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理工学院

(重定向自皇家工学院

皇家理工学院瑞典语Kungliga Tekniska högskolan,缩写为KTH)主校区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区东城富人区,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知名大学,成立于1827年,为瑞典最大的工学院,也是欧洲顶尖的理工大学。皇家理工学院在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排名为北欧大陆最强学府[1][2]

皇家理工学院
Kungliga Tekniska högskolan
校训Vetenskap och Konst
(“科学与艺术”)
创办时间1827年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校长Anders Söderholm教授
教师人数4600
本科生人数12,642
校址 瑞典斯德哥尔摩
校区市区、郊区
隶属CLUSTERCESAEREUA及其他
网站http://www.kth.se/
位置
地图

校名原为工学院Teknologiska Institutet),1877年根据国王奥斯卡二世的法令更名为现在的皇家理工学院。瑞典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都出自这所大学。自1827年,皇家理工学院便是欧洲培养创新与科技人才的主要中心之一,其理工科享誉欧洲甚至全世界。

皇家理工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知名学府同列于Deans Forum成员。

根据QS2024世界大学排名,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位列第73位。韦伯麦特里克斯网世界大学排名第84位。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学科世界排名列第38位。在2020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资讯与电脑工程世界排名第43名,工程与科技学科世界排名第30名,统计学科世界排名第37名,电子与电气工程世界排名第17名,机械工程世界排名第29名。

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指标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皇家理工学院的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七。[3]

地理位置

编辑

瑞典除了是诺贝尔奖的故乡,爱立信IKEAVolvo利乐包装、H&M等大型跨国公司也来自瑞典。KTH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该城市孕育了SkypeSpotifyKing等新创资讯产业公司,也因其全球最高的人均独角兽公司密度而被誉为独角兽工厂(Unicorn Factory)。KTH西斯塔校区(Kista Campus)是资讯与通信技术(ICT)学院所在地,瑞典政府围绕此校区建设的高科技园区是年产值仅次于美国硅谷的全球第二大资讯技术产业中心。

该校除了位于斯德哥尔摩东城的主校区外,另外还有西斯塔汉宁南胡丁厄南泰利耶几个校区。

2015年,普华永道研究对比了全球经济发展中心的27座城市。斯德哥尔摩在知识资本和创新力、创业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均排名全球第一。

历史

编辑

KTH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教育和科研领域包括工程、建筑、工业管理、城市规划和环境技术等,学校的多个科系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数十个国家级科研中心。KTH将2/3的资源用于科研及博士生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对科研活动和工程科学的洞察力。科研涉及各种基础和专业知识领域,特别是当今的尖端科学领域。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测量学、生物科学与制药、生命科学、材料与纳米技术、城市工程、能源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专业制造、建筑与设计等。KTH和工业界、产业界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半数的科研预算资金用于应用技术的研究。

校区

编辑

皇家理工学院的主校区位于东城的Valhallavägen,由建筑师埃里克·拉勒斯泰特于1917年兴建。校区的建筑物和周边由20世纪初的瑞典艺术家Carl MillesAxel TörnemanGeorg PauliTore StrindbergIvar Johnsson修饰。主校区内最古旧的建筑物于1994年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工程。虽然此校区于当时已算是很大,但KTH很快便扩展校园,建造了新的建筑物。现时,KTH的教学和科研大楼分别位于斯德哥尔摩省的几个校区──除了在斯德哥尔摩东城外,还有西斯塔汉宁南胡丁厄南泰利耶

R1核反应堆

编辑

1945年,美国于日本城市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瑞典军方领导层才明白深入研究核子武器技术,以避免瑞典遭受核子攻击的重要性。当时,由于所有关于核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都被美国保密,瑞典对此一无所知。于是,包括Rolf Maximilian Sievert在内的瑞典科学家团队便着手研究这一范畴,终于建筑了一座核反应堆作试验。

经过数年基本研究后,他们开始在皇家理工学院地下25米的房间建筑一座300千瓦(后来发展至1兆瓦)的核反应堆,名为“Reaktor 1”(即反应堆1号,简称R1)。反应堆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人烟稠密的地区,约4万人就住在方圆1千米内。这反应堆是瑞典皇家工程学院Ingenjörsvetenskapsakademien)的重要研究工具。 1954年7月13日下午6时59分,这反应堆达到临界质量,并造成瑞典第一次核反应。R1曾是瑞典几乎所有核子研究的主要场地,直至1970年因危机意识而停用。现时校内的Q餐馆就位于R1核反应堆附近。

著名校友

编辑
  • Hannes Alfvén,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 Lennart Carleson,阿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数学最高奖)
  • Johan Håstad,哥德尔奖获得者(理论计算机科学最高奖)
  • Borje Ekhol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爱立信(Ericsson)、Investor公司CEO
  • Hakan Samuelss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Volvo汽车CEO
  • Baltzarvon Platen 和Carl Munters,伊莱克斯(Electrolux)创办人
  • Daniel Ek,Spotify(全球最大的串流音乐服务商)创办人、CEO
  • Peter Arvai,Prezi(演示文稿)公司创办人、CEO
  • Teodor Aastrup,瑞典Attana公司CEO
  • Christer Fuglesang,欧空局宇航员,KTH教授
  • 顾纯元,ABB公司亚洲、中东和非洲区总裁,KTH北京校友会荣誉主席
  • Joe Armstrong,Erlang编程语言创立者
  • Kurt Hellstrom,爱立信(Ericsson)前CEO
  • Gustaf Larson,Volvo公司创办人
  • Carl Munters,发明家
  • Seif Haridi,Mozart编程系统创立者之一
  • Ivar Jacobson,顺序图与UML创立者之一
  • Karl Johanstrom,控制工程师,IEEE荣誉勋章获得者

历任校长

编辑

皇家理工学院院长和助理监督

编辑

“院长”的瑞典语为föreståndare

1825年–1845年:Gustaf Magnus Schwartz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技术教授、工学院创始人
1845年–1848年:Joachim Åkerman(署任),法伦矿业学校总监、1827年至1839年间任工学院首任化学教授
1848年–1855年:Lars Johan Wallmark物理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农业学院会员
1856年–1877年(–1890年):Knut Styffe,矿石工程师、化学实验师瑞典语laborator

皇家理工学院校长

编辑

“校长”的瑞典语为rektor

(1856年–)1877年–1890年:Knut Styffe,矿石工程师、化学实验师瑞典语laborator,原为工学院院长
1890年–1902年:Gustaf Robert Dahlander(署任),理论应用物理学教授,职衔仍为“föreståndare
1902年–1909年:Anders Lindstedt,数学及理论力学教授,职衔由“föreståndare”改称“rektor
1909年–1922年: Carl Jacob Magnell土木工程教授,第一位在KTH毕业的校长
1922年–1927年: Henning Pleijel理论电子工程教授
1927年–1931年: Tore Lindmark,蒸汽科学教授
1931年–1943年: Henrik Kreüger建筑工程教授
1943年–1964年: Ragnar Woxén机械工程教授
1964年–1968年: Lennart Stockman,纤维素工程教授
1968年–1974年: Göran Borg,数学教授
1974年–1980年: Anders Rasmuson,应用化学工程教授
1980年–1988年: Gunnar Brodin,电子计量学教授
1988年–1998年: Janne Carlsson材料力学教授
1998年–2007年: Anders Flodström材料物理学教授
2007年:Anders Eriksson(署理),结构力学教授
2007年–2016年:Peter Gudmundson材料物理学教授
2016年–: Sigbritt Karlsson

画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2018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4). 
  2. ^ 2018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3.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大學影響力排名.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9-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