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时代
《疯狂时代》(英语:Day of the Tentacle,或称Maniac Mansion II: Day of the Tentacle)[1][2]是美国游戏商LucasArts于1993年发行;以穿越时光为题材的电子冒险游戏,并且是1987年发行的《疯狂大楼》续作。
疯狂时代 | |
---|---|
| |
类型 | 冒险 |
平台 | MS-DOS Mac OS |
开发商 | LucasArts |
发行商 | 北美、法国、意大利:LucasArts 德国:Softgold Computerspiele GmbH 西班牙:Erbe Software, S.A. 台湾:松岗科技 |
总监 | 戴夫·葛罗斯曼 提姆·谢弗 |
制作人 | 戴夫·葛罗斯曼 提姆·谢弗 |
设计师 | 戴夫·葛罗斯曼 提姆·谢弗 |
编剧 | 戴夫·葛罗斯曼 提姆·谢弗 罗恩·吉伯特 盖瑞·温尼克 |
程序 | 戴夫·葛罗斯曼 提姆·谢弗 强纳森·艾克利 罗恩·鲍德温(Ron Baldwin) 友弟德·卢赛罗(Judith Lucero) 格温·穆森瓦(Gwen Musengwa) |
美术 | 赖利·艾亨 陈彼得 |
音乐 | 克林特·班加吉安 彼得·麦康奈尔 麦可·兰德 |
系列 | 疯狂大楼系列 |
引擎 | SCUMM iMUSE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
在发行多年后有被另间游戏商Double Fine Productions在2016年3月期间于PC、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等平台上推出重制版本。[3]
剧情简介
编辑故事开头是从前作《疯狂大楼》中;居住在疯狂科学家佛瑞德·爱迪生博士(Dr. Fred Edison)的大宅里,外观像章鱼脚、三角锥形状模样的外星生物紫吸盘(Purple Tentacle)与绿吸盘(Green Tentacle)所开始。
某一天紫吸盘和绿吸盘在佛瑞德博士的实验室外头闲晃时,紫吸盘在好奇心下直接喝了从实验室所排放出来的有毒废水。而原先身躯并没有四肢的紫吸盘在喝下废水后,除了发生长出双臂、智力提升等异变外心中也冒出想要征服整个世界的念头。当佛瑞德博士发现此状况后,便将紫吸盘和绿吸盘给抓住、想将它们一同处决掉。[4]
而害怕生命安危的绿吸盘便赶紧在佛瑞德博士行动前,写了求救信给它在前作《疯狂大楼》认识的人类朋友──热衷于科技的怪胎伯纳德·伯努利(Bernard Bernoulli)。当伯纳德收到绿吸盘的信件后,便请他的两名室友──胖身材、平时替一些乐团处理巡回演出的霍基(Hoagie)与就读医药科系、举止有点古怪傻气的女学生蕾雯(Laverne)一同前去拯救绿吸盘它们。[4]
在伯纳德救了紫吸盘和绿吸盘后,紫吸盘仍不放弃征服世界计划而逃离不见踪影。为了挽回不可收拾的局面,佛瑞德博士便要求伯纳德三人搭乘他利用行动厕所改造、以钻石作为动力来源、名为“Chron-o-John”的时光机,回到紫吸盘喝废水前的时刻阻止它。[5]
但因佛瑞德博士在开发过程里偷工减料,以劣质的彷钻当作时光机的能量来源,使得伯纳德三人在搭乘时光机中出现状况。之后伯纳德虽没事地回到一开始搭乘时光机的地方,但霍基漂流到距离二十世纪前两百年的美国开国时期、遇见了乔治·华盛顿以及约翰·汉考克等开国元老人物;蕾雯则是漂流到二十世纪后两百年已被紫吸盘统治地球的未来世界。为了让时光机启动重新回到二十世纪以及阻止紫吸盘征服地球,伯纳德三人便透过Chron-o-John内置的可将物品透过时光隧道传递之设备互作联系;进行了一连串荒谬无厘头的历险。[5][6]
游戏方法
编辑《疯狂时代》是以指向与点击式作为操控方法的冒险游戏,在界面上延续前作《疯狂大楼》的方法;即在画面下有数个命令按键。当玩家点选某个按键;如“使用”(USE)或是“查看”(LOOK AT),游戏角色便会以执行此动作。与前作多达15个命令按键相比之下,此回的《疯狂时代》则简化至9个项目。
在此之前LucasArts发行的冒险游戏已大量减少会引发游戏角色死亡、造成游戏结束的情况,而《疯狂时代》则是LucasArts所推出第一款内容绝对不会出现角色死去,和玩家因忽略某些步骤造成卡关;而无法继续玩完游戏以上情况的作品。
因游戏故事是架构在时间旅行设定下,所以若玩家让待在过去时间的角色执行某项动作;会有影响待在未来时空角色身旁事物的可能。而每位角色皆可将所拾获的东西,丢到时光机器里传送给其他角色取用;已尝试所传递的东西是否可作为解开谜题的关键物品。
