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神戏

(重定向自神功戏

酬神戏,泛指一切因神诞、庙宇开光、鬼节打醮、太平清醮及传统节日而上演的戏曲表演,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为了酬谢神恩、酬神祈福,举行一连串庆祝活动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福建多称做戏广东多称神功戏中国北方多称社戏(社戏一词中的“社”字指的是旧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说“社”字为古代地区的一个小单位,社中演戏,即称社戏[1])。

神功戏的戏棚

类别

编辑

酬神戏大致有庙会戏、节令戏、祠堂戏、喜庆戏、事务戏、平安大戏等这几种分类。最常见的是庙会戏,一般是在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关帝北帝吕祖天后龙王城隍山神土地神等神祇诞辰时所演出的戏。对于这些神的祭祀活动一般都是当地神庙的重大活动,同时,在祭祀期间,当地神庙也会举行庙会进行庆祝。

酬神戏主要为了娱神或答谢神祇,顺便才演给善信观赏。故往往戏台搭在庙宇正面,观众不许上前、太过靠近,只可以在两旁或后方看戏,可说神祇坐在贵宾席或者前面几排的席位。[2]

香港,酬神戏多为粤剧潮州戏白字戏[3]澳门,酬神戏亦多为粤剧[4]台湾,早期为乱弹戏四平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掌中戏,光复后则多是歌仔戏客家大戏掌中戏,甚至傀儡戏、现代话剧都有,近几十年亦有人播放电影酬神。在中国大陆内地),酬神戏依地区流行的剧种演出。在东南亚华人地区,神诞酬神戏多为歌仔戏潮州戏粤剧

发展

编辑

北宋时长江下游地区已广泛举行庙戏“傀儡戏”,上演时观众“秽谈群笑,无所不至,乡人聚观饮酒,醉又殴击”[5]。社戏的习俗已经传承多年了,从唐代诗人王驾所写的《社日》以及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春社(又)》中就可见,社戏的庆祝活动十分丰富。

著名文学家鲁迅写过一篇小说《社戏》。现在香港太平清醮盂兰胜会等酬神祈福活动中亦常见神功戏,是当地人筹集资金聘请戏班演出戏曲作为主要庆祝活动,台湾不少祭祀活动也有戏曲演出。

流程

编辑

香港

编辑
 
每年盂兰节,西环山道天桥下有潮侨搭临时戏棚,上演神功戏。
  1. 请神
  2. 拜先人(I)
  3. 拜地方菩萨
  4. 戏神华光天王
  5. 破台:如建戏棚之地未曾上演过粤剧,戏班便要破台(粤剧戏班规定在未完成破台仪式前,台前台后所有人均不准开口说话,否则不吉利);潮州人、鹤佬人则不论该地曾否做戏皆破台。[6]传统“破台”戏为《祭白虎》。[7]
  6. 丑生开笔,以朱砂笔在后台写上“大吉”二字。“吉”字的“口”一定要开口,以示吉利[7]
  7. 台口上香
  8. 例戏,依次序为贺寿(贺寿分《碧天贺寿[8]和《香花山大贺寿[9],以及相对简单的小贺寿,《香花山贺寿》只在华光诞时演出,碧天贺寿也只在特别日子才演,一般戏班只演小贺寿),《六国封相》(简称封相,只于首晚演出),《跳加官》(简称加官),《天姬送子》(简称送子。平日只演简单的送子,称小送子。正诞演大送子。特别节日时,在演戏换幕途中,演员会在师父神位前演送子,称后台送子)。
  9. 拜先人(II)
  10. 贺诞
  11. 还炮
  12. 抽/抢花炮
  13. 问杯选来年值理
  14. 竞投胜物
  15. 分猪肉、红鸡蛋
  16. 封台(送师)
  17. 送神

台湾

编辑
  1. 拜当地的境主神明。
  2. 戏神-主要是田都元帅西秦王爷
  3. 演出扮仙戏(吉祥戏):先演神仙戏,剧目分为三仙戏、醉仙戏和天官戏,以三仙戏最为常见,若请戏团的人没有特殊要求,通常以三仙戏为主。另演出剧目也有些限制,例如;位阶较低的神明不能接受高阶神明的祝寿,也就是说一般神祇通常不得接受天官戏(天官大帝),以免错了天界的次序,在南台湾就无此分别,且南部特别喜欢天官戏(排场大又热闹),另戏金也有所差别,天官戏最贵,八仙戏次之,因此三仙戏为扮仙戏中的基本款。神仙戏演出结束后演人间戏 ,常演剧目为《跳加官》(简称加官)和《金榜》(尪某对),《封王》、《封相》和《卸甲》较少被演出。
  4. 演出正戏,若真因特殊状况扮完仙后无法演出正戏,会另外择期演出。
  5. 正戏演毕后,会念吉祥话及酬谢的神明菩萨并演出团圆仙(金榜、尪某对)或快仙(紧仙)。

华光师父

编辑

广东传说,华光天王本为天庭火神。由于玉皇上帝觉得凡间戏棚十分吵耳,便派遣天王烧毁戏棚。可是,华光被戏棚内的表演所吸引,又看见平民十分欣赏,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华光教导百姓烧香拜祭,以瞒骗玉皇上帝,逃过一场灾难,故戏班人称华光师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参见《〈辞海〉1999年索引本(音序)》第1480页。
  2. ^ Valerie Hansen(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页71。
  3. ^ 陈守仁:《神功戏在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96 年。
  4. ^ 《口述历史──神功戏与澳门社区》,澳门:澳门东亚大学公开学院同学会、录像空间和澳门历史学会,2010年。
  5. ^ 朱彧《萍州可谈》卷3。
  6. ^ 中文大学:戏曲欣赏:第七讲:破台仪式──祭白虎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3-10-22.
  7. ^ 7.0 7.1 合晒合尺-戲棚故事(1). 200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中文(香港)). 
  8. ^ 香港中文大学“戏曲资料中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6-22.
  9.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戲神賀誕例戲《香花山大賀壽》(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200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