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河谷希伯来语עֵמֶק הַיַרְדֵּן‬, Emek Hayarden; 阿拉伯语:الغور‎, Al-Ghor or Al-Ghawr)位在加利利海的南边,是约旦河在该区域形成的河谷,是约旦河大裂谷的一部分。约旦河谷和大部分的河谷不同,“约旦河谷”一般只指约旦河下游的河谷,北起加利利海,南是内陆湖死海。约旦河谷有120公里长,15公里宽。广义的约旦河谷也包括死海盆地及更南边的阿拉伯谷,一直到南边155公里的亚喀巴/埃拉特为止[1]

加利利海,约旦河由加利利海的南边(图上右侧)离开加利利海,进入约旦河谷
约旦河谷的枣椰树

约旦河谷的大部分是约旦以色列及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的边界,约旦河谷的东边是约旦,西边是以色列及约旦河西岸地区。细节在1994年二国订定的约以和约中规范,其中订定约旦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管理边界”,不去评论该领土的地位[2]。以色列将约旦河谷的86%做为以色列定居点[3][4]

地理 编辑

依此条目中的定义,在加利利海以北,有时称为“上约旦河谷”的地区不算在约旦河谷以内。上约旦河谷包括约旦河的上游,胡拉谷地科拉济姆高原英语Korazim plateau,都在加利利海以北。

约旦河谷的北边在阿拉伯文中称为古尔(Ghor,غور‎),包括在加利利海以南的这一部。其气候比周围要暖很多,全年的气候都适于农业,而且土壤及水源条件都很良好,因此此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区[5]。而约旦河谷在死海以南的区域气候相当炎热且干燥[5]

人口学 编辑

约旦人 编辑

在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约旦河谷的约旦人据点约居住六万人,以农业及畜牧业为主[6]。后来因为六日战争以及1970年至1971年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约旦黑色星期五战争英语Black September in Jordan,约旦河谷的约旦人减少到只有五千人[6]。1979年时因为约旦政府的投资,此区域的约旦人又增加到超过八万五千人[6]。大部分约旦人在此场的农场都是家庭农场,面积不超过30杜纳亩(3公顷、7.4英亩[7]

巴勒斯坦人 编辑

有四万七千多名巴勒斯坦人住在河谷靠近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地带,约有二十个永久群落,大部分住在杰里科城附近。在这里也有数千名过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8]

以色列 编辑

约有一万一千多名以色列人住在十七个基布兹(集体社区),是埃梅克亚尔登区域市政局英语Emek HaYarden Regional Council的一部分[9]。另外有七千五百人住在设立在约旦河谷靠近西岸的二十六个以色列定居点及五个以色列武装移民区英语Nahal[8][10]

政治地理情形 编辑

在六日战争后的所有以色列政府都认为约旦河谷的西岸就是以色列的东界。约旦河谷的东岸即为约旦。

1994年的约以和约定义二国之间的边界是以约旦河和雅莫科河的中心为准。有关约旦河西岸,和约的附录II (a)提到:“这条线是约旦和以色列在1967年军事控制地区的管理分界。和约不评论该区域的状态。”[2]

在西岸强拆巴勒斯坦民房 编辑

以色列在奥斯陆协议定义的约旦河西岸C区持续驱逐巴勒斯坦社群,方式是强拆其房区。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在2012年有172起强拆行动,影响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及贝都因人农户。2013年的强拆数量加倍,390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其中156栋是住宅,剩下的是畜圈,仓库和厨房。红十字会提供帐篷给受强拆的家庭,补偿其物质损失,不过因为以色列决定持续的没收替代用的民房,红十字会行动在2014年2月结束了。依欧盟及国际救援组织的观点来看,只要巴勒斯坦人住在被以色列人占领的土地,上述的强拆行为就违反国际法的规定[11]

以色列约旦河谷区局 编辑

在锡安主义及后来的以色列定居点中,“约旦河谷”是指加利利海的最南边,及往贝特谢安一公里距离的区域。

在1930年代后期,约旦河谷的吉布茨(集体社区)形成了Gush委员会,和英国委任统治当局联络的区域市政架构。1940年代后期,吉布茨之间的经济、文化及安全方面有继续的合作,也有了区域的学校系统。1949年时形成了约旦河谷地区委员会,变成了以色列区域委员会的典型[12],称为Emek HaYarden地区委员会英语Emek HaYarden Regional Council,和Bik'at HaYarden地区委员会英语Bik'at HaYarden Regional Council不同,后者是包括1967年后,在约坦河西岸更南边的以色列定居点。