另《疯狂时代》里藏有一个彩蛋,内容是在某个游戏场景里摆有一台电脑,若玩家下指令让游戏角色去操控那台电脑时;便可直接游玩前作《疯狂大楼》。而这种“在游戏里可以玩其它游戏”的噱头,《疯狂时代》是电子游戏界的首创。[7]
作品开发
编辑经纬
编辑游戏主要开发者由戴夫·葛罗斯曼与提姆·谢弗担任,因LucasArts考量他们两者先前已有参与数款由公司发行的冒险游戏开发经验;例如《猴岛的秘密》以《猴岛小英雄2:老查克的复仇》,而评断已俱备能监制出一款新游戏的能力,便提议让他们设计出《疯狂大楼》的续作。[9]而《疯狂大楼》的原创者罗恩·吉伯特与盖瑞·温尼克;也受邀和戴夫·葛罗斯曼及提姆·谢弗四人一同替《疯狂时代》撰写游戏剧本。[9][10]当时LucasArts则拨下约六十万美元的金额,作为《疯狂时代》的预算。[11]
在游戏的谜题方面,葛罗斯曼与谢弗跟其他开发组员的讨论后,决定以时间旅行方面的题材作为此游戏谜题的设计方向;并引用了美国建国期间的历史与人物。[9]而葛罗斯曼为了内容方面的准确,有多次前往图书馆查阅资料并联系馆员讨论。[8]有些卡通影集也是葛罗斯曼设计谜题的灵感来源,如《乐一通》里的臭鼬大情圣系列中,它的黑猫女友佩内洛普(Penelope Pussycat)背部被白油漆沾到、变成像是母臭鼬模样的桥段,便成为游戏里一道要在一头猫身上涂上白色修正液才能完成目的的谜题。[8]
往后葛罗斯曼表示当时在制作《疯狂时代》过程是他开发电子游戏经历里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此游戏的剧本内容、全程的角色语音、以及游戏画面添上对白字词的方式,曾让一名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游玩后认识到阅读乐趣。[9]
角色‧美术
编辑在登场角色方面,葛罗斯曼与谢弗经讨论后决定从前作《疯狂大楼》挪出几名人物于此游戏再度登场,其中疯狂的佛瑞德·爱迪生博士一家人与配角伯纳德·伯努利被规在一定要采用的角色,而伯纳德会被入选的原因为“看起来不够怪胎的怪胎”。[9]
而新登场的原创角色;伯纳德的室友霍基与蕾雯的创造灵感,分别来自谢弗曾见过面的一名叫作东尼(Tony)替乐团麦加帝斯处理表演事务的男子;以及葛罗斯曼以前交往过的一位墨西哥人女友。[12]
原先葛罗斯曼与谢弗打算将玩家可操作的角色增至6名,但考量会增加设计困难度以及制作成本而放弃。[9]而被摒弃的人物包括前作里一名打扮前卫的女性乐手瑞乐(Razor)、和穿着宽松服饰的矮个子原创角色穆格洛(Moonglow)以及另一名同样原创的具有疲惫世代风格角色切斯特(Chester)。不过切斯特这名角色之后有改成分别名为杰德(Jed)与涅德(Ned)的双胞胎模样人物;作为佛瑞德博士家族的祖先成员登场。[8]
在角色的造型方面主要由赖利·艾亨负责设计,他表示先前LucasArts推出的冒险游戏里人物造型偏向写实风格,此回的《疯狂时代》则以卡通化为主,因此可以有不受限制的动作表现,在呈现用色上也可以较不花费CPU处理时间。[13]
游戏首席美术为陈彼得担任,而由查克·琼斯所创作的《乐一通》系列卡通影集给予了他许多设计背景方面灵感,包括1957年以兔宝宝为主题的动画《歌剧怎样啦;老兄?》(What's Opera, Doc?)、或是1953年达菲鸭的《24½世纪的太空飞鸭》(Duck Dodgers in the 24½th Century)等等,陈彼得认为该系列卡通中常以简单、具趣味性、又有着幻想风格的美术来表现,便想以此设计出令人觉得发笑又有趣的背景造型。[13][14]
技术
编辑《疯狂时代》采用的游戏引擎为“SCUMM”;也是当时LucasArts为了制作《疯狂大楼》而特别设计出的开发工具。[9]SCUMM在用于《疯狂时代》的开发时也作了许多修正,像是在操控界面部分作了简化;舍取不需要的操控选项,而切换游戏角色的功能;也改成只要点选操控列的角色图标即可。为SCUMM创作者之一的罗恩·吉伯特当时因考虑到游戏文件大小的问题,而在一些功能上会有所限制,此限制之后在制作《疯狂时代》的过场动画时出现问题而做了调整。[9]
配音
编辑此游戏为LucasArts第一款采用角色配音的作品,[注 1]游戏的配音指导由塔莉·芭拉(Temlynn Barra)担任。选角流程是葛罗斯曼与谢弗先在脑海想像出每名角色谈吐时该有的语气后、再传达给芭拉知悉让她从试音带找出适合人选。另外谢弗家中的姊妹金妮(Ginny)也尝试参加此游戏的配音选拔;之后入选则挑选要替佛瑞德博士的妻子艾德娜(Nurse Edna)配音,而谢弗当时为了避免惹议;则未在她挑选角色过程里发表看法。[9]
