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遭斬首的六名變法派人士
(重定向自維新六君子

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时所逮捕并斩首的六名变法派人士,分别为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经刑部审讯的情况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斩首。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六君子之被捕及遇害[1]

编辑
  • 八月初九日(9月24日),上谕令逮捕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同日缪润绂上折攻击杨锐等军机四卿阻碍言路,蒙蔽光绪帝[2]
  • 八月初十日(9月25日),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七人被由步军统领衙门解交刑部,分别监禁[3]。是日,盛宣怀致电张之洞[4],报告杨锐等人被捕的消息[5]。张之洞立即致电当时在北京的湖北臬台瞿廷韶,请其恳求王文韶裕禄等设法解救杨锐[6],同时,又致电盛宣怀,让其转电王文韶等人[7]。同时四川京官亦打算救杨、刘,均未奏效[8]
  •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国子监司业贻谷请奏:毋庸审讯,立即正法;此折正中慈禧心意。满人贻谷时乃荣禄、刚毅、徐桐之亲信,为汉相张之洞、王文韶所憎。由是,杨锐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本日刑部拟对六人进行审讯,主持此事的庆亲王奕劻铁良陈夔龙商议,主张对六人分别审讯,认为杨锐、刘光第品行、学问均好,罗织一廷,殊非公道[9]。在刑部各官员准备审讯杨锐等人时,忽然奉命将六人直接从监狱提出,押赴刑场,时任军机大臣的廖寿恒想通过王文韶,与刚毅、裕禄商议挽回,但未成功,他认为杨锐、林旭、刘光第均系被冤杀[10]。临刑前,杨锐劝刘光第跪下听旨[8],并多次质问自己的罪名,被监斩官刚毅拒绝。就刑时,血喷出了一丈多(300公分)[11]。杨锐就刑后,缝合尸体费银七百五十两[12],由四川同乡李征庸出资。灵柩寄居清字庵(又称清慈寺),前来祭奠者多人[13]

六君子之昭雪[1]

编辑
  • 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十二日(9月25日),杨锐之子杨庆昶诣都察院,将密诏上缴,请昭雪杨锐。八月十七日,都察院上奏,请宣布德宗手诏编入实录,奉旨:留中[14]
  • 宣统二年(1910年),资政院又提案请昭雪杨锐,全院赞成,但被政府搁置。[16]
请昭雪杨锐等提案文[17]
伏维德宗景皇帝以天亶之姿,洞观世燮,愤积重之难反,思拜日以兼营。然于乾健震奋之中,仍复虑出万全,求无拂孝钦显皇后慎重之心,以蕲造中国无疆之福。只以杨锐等登进之骤,著任之隆,取忌同朝,构成疑狱。致使先帝之苦心豫顺传说失真。虽两宫慈孝交孚,终于同揆,而当时先帝以事与愿违,忧勤成疾,至不获亲见宪政之成。宜乎薄海臣民,哀感涕泣,不能自已也。我皇上继述方殷,阐扬为亟。拟靖明降谕旨,将杨庆昶所缴德宗景皇帝手诏宣布中外,昭示万世臣民,并纂入实录,以成信史。至杨锐等竭忠致身,沉冤未白,可否降旨昭雪,援照许景澄等开复原官,加恩赠恤,以慰忠魂而餍众论。本股员等全体议决,意见相同,应请议长咨询本院决议具奏。特此报告。
— 陈宝琛, 沧趣楼文存
  • 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三日(11月3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请赦免党人(为该奏折第七条关于国事犯之党人一体特赦擢用),奉旨:赦免戊戌以来的党人。
  • 民国三年(1914年),四川省民政长陈廷杰呈请政府昭雪杨锐、刘光第等六君子。北洋政府同意交内务部从优奖恤,以昭激劝[18]。令在北京建立祠堂祭奠,并将事迹宣付清史馆立传。

时人之议论[19]

编辑
在北京有六个青年的改革家为那位残忍暴虐的老太后……所杀害,但他们个个都具有舍身成仁的意志。我们常常对中国表示灰心和绝望,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能产生像这样一些烈士,是没有理由对他绝望的。“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同样地,这六个青年的鲜血也将是新中国的种子,他们的名字是应当被记住的,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享受崇高的荣誉……他们并不是没有职务的文人,到北京来谋生活,因而抓住维新理论作为进身之阶,而都是——除康广仁外——高级官吏,居于负责地位的。最近慈禧太后在北京所处死的六个青年,无疑地,历史将以爱国者的名义给予他们,因为他们是为国家的利益而贡献了自己的性命。他们来到北京并不是希求高官显爵,以便搜刮人民而自肥,而是以发动和平的维新改革为唯一目的。……六君子对孔教的正道,也同样具有热情。他们相信孔子的教义,他们也相信中国,但他们不相信慈禧太后以及赞襄她的那一伙人。由于这个原故,祸根便种下了。他们胆敢为自己着想,而且用孔子的教训来辩护人民的神圣权利。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官僚中,他们可算是忠君爱国的典型人物,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他们的一切计划都聪明,但他们的动机是高贵的,他们的光荣因此也是不朽的。中国野蛮地谋杀了他的第一批爱国青年……中国所需要的是青年的血液,而我们在康有为和他的死义的诸同僚的例子中,看到这种旺盛的精神是充沛的,我们引以为慰。唯一的遗憾是,这些人竟牺牲在一个非正义的反对势力的酷刑之下。但我们可以断言,这些人的精神是继续存在很多人中间的,改革一日不完成,他们不会一日休止。
— 《字林西报》

六君子被捕原因

编辑

根据梁启超的查证,六君子被捕,各有其原因:

  • 杨锐刘光第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
  • 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他步往刑场时,作《绝命辞》一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 康广仁康有为之弟。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把康广仁押到菜市口问斩。
  • 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赔上性命。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杨锐年谱简编”,葛志毅著。《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2. ^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464—465页
  3. ^ 《直报》(1898年9月28日)
  4. ^ 《张文襄公全集》第三册,第493页
  5. ^ 同时向张之洞报告杨锐等人被捕消息的可能还有乔树枏。黄尚毅在《杨叔娇先生事略》中说:“同乡乔枏电知张文襄公请救”
  6. ^ 《张文襄公全集》第三册,第759页
  7. ^ 《愚斋存稿》卷三十三,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23册,第786页
  8. ^ 8.0 8.1 高楷:《刘杨合传》,《碑传集补》卷十二
  9. ^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上海古籍书店1985年版,第334页
  10. ^ 《廖寿恒日记稿本》,上海图书馆藏,转引自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70页
  11. ^ 《杨参政公事略》,《戊戌变法》第四册,第66—67页
  12. ^ 《新闻报》(1898年10月22日)
  13. ^ 黄尚毅:《杨叔峤先生事略》,《碑传集补》,卷十二
  14. ^ 罗惇曧:《宾退随笔》,第298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六辑,第256册
  15. ^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
  16. ^ 赵炳麟:《谏院奏事录》卷六,收有《请宣布德宗手诏编入实录疏》、《再请宣布德宗手诏编人实录疏》。《赵柏岩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03册,第1205-1215页
  17. ^ 《沧趣楼文存》卷上,第5页
  18. ^ 姜泣群:《朝野新谈》,光华编辑社1914年印行,丁编,第60—62页。
  19. ^ 《字林西报》周刊(1898年11月7日),“不胜惋惜”,《戊戌变法》,第3册,第520页。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 林旭 · 杨锐 · 杨深秀 · 刘光第 · 康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