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社口杨宅
24°16′15″N 120°34′13″E / 24.270933°N 120.570281°E
清水社口杨宅 | |
---|---|
位置 | 台中市清水区镇新南路116巷1号、3号 |
建成时间 | 1867年 |
官方名称 | 清水社口杨宅 |
类型 | 登录等级: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编辑本建筑群所属家族的渡台第一代创始人为杨咸曲(1733年-1802年),他是杨赐保的第十五世孙;杨赐保是杨肃的第十四世孙,杨赐保在元代末期自南安迁居同安。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杨咸曲、杨咸仙兄弟自泉州府同安县蔡坝后洋乡迁居台湾,于台湾府彰化县大肚溪出海口北岸五汊港涂葛窟登陆,并定居于寓鳌头。杨咸曲生三子,长子杨舒崑(1770年-1791年)、次子杨舒献(1778年-1852年)、三子杨舒雾(1788年-1829年);杨咸仙无子,由杨舒献承继杨咸仙之家业。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杨咸曲时年50岁,向蔡树雪购入西势草厝三间。[1]
道光七年(1827年),杨舒崑、杨舒献、杨舒雾三房分阄;公业共治之前,西势草厝西边(帕瀑拉感恩社社口)陆续盖了“社口旧瓦厝”(今社口杨厝)三座,门口有石头堆砌的八卦井供杨氏族人使用。
同治元年(1862年),彰化县城被戴潮春等人占领后,大房四孙杨克湖(1827年-1890年)倡议捐助义勇兵团训练乡勇,后与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丁曰健和周懋琦等重新占领彰化县城。
光绪八年(1882年),三房杨舒雾之子杨芳西(又名杨金波,1823年-1890年)年近六旬中举,任职台湾府提督兼台湾道道台,曾代表家族入住社口杨厝中栋,在大厅悬挂“明经进士”匾额,并于外前埕置提督旗杆座。该建筑具晚清之官员宅第样貌,尤围墙之蓝色墙面、屋脊之燕尾,以及外埕正中央之八卦井;厅门彩绘绘制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
北栋原为曾任台中厅沙辘支厅大肚上堡牛骂头区区长之杨咸仙四世孙杨澄若及其家族居住;杨肇嘉为其养子。杨肇嘉晚年迁居“六然居”后,北栋改由其弟杨天赋居住。
2010年,杨天赋之后代联合姻亲拆除北栋之日式外墙时,连同清同治年间所建穿斗式衍架厅堂本体一同拆除;清同治年间兴修的主建物仅存中栋与南栋。经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紧急召开文化资产审议会审议通过,于同年7月21日公告指定“清水社口杨宅”为台中县县定古迹。[2]
南栋原为杨舒崑派下杨清珠住所。
建筑特色
编辑社口杨厝以三栋并排之三合院为主轴,每栋都有内埕、外埕及外前埕;内埕为各家人的活动空间,外埕由仆人居住使用,外前埕则是开阔之广场,中央有一座八卦井。[3]
社口杨厝中栋的特色在于屋顶的燕尾脊;它们不像南栋只有马鞍屋顶,屋脊燕尾也不像庙宇那样高耸,而是在空中像燕尾一般向上平直伸展。
照片集
编辑-
中栋,杨金波(芳西公)宅第。
-
南栋,杨清珠宅第。
-
南栋之内院。
-
八卦井。
-
“明经进士”匾额。
社口杨家代表人物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劉進榮,《清水紫雲寺與地方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26日 (PDF). [2015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年1月28日).
- ^ 清水社口楊宅- 古蹟. 台中市文化资产处. 2023-02-22 [202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6) (中文(台湾)).
- ^ 319旅行事誌----四知三惑--台中清水楊家宅群--楊金波.楊清珠.楊肇嘉.楊天賦宅. naturallybread.yam.org.tw.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