主角伯纳德的配音人选是葛罗斯曼与谢弗认为较困难的部分,[8][9]当时葛罗斯曼认为伯纳德的声音应该听起来像是情景喜剧《WKRP In Cincinnati》里由演员理查·山德斯(Richard Sanders)所饰演角色列斯·奈斯曼(Les Nessman)的模样,而芭拉正好与对方的助理有交情,之后成功邀请到理查·山德斯为游戏配音。[9][15]
配音最后是在位于好莱坞的222工作室(Studio 222)进行,当时共录下了约4500句的对白。[16]
音乐
编辑作品中的音乐由克林特·班加吉安、彼得·麦康奈尔、麦可·兰德三人分工协力完成。[17]因游戏内容是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间点闯关,其中克林特·班加吉安是主要负责在“过去时间点”的关卡配乐、而彼得·麦康奈尔是“现在时间”部分、麦可·兰德则是担任“未来时间”段落。[17]
发行
编辑因当时个人电脑市场是正开始让光驱作为替换软驱、成为标准主机装置的过渡时期,LucasArts为了考虑尚未采买光驱升级的玩家;同时推出软盘及光盘两种储存媒介版本。而《疯狂时代》亦为电子游戏市场上首款于发售当天,同时推出软盘与光盘两种版本的作品。[16]
而软盘版本无法像光盘版本能存有全部的游戏配音,葛罗斯曼便在上市前花了数周时间替软盘版本删除语音内容。最后整理出的软盘版本仅在开头动画段落保有配音内容;且共需六张软盘来安装游戏。[8]
反应
编辑销售
编辑《疯狂时代》正式推出后,于美国市面上约卖出8万份数量的成绩。[12]
评价
编辑评价 | ||||||||||||||
---|---|---|---|---|---|---|---|---|---|---|---|---|---|---|
|
1993年110期的《电脑游戏世界》表示如果单纯地认为《疯狂时代》只不过是一款《疯狂大楼》的续作游戏;就有点像是把高科技航天飞机当成是小弹弓的下一代产物,《疯狂时代》里头的幽默剧情、游戏互动性、以及角色配音皆得到《电脑游戏世界》的认同;其过场动画及画面视角也令人联想到《乐一通》在1940至1950年代期间播放的卡通影集,并认为即使是在往后的时期里;这款游戏的内容仍可为大家带来欢乐。[21]后续在1996年的第148期中则另外表示《疯狂时代》不论在各方面表现皆超越了前作《疯狂大楼》。[22]而1993年第199期的《龙》杂志欣赏《疯狂时代》所呈现的卡通美术风格、音效与音乐方面的表现也大力赞赏,肯定此作品可谓史上最佳图形冒险游戏作品之一,可惜之处则是《疯狂时代》与1990年的LucasArts游戏《纱之器》相同;都有剧情过短让人未能玩得尽兴的情况,《龙》杂志最后则期望LucasArts公司能持续加油;且制作出游玩时间可以更长的作品。[23]
地方报纸方面路易斯安那州的《The Advocate》评论《疯狂时代》与前作《疯狂大楼》相比之下的进步幅度;有如光年距离般地遥遥领先,不论在控制、图形、音效方面都有革命般地进化改良而让人更能尽兴体验游戏,且称赞是LucasArts所呈现出另一款高水准娱乐、且不需花太多脑筋便可上手的作品。[24]而波士顿的《波士顿先驱报》欣赏作品里如电视节目水准的游戏动画,且赞成LucasArts采用让游戏里角色绝不会死亡的设定,并认为是一款充满着夸张情节、令人愉悦、值得一试的冒险游戏。[25]托莱多的《The Blade》除赞美《疯狂时代》的视觉效果外;并将此作品与90年代卡通节目《莱恩和史丁比》作比较,而游戏中音乐或音效的幽默效果皆得到《The Blade》的好评;另外也称赞演员理查·山德斯为游戏中角色伯纳德配音的表现,整体评价被视为是一款融合了有趣冒险与幽默卡通的游戏。[26]
美国海外的传媒如台湾的《新游戏时代》将《疯狂时代》评列为4颗星水准之上作品,[27]并在读者票选的各月国外游戏排行榜中最高曾拿下第2名成绩。[28]马来西亚的《新海峡时报》反应着《疯狂时代》内容相当地爆笑,虽然游戏里的谜题架构在异想天开的逻辑而得不断地尝试摸索解谜,但此情况无损于有趣的内容,并认为这是该年度最俱幽默效果的游戏。[29]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邮报》认为这是一款有史以来见过最有趣、最具娱乐性、且有着最好作品架构的电子游戏,比起先前LucasArts推出的《猴岛的秘密》或《猴岛小英雄2:老查克的复仇》等冒险游戏作品更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在硬件要求上有些偏高,但值得在电脑上安装声霸卡来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语音效果。[30]
