、铜壶滴漏、牌坊、李忠简公读书处、玻璃屋(南)、音乐亭、喷水池等。

1931年扩筑新堤(俗称新填地、今沿江西路)时,海珠石沉埋地下,成为新堤的一段,现在的新堤一横路、二横路(以东)就是原来海珠公园的所在地。原来的程璧光像被移至永安堂(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东面前安放,在填海前,海珠公园的东端是胡文虎的永安码头。在新建马路后,海珠公园并未被完全清拆。

中共建政后,胡被指为“汉奸”,故永安堂被列为“敌产”充公,成为广东省总工会所在地。[1]永安堂前的程璧光像遂被毁,换成今日见到的工人雕像;在1950至60年代,公园剩下的亭台楼阁建成了海珠花园餐厅,成为该餐厅的园林景观。

1990年代初,时任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号令大拆广州城以兴建广州地铁。在这股风气下,当局又对原海珠公园的建筑进行清拆,但此后又无力开发一直丢空,曾有一面围墙将这些残桓断壁封闭多年。

 
海珠石的纪念

2000年,在长堤下水道改造工程中,意外发现深埋地下近七十载的海珠石。市政府曾规划将显露部分(30至60米)保护起来,在海珠石的遗址上面用透明钢化玻璃铺砌观光道,重现海珠石风采。不过该计划后来并没有实现,海珠公园已被发展商兴建高层的住宅楼盘爱群荟景湾,海珠石的部分就是被大厦压在底下,剩余部分的则被继续掩埋在沿江西路上。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少儿图书馆与永安堂. 南方都市报. 2008-08-27 [2012-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