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
中国战国时期法家人物
(重定向自申子)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尊称申子,中国战国时代郑国京邑(今河南荥阳)人,郑国被韩国所灭之后,以法家学说,成为韩昭侯的宰相,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代表人物。著作《申子》。
申不害 | |
---|---|
出生 | 公元前385年(郑𦈡公三年) 郑国京邑(今河南荥阳市) |
逝世 | 公元前337年(韩昭侯二十二年) 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 |
时代 | 郑国 |
地区 | 中国 |
学派 | 法家 |
著名思想 | 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
法家系列条目 |
---|
法家人物 |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
法家著作 |
生平
编辑申不害大致上二十多岁时为郑国低阶官吏,后韩灭郑国后,申不害以刑名法术的学说向韩昭侯求官,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壮志,意图中兴,且用人不拘一格,赏识了申不害,拜为宰相,他在韩为相国,内修政治、教育,对外应付诸侯,前后近二十年。申不害治国期间,国家富足,军事强大,无他国敢来侵犯韩国。[1]后以变法失败告终。
法家术派
编辑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学者。《史记》有“著书两篇,号曰申子”的话,《汉书》有“申子六篇”的话,但全都亡佚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2]。
形名参同
编辑“形名参同”是申不害发明的行政管理方法。申不害认为,君主的个人能力是绝对有限度的,那对于臣下就必须施行较客观方式来衡量其执政成效,由官员先行向上进行任务预算申报“名”,再以其完成的限期实际成绩“形”,进行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参同”,来做为对官员的成效考核。[来源请求]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文献
编辑3.钱穆,《国史大纲》 (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23.3),页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