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塞,又称“清(后金)南略”,是后金皇太极政权在和明朝辽西战场因无法完全打通关宁锦防线而陷入僵持局面时期,绕道漠南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的长城关隘进入大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数次攻击掠夺军事行动。因为有几次规模不大,所以究竟有几次这样的军事行动有四次、五次、六次等不同的说法。

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时,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艳服乘骑,奏乐凯归”[1],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军。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塞,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明称“戊寅虏变”。朝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后阵亡。后来清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从青山口出长城北归,洪承畴奉命镇守蓟辽边境。山西巡抚孙传庭建议陕西精锐之师调回对抗“流寇”,朝廷未采纳,反以传庭为保定总督,传庭借口推辞,崇祯大怒,命将其逮捕入狱。此后李自成张献忠再度崛起,直至明亡。

清兵入塞一直被视为明朝灭亡的主因,盖因在己巳之变前,满清的叛乱范围一直控制在辽东地区,并没有越过长城。满清入塞使明朝伤筋动骨,对华北地区造成空前浩劫,死者无算,更令被重重围困的农民军乘机逃脱明军的清剿,例如满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机。

另一方面,满清是在彻底击败察哈尔林丹汗,让漠南蒙古成为满清附庯之后,才对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掳掠的。己巳之变时,虽因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导致蒙古各部偏向满清,但满清尚未彻底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极绕道蒙古人地盘进攻明朝京畿地区,亦被视为军事冒险。因当时关宁军仍控制山海关及辽西地区,蒙古人地区相当于满清的后路。

明末东北边疆战略态势图
年份 明/清(后金)纪年 主帅 兵力 入侵关隘 攻击范围 战利品 影响
1629年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至
次年五月十一日
后金天聪三年
皇太极 约十万 喜峰口 遵化良乡固安香河永平顺义迁安滦州 被称为“己巳之变”、“己巳虏变”或“己巳之役”。袁崇焕被处决。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
1634年 崇祯七年七月至闰八月
后金天聪八年
皇太极 宣府大同的数个州县 在河南包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曹文诏被调往大同抗金,以致被围民军趁机突围。
1635年 崇祯八年
后金天聪九年
多尔衮
萨哈璘
豪格
林丹汗河套地区太原府所属的忻州定襄五台等州
1636年 崇祯九年五月至九月
崇德元年
阿济格 独石口
(今河北赤城县北)
昌平宝坻定兴房山安肃安州东安雄县容城文安永清顺义等州县 克16城,共俘获人口、牲畜共179820 清军撤回时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字,“艳服乘骑,奏乐凯归”,以羞辱明军。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
1638年 崇祯十一年九月至次年三月
清崇德三年
左翼:
多尔衮
豪格
阿巴泰
右翼:
岳托
杜度
青口山
(今河北迁安市东北)
墙子岭
(今北京密云东北)
通州涿州济南府等河北、山东的大量州县。“共计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 人畜46万 孙承宗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城破,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
宣大总督卢象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后阵亡,监军高起潜坐视卢象昇孤军战殁,人多恶之。
1642年 崇祯十五年十月至次年五月
清崇德七年
阿巴泰 黄崖口 蓟州河间景州临清兖州莱州登州青州府、莒州沂州德州、回师攻沧州天津卫三河密云东昌广平彰德真定海州。“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降城六。 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有奇。珍珠四千四百四十两。各色共五万二千二百三十疋。缎衣、裘衣万有三千八百四十领。貂狐豹虎等皮,五百有奇。整角及角面千有一百六十副。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驼马骡牛驴羊,共三十二万一千有奇。 清军一路上纵横千里,兵锋止步于南直隶海州一带。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谈迁:《国榷》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