列名项目
编辑引用
编辑在LucasArts公司开发《疯狂时代》时;正好另外着手一款清版射击游戏类型游戏《邻居不是人》,当时因《疯狂时代》的美术人员有分享工作空间给予《邻居不是人》制作团队使用,而《邻居不是人》游戏里也因此在某些场景特别穿插了《疯狂时代》的角色出现作为回应。[36]另外也有游戏迷将《疯狂时代》的画面撷取下来、另外制作成名为《疯狂时代后续》(The Day After the Day of the Tentacle)的二次创作网络漫画供人赏析。[32][37]
重制版本
编辑疯狂时代重制版 | |
---|---|
| |
类型 | 图形冒险电子游戏 |
平台 | Linux OS X PlayStation 4 PlayStation Vita Windows |
开发商 |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
发行商 | 卢卡斯艺术 |
设计师 | 戴夫·葛罗斯曼 |
音乐 | 克林特·班加吉安 |
引擎 | SCUMM |
模式 | 单人电子游戏 |
发行日 |
|
评价 | ||||||||||||
---|---|---|---|---|---|---|---|---|---|---|---|---|
|
流传消息
编辑于2012年LucasArts被卖给华特迪士尼后,Kotaku网站传出被收购前LucasArts有在位于新加坡的部门正着手《疯狂时代》重制版本之消息,且该重制版的画面是改以2.5D风格重新设计,但在公司被买下后人事异动不得中断,虽然LucasArts官方未实际证实此小道新闻。[40]
而由数名前LucasArts员工成立的游戏公司Telltale Games;在2009年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丹·康诺斯(Dan Connors)表示著若他们为LucasArts的《猴岛小英雄》系列所设计的新游戏《猴岛传说》能在市场上得到不错回应情况下,可以考虑开发《疯狂时代》的新作品。[41]
Double Fine Productions版本
编辑之后2014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PlayStation Experience体感大会上,提姆·谢弗正式宣布将由他个人成立的游戏公司Double Fine Productions将《疯狂时代》给重制;并计划于 Linux、OS X、PlayStation 4等平台上发行。[42]重制的特别版原先预计2015年里发行;之后延期至2016年3月期间推出。[43]
重制的特别板除了将原有画面精细度提升外,另包含了可让玩家聆听游戏原先制作群对于此作品的评析,像开发部分的葛罗斯曼与谢弗、美术部分的赖利·艾亨与陈彼得、以及音乐部分的克林特·班加吉安与彼得·麦康奈尔等人员的讲解内容。[44]
提姆·谢弗另表示此计划有得到LucasArts与华特迪士尼的支持,以及原先一开始是只打算将他在1998年推出的3D图形冒险游戏《神通鬼大》给重制;但因获得市面上热烈回响便打算再挑选其它之前在LucasArts参与制作的游戏给重新发行。随后甚至进一步预定想把1995年个人首次独自设计的游戏《极速天龙》,列为下一回重制的目标。[45]
重制版评价
编辑游戏评论网站Eurogamer认为重制版的游戏气氛佳,但在处理高分辨率画面效果上有些瑕疵;尤其以更高规格硬件电脑来跑游戏时此问题会更明显。[46]IGN则认为重制版在图形上重新绘制的效果相当好,但因未新增可暗示解谜步骤的提示系统;可能会令此类型游戏的新手容易陷入卡关情况。[38]US Gamer表示在游玩重制版时;让人感受到自1990年代冒险游戏黄金时期以来未感受到的痛快,而《疯狂时代》重制版无疑已成为不朽的作品。[47]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Part Two: The Classics, 1990 - 1994. LucasArts.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6月23日).
