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蒂索

约瑟夫·蒂索斯洛伐克语Jozef Tiso,1887年10月13日—1947年4月18日)是一位斯洛伐克罗马天主教神父,曾经是斯洛伐克人民党的领袖。1939年至1945年为纳粹德国的斯洛伐克共和国傀儡政权政府首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重建的布拉迪斯拉发受审,最终以绞刑处死。

约瑟夫·蒂索
Jozef Tiso
斯洛伐克总统
任期
1939年10月26日—1945年4月3日
前任
继任
个人资料
出生(1887-10-13)1887年10月13日
 奥匈帝国匈牙利特伦钦伯国比特恰(今属 斯洛伐克
逝世1947年4月18日(1947岁—04—18)(59岁)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处决
政党斯洛伐克人民党
专业政治家天主教神父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签名

共产主义国家一直宣传蒂索是一个“法西斯神父”。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后关于他的真实形象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1]

早年生活

编辑
 
斯洛伐克共和国五周年纪念颁发的50斯洛伐克克朗上的约瑟夫·蒂索像
 
约瑟夫·蒂索的旗帜,1939年7月21日采用

约瑟夫·蒂索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伐克的比特恰尼特拉主教伊姆雷·本代(Imre Bende)给其提供了成为罗马天主教神父的机会,1911年蒂索从维也纳的大学Pázmáneum毕业[2]。早期在斯洛伐克的三个教区做过助理神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前线的战地神父。后来被本代的继任Vilmos Batthyány任命为尼特拉神学院灵性导师[3]。在这一时期内,他进行教学和写作,常使用匈牙利化的名字蒂索·约瑟夫(Tiszó József)[4]

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成立,蒂索开始走入政坛,同时公开开始宣称为斯洛伐克人[5]。他加入了斯洛伐克人民党,1918年至1919年在《尼特拉报》(Nitra)作编辑,并公开自己的反犹太主义立场[6]。1921年被梵蒂冈选为蒙席,但该命令因为本笃十五世突然去世而失效[7]。1921年至1923年是尼特拉主教Karol Kmeťko的助理,但同期因为被判两项煽动罪,其中一项导致了短暂的牢狱之灾。1923年获释之后尼特拉主教就将他辞退了,但仍给予其神学教授之职。1924年前往贝布拉瓦河畔巴诺维采做教区神父,随后成为主持[8]。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约瑟夫·蒂索也一直保留着宗教身份[9]

崛起

编辑

1913年约瑟夫·蒂索成为斯洛伐克人民党领袖之一,当时奥匈帝国仍然控制着斯洛伐克[10]。这个党派在随后的年月中逐渐倾向纳粹主义,还拥有了赫林卡卫队[11]

1920年蒂索开始争取进入议会,1925年入选。直到1938年都一直在布拉格的捷克斯洛伐克议会中占据席位。1927年至1928年虽然没能极大提高斯洛伐克人民党的地位,但约瑟夫·蒂索本人担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卫生和体育部长。他倾向于与别的党派联合,但直到1928年都没有如愿。

1930年代蒂索开始与右派的卡罗尔·西多尔争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暂时抛弃了激烈的民族主义主张,改走温和派路线。此外,依旧坚持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当斯洛伐克人民党的创始人安德烈·赫林卡1938年逝世后,蒂索迅速控制了整个党。[12]

斯洛伐克独立

编辑

1938年10月,纳粹德国出兵占领了苏台德地区。通过联合斯洛伐克农民党,蒂索成为了斯洛伐克自治区的政府首脑[13]。同年11月,匈牙利王国维也纳仲裁裁决中要求德国和意大利将斯洛伐克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割让与它,与此同时斯洛伐克除去共产党外的所有政党都联合起来成立了斯洛伐克国家统一党。1939年1月,斯洛伐克政府封禁了所有参与斯洛伐克国家统一党的政党。

为了解散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代表在1939年2月试图说服蒂索宣布斯洛伐克完全独立。整个二月蒂索都一直在与德国代表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商议此事。而最终捷克方面占领了斯洛伐克,蒂索也不得不于1939年3月9日下台。[14]

蒂索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使得他不愿将斯洛伐克出卖与德国[15]。蒂索下台不久之后,希特勒邀请他前往柏林并答应协助斯洛伐克建国[16],希特勒声称如果斯洛伐克不在“德国的保护下”立即独立,匈牙利将吞并整个斯洛伐克,尽管话是这样说,但匈牙利在希特勒默许下入侵了斯洛伐克,占领了少许边界领土。因此蒂索最终和希特勒签订了协议,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独立,成立斯洛伐克共和国[17]

斯洛伐克共和国处于纳粹德国的掌控之下,蒂索自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39年10月26日担任总理一职,随后成为斯洛伐克总统,并任命沃泰克·图卡为总理。模仿希特勒的元首,1942年蒂索也给自己造了一个新头衔“Vodca”(意即领导)[11]

迫害犹太人

编辑
 
约瑟夫·蒂索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合影

在1940年7月28日于奥地利萨尔斯堡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了成立国家社会主义的斯洛伐克。蒂索、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与会。会议上还决定成立两个处理“犹太人事务”的国家机关[18][19]。这个会议确定了斯洛伐克人民党和赫林卡卫队的双重管理,也加速了斯洛伐克反犹太争权的确立。但关于犹太事务,蒂索并不赞同希特勒的做法[20],因此迪特·威斯里舍尼被派往斯洛伐克以“协助”处理犹太问题[21]。最终斯洛伐克人民党与纳粹德国达成一致,斯洛伐克开始了犹太人迫害。犹太人被禁止拥有地产和贵重物品,不得参与体育和其他文化事业,不得上高中和大学,公众场合必须佩带大卫之星。他究竟在斯洛伐克驱逐犹太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还有争议[22],但很明显对于这些反犹太政策蒂索是很欢迎的。1942年在霍利奇的演讲上,他还给驱逐犹太人做出了辩护。对于这场演讲,希特勒评价说:“很高兴看到小天主教神父蒂索送给我们犹太人”[23]