 
约旦河谷的全景

农业 编辑

约旦河谷的气候比邻近地区温暖许多,再加上全年适合农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及供水,使得约旦河谷从一万年前都是农业的据点。在公元前三千年后,约旦河谷的农作已经输出到邻近地区[5]

旧约圣经中多次提及此地区肥沃的土壤[5]。现代的农耕方式大幅的拓展了此区域的农产输出[5]。约旦在1950年代建筑的阿卜杜勒运河英语King Abdullah Canal从约旦河往东延伸69公里,因此产生了新的农耕区[5]。可拆迁的温室使得农业生产量增加到原来的七倍,因此约旦每年可以出口大量的水果及蔬菜[5]

依照农业顾问Samir Muaddi的论点,民政局帮助巴勒斯坦竹的农夫及农业局将其农产销往以色列,并保证其品质。会举行有关现代农业的研讨会,让农夫可以知道以色列及国际上的创新[13]

约旦河的源头有很多个,主要是在叙利亚前黎巴嫩山脉英语Anti-Lebanon mountains,流入比海平面低212米的加利利海,最后流入死海[5]。死海南边的约旦河谷是炎热干燥的阿拉伯谷气候[5]

宗教上的重要性 编辑

 
约旦河边的受洗池

旧约圣经中多次提到这块土地的肥沃,依旧约圣经的记载,以色列人经历的许多神迹也是发生在约旦河谷,例如约书亚时,约旦河干涸,以色列人越过约旦河,一直到约柜上岸后河水才复流[14]

新约圣经中,施洗约翰也是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5]

朝圣者及旅游 编辑

耶稣受洗的地点吸引许多朝圣者及观光客前来。在最近的四十年内形成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耶稣受洗地点。在约旦Al Maghtas英语Al Maghtas的地点是历史上最早的,考古发现的物品时间最早大约是在耶稣事奉时期。在约旦河西的耶胡德堡英语Qasr el Yahud也有其中古时期的的传统。因为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冲突,以及第一次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上述二个景点在1967年至2000年之间是不开放的禁区。在2000年及2010至2011年已经重新开放。第三个景点是1981年开放的,在更北边靠近以色列的亚得尼英语Yardenit

参考资料 编辑

  1. ^ Moawiyah M. Ibrahim. Eva Kaptijn and Lucas Petit , 编. The Jordan Valley during the Early Bronze Age (PDF). A timeless vale. Archaeological and related essays on the Jordan Valley in honour of Gerrit van der Kooij on the occasion of his sixty-fifth birthday. (ASLU 19). Archaeological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ASLU)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15-03-19]. ISBN 978-908-72-8076-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02). 
  2. ^ 2.0 2.1 Annex 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ewishvirtuallibrary
  3. ^ 'Israel: Settlement Agriculture Harms Palestinian Childr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uman Rights Watch April 13, 2015
  4. ^ 'Ripe for Abuse:Palestinian Child Labor in Israeli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in the West Ban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uman Rights Watch 13 April 2015.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Touristic Sites: The Jordan Valley. 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1). 
  6. ^ 6.0 6.1 6.2 Jordan. Country Data. [200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7. ^ Dana Charkasi. High tech may water Jordan Valley, but dry up family farming. Jordan Times. 200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7日). 
  8. ^ 8.0 8.1 B'tselem. Israel has de facto annexed the Jordan Valley. 2006-02-13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9. ^ About Emek Hayarden R.C.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8.
  10. ^ For more details, see Americans for Peace Now report on Jordan Valley settlements and related issues, Aug 7, 2008, http://peacenow.org/policy.asp?rid=&cid=52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Amira Hass, 'Red Cross stops providing emergency tents to Palestinians in Jordan Vall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aretz, February 6, 2014
  12. ^ The Jordan Valley.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3. ^ Joining forces on agriculture.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4. ^ 约书亚记第三章

坐标32°19′02″N 35°34′12″E / 32.31722°N 35.57000°E / 32.31722; 35.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