- ^ Games by Platform. LucasArts.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8日).
- ^ Jason Schreier.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The Kotaku Review. Kotaku. 2016年3月22日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31日).
- ^ 4.0 4.1 李中宏. 回到未來爆笑篇─瘋狂時代. 新游戏时代 (台湾: 第三波文化事业). 1993年9月, 3期: 46页.
- ^ 5.0 5.1 李中宏. 回到未來爆笑篇─瘋狂時代. 新游戏时代 (台湾: 第三波文化事业). 1993年9月, 3期: 47页.
- ^ Mark Langshaw. Retro Corner: 'Day Of The Tentacle' (PC). Digital Spy. 2010年7月22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 ^ 7.0 7.1 Greg Kasavin. The Only Good Tentacle Is a Green Tentacle -- Day of the Tentacle. GameSpot. 2004年4月30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1月24日).
- ^ 8.0 8.1 8.2 8.3 8.4 8.5 Kim Wild. The Making of Day of the Tentacle. Retro Gamer (伯恩茅斯: Imagine Publishing). 2010年9月, (81期): 84至87页. ISSN 1742-3155. OCLC 489477015.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journal}}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journal=
) (帮助)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Behind the Scenes: Maniac Mansion + Day of the Tentacle. GamesTM. The Ultimate Retro Companion (伯恩茅斯: Imagine Publishing). 2003年, (3期): 22至27页. ISSN 1448-2606. OCLC 173412381.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journal}}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journal=
) (帮助) - ^ Retro Gamer Team. The Making Of Day Of The Tentacle. Retro Gamer. 2014年12月25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6日).
- ^ Fred Dutton. Double Fine Adventure passes Day of the Tentacle budget. Eurogamer. 2012年10月2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14日).
- ^ 12.0 12.1 Master of Unreality: The life and times of Tim Schafer, from metal to LucasArts and Double Fine—and back to metal.... Edge (英国: Future plc). 2009年8月, (204期): 82至87页.
- ^ 13.0 13.1 卡通之後─瘋狂時代的美術創作. 电脑玩家 (台湾: 电脑玩家杂志社). 1993年12月, 29期: 115页.
- ^ 卡通之後─瘋狂時代的美術創作. 电脑玩家 (台湾: 电脑玩家杂志社). 1993年12月, 29期: 116页.