1942年2月,斯洛伐克成为第一个同意驱逐犹太人出境的纳粹德国盟国[24]。纳粹德国要求送给他们两万健壮犹太人,而借由驱逐犹太人,蒂索希望德国能协助送还十二万斯洛伐克工人[25]。但当年这些犹太人的遭遇便被梵蒂冈得知,梵蒂冈的抗议加上同年德国在苏联受阻,斯洛伐克又成为了第一个停止驱逐犹太人出境的纳粹傀儡国[26]。“到1942年6月为止,约有五万二千犹太人被驱逐出境,他们大多数最终在奥斯维辛迎来了死亡”,而梵蒂冈的抗议则可能与犹太人的贿赂有关[27][28][29]。1943年再次出现了要驱逐犹太的消息,教宗再次出面阻挠,并再次成功阻止驱逐[10][30]

1944年8月爆发反蒂索政权的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德国出军平息起义并借机再次围捕斯洛伐克的犹太人[24]。总主教Giuseppe Burzio直接向蒂索提出至少保住天主教犹太人,并传达了教宗的警告:“他的政府犯下的不义损害了他的国家的名声,敌人将利用它来使全世界的僧侣和教会蒙羞”[10]。然而蒂索仍然命令将国内剩下的犹太人驱逐出去,他们中大多数都被送到了奥斯维辛[30]

受审及处死

编辑

1945年4月苏联占领了斯洛伐克,蒂索失势。他起先逃往奥地利,然后又到巴伐利亚阿尔特廷的一个方济嘉布遣会教会寻求庇护。6月被美军逮捕,并遣送到重建的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10月在此受审[31]。1947年4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法院(Národný súd)判处他“叛国、叛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和联合纳粹罪”。法官们认为蒂索应该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负责,他是“大多数对犹太人暴行的发起者,在不是发起者的时候,也至少是煽动者”。蒂索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请求缓刑,他的起诉官也被告知要给予一定的仁慈。但是实际上蒂索并没有得到任何缓刑[32]。最终1947年4月18日蒂索穿上神父服被绞死于布拉迪斯拉发,行刑并不太成功,蒂索并没有一开始被勒断脖子,而是死于缓慢的窒息。他被秘密地埋葬,后来蒂索的追随者找到了一个据称是蒂索墓地的地方,并建起了一座纪念碑[33]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Ward (2013) p. 267.
  2. ^ Ward (2013) p. 21,
  3. ^ Ward (2013) pp. 29-32.
  4. ^ Ward (2013) p. 21.
  5. ^ Ward (2013) p. 39.
  6. ^ Ward (2013) pp. 42-54.
  7. ^ Ward (2013) p. 74.
  8. ^ Ward (2013) pp. 80-4.
  9. ^ For Tiso's early years, see Ward (2013) chapters 1-3.
  10. ^ 10.0 10.1 10.2 The Churches and the Deportation and Persecution of Jews in Slovak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Livia Rothkirchen; Vad Yashem.
  11. ^ 11.0 11.1 Evans (2009) p.395
  12. ^ Ward (2013) pp. 150-5. For Tiso's interwar political career, see also Felak (1995)
  13. ^ Ward (2013) pp. 156-8
  14. ^ Ward (2013) pp. 178-9.
  15. ^ Ward (2013) p. 179.
  16. ^ Ian Kershaw; Hitler a Biography; 2008 Edn; W.W. Norton & Co; London; p. 476
  17. ^ Ward (2013) pp. 181-2.
  18. ^ Birnbaum, Eli. Jewish History 1940–1949. The History of the Jewish People. 2006 [201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19. ^ Bartl (2002) p. 142
  20. ^ Ward (2013) pp. 211-213.
  21. ^ Evans (2009) p.396
  22. ^ See e.g. Ward (2013), pp. 271-280.
  23. ^ Ward (2013) p. 8 and pp. 234-7.
  24. ^ 24.0 24.1 The Holocaust in Slovakia. Ushmm.org.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25. ^ Mazower (2008) p. 394.
  26. ^ Mazower (2008) p.395
  27. ^ Friedländer, S. "Nazi Germany and The Jews 1933–1945". Harper Perennial, 2009. p. 306.
  28. ^ Mazower (2008) p.396
  29. ^ Evans (2009) p. 396–397
  30. ^ 30.0 30.1 Evans (2009) p.397
  31. ^ Ward (2013) pp. 258-9.
  32. ^ Ward (2013) pp. 264-5.
  33. ^ Ward (2013), p. 266.
书目
  • Evans, Richard J. (2009). The Third Reich at War. New York: Penguin Press.
  • Felak, James Ramon (1995). "At the Price of the Republic": Hlinka's Slovak People's Party, 1929–1938.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ISBN 9780822937791.
  • Mazower, Mark (2008). Hitler's Empire - Nazi Rule in Occupied Europe. London: Penguin. ISBN 978-0-7139-9681-4.
  • Ward, James Mace (2013). Priest, Politician, Collaborator: Jozef Tiso and the Making of Fascist Slovakia.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14-4988-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