- ^ Mike Morrison、Sandie Morriso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Today. The Magic of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Sams. 1994年10月: 19页. ISBN 978-0-672-30590-0.
- ^ 16.0 16.1 Lights, Camera, Interaction. 电脑游戏世界 (Russell Sipe). 1993年七月, (108期): 44页.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journal}}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journal=
) (帮助); - ^ 17.0 17.1 17.2 Bob Mackey. Day of the Tentacle Composer Peter McConnell on Communicating Cartooniness. US Gamer. 2016年3月7日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8日).
- ^ Maniac Mansion: Day of the Tentacle. GameRankings.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9日).
- ^ Maniac Mansion: Day of the Tentacle. IGN.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8日).
- ^ Maniac Mansion: Day of the Tentacle (PC). Metacritic.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25日).
- ^ Charles Ardai. There's a sucker born every minute (PDF). CGW Museum: 46至47页. 1993年9月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4月18日).
- ^ 22.0 22.1 150 Best Games Of All Time. 电脑游戏世界 (台湾: 电脑游戏攻略杂志社). 1996年11月, 148期: 94页.
- ^ Sandy Petersen. Eye of the Monitor. 龙 (美国). 1993年11月, 199期: 56至64页.
- ^ Phil LaRose. Maniac Sequel Fights Influence of Long Arm of Purple Tentacle. The Advocate. 1993年12月31日. 专栏:FUN; 第32页.
- ^ Geoff Smith. COMPUTER GAMES; 'Tentacle' Grabs Your Attention. Boston Herald. 1993年11月28日. 专栏:LIFESTYLE;第57页.
- ^ Vox Day. What's Hot In Video Games. The Blade. 1994年9月29日. 16页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0日).
- ^ 胡国恺. 瘋狂時代. 新游戏时代 (台湾: 第三波文化事业). 1993年10月, 4期: 21页.
- ^ 軟體看板 TOP10. 新游戏时代 (台湾: 第三波文化事业). 1994年1月, 7期: 146页.
- ^ Lim Choon Wee. The Fun Continues in Maniac Mansion 2. The New Straits Times. July 29, 1993年7月29日. 专栏:LEISURE;18页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8日).
- ^ Daniel Baum. Stop the Tentacle From Taking Over the World. 耶路撒冷邮报. 1994年3月20日. 专栏:SCIENCE;5页.
- ^ # 060 // Maniac Mansion: Day of the Tentacle. IGN.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30日).
- ^ 32.0 32.1 84. Maniac Mansion: Day of the Tentacle. IGN.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3).
- ^ PC Gamer's Top 100, part 3.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08年8月3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18日).
- ^ IGN STAFF. Top 10 LucasArts Adventure Games. IGN. 2009年11月17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9日).
- ^ 82. Purple Tentacle. IGN.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10日).
- ^ Behind the Scenes: Zombies Ate My Neighbors. GamesTM. The Ultimate Retro Companion (Imagine Publishing). 2010年, (3期): 46页. ISSN 1448-2606. OCLC 173412381.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journal}}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journal=
) (帮助) - ^ Michael Nusair. The Day After the Day of the Tentacle. DADOTT.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1日).
- ^ 38.0 38.1 Jared Petty.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Review. IGN. 2016年3月21日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2日).
- ^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Metacritic.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3日).
- ^ Jason Schreier. How LucasArts Fell Apart. Kotaku. 2015年4月3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9日).
- ^ Wesley Yin-Poole. Telltale wants to make episodic Day of the Tentacle. VideoGamer. 2009年6月19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10日).
- ^ Chris Scullion. Day of the Tentacle: Special Edition announced for PS4 and Vita. ComputerAndVideoGames. 2014年12月8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10日).
- ^ Day of the Tentacle: Special Edition. IGN. [2015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3日).
- ^ Jeffrey Matulef.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debuts in-game screenshots. Eurogamer. 2015年10月23日 [2015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25日).
- ^ Michael McWhertor. Tim Schafer's plans for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revisiting more LucasArts classics. Polygon. 2014年12月8日 [2015年9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9日).
- ^ Richard Cobbett.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review. Eurogamer. 2016年3月21日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3日).
- ^ Bob Mackey. Day of the Tentacle Remastered PC Review: Time After Time. US Gamer. 2016年3月22日 [2016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