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能士CBE[?](英语:John Martin Rowlands,1925年7月20日—2004年8月19日),英国殖民地官员,1952年至1985年任职于香港政府,1978年至1985年任铨叙司,期间于1978年至1984年兼任立法局官守议员。

罗能士
Martin Rowlands
出生1925年7月20日
 英国伦敦
逝世2004年8月19日(2004岁—08—19)(79岁)
 英国伦敦
职业政务官

罗能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1952年以官学生身份加入港府,先后任职于徙置事务处新界民政署民众安全服务队市政事务署等部门,1966年出任市政事务署副署长,1968年出任首席助理辅政司(社会事务),其后于1971年出任副民政司。1974年,罗能士出任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是首位出任该处处长的政务官。任内,他因应港府于1974年实施的“抵垒政策”而加强出入境关口执法和采取行动,以设法堵截来自中国大陆及其他地方的非法入境者来港;另外,他还要应对1975年发生的越南难民问题,有关问题缠绕香港多年,到2000年才告终结。

1978年,罗能士升任铨叙司兼立法局官守议员,主管公务员事务,翌年他的职级获擢升为布政司署司级政务官。在任内,他应对当时此起彼落的公务员工潮,并多番与各大公务员团体就薪酬、福利和工作待遇等问题展开对话。他还负责推动公务员本地化政策,以及大幅扩充公务员人手,在短短数年间,公务员数目由1978年的大约11万人,升至1983年的大约17万人。随着港府连年加薪,公务员的工业行动踏入八十年代也逐渐缓和。罗能士1985年退休后返回英国,并在当地逝世。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涯 编辑

罗能士1925年7月20日生于英国伦敦[1]父母分别名叫约翰·华特·罗兰兹(John Walter Rowlands)和玛丽·埃斯·梅特兰·罗伯茨(Mary Ace Maitland Roberts)。[2]他早年受教于查特豪斯公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于1943年加入皇家印度炮兵战地军团,并先后服役于印度兵团第15指挥部和盟军东南亚地面部队指挥部,战后于1947年以陆军上尉身份从军中退役。[2]其后,罗能士升读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1950年获文学士学位(B.A.)毕业,复于195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M.A.)。[3]

出仕港府 编辑

政务官生涯 编辑

1952年10月,罗能士以二级官学生身份加入香港政府,未几就因为1953年12月的石硖尾大火,被迫暂停接受广东话培训,调到新成立的徙置事务处出任总徙置官,协助安置大火后无家可归的灾民。[1][4][5]他后来调任新界民政署[6]1957年8月奉委官守太平绅士[7]1961年累迁为高级政务主任,其后曾任民安队总参事,[8]到1962年至1966年出任市政事务署助理署长,任内于1965年升任首长级丙级政务官。[9][10][1]此后,他于1966年至1968年出任市政事务署副署长,以及由1968年至1971年出任辅政司署首席助理辅政司(社会事务),其职级也于1968年晋升为首长级乙二级政务官。[2][1]在首席助理辅政司任内,他参与筹备创立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身),并于1969年5月奉委为该院筹划委员会委员之一,理工学院随后在1972年8月正式成立,但当时他已经卸任。[11][12]

1971年至1974年,罗能士奉调为副民政司,期间再于1973年获擢升为首长级乙级政务官,并曾署任民政司一职。[2][1]在副民政司任内,他历仕陆鼎堂(后为爵士)和姬达(后为爵士)两任民政司,他主要负责推动各区民政处街坊福利会的地区工作,经常需要出席地区活动,另外还参与推动由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后为勋爵)于1972年发起的清洁香港运动,更曾多次落区巡视,并亲身走到街上向市民示范打扫街道。[13][14][15]自1973年起,他又负责推动由港督麦理浩提出的另一项扑灭罪行运动,向市民大众推广加强警民合作和防范罪案的意识。[16]

入境处处长 编辑

1974年11月,罗能士以政务官身份空降到人民入境事务处,接替戈立为该处处长,任内他的职级在1977年晋升为首长级甲级政务官。[6][1]罗能士是首位出任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的政务官,除他以外,他的继任人布立之与及1996年就任的叶刘淑仪,都同样是空降该处出任处长的政务官。[17]罗能士上任处长之时,港府刚与中国大陆当局协议实施“抵垒政策”,规定除了成功进入九龙市区的人士,所有来自大陆的偷渡者一经截获,都会被遣返。[18]有见及此,他在任内的首要任务,是要有效堵截来自中国大陆及其他地方的非法入境者来港,并且加强执法和采取行动,在各主要出入境关口查问旅客的来港目的,惟往后非法入境者偷渡来港的问题仍然严重。[19][20]另外,由1977年4月起,罗能士又以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的身份兼任为人事登记处处长,以便统一处理有关人事登记和签发香港身份证英国护照的工作。[21]

不过,他任内处理最棘手的事务之一,则要算在1975年出现的越南难民问题。1975年5月,丹麦注册货轮长春号载着3,743名越南难民驶入香港水域,要求港府收容难民。[20]这批难民大都是眼见越战结束,为了逃避越共统治而出逃的。[20]鉴于当时的难民数目众多,再加上正值英女皇历史性访港,故此港府大为紧张,并基于人道立场决定收容难民,而罗能士则负责指挥人民入境事务处在短时间内展开难民登记工作,同时在粉岭西贡石岗等地寻觅合适地点设置临时难民营安置难民,以及向国际社会寻求人道援助,希望各国能够协助收容难民,惟过程中面对不少困难。[22][23]此后,虽然罗能士一再强调港府不会再收容越南难民,而来港越南难民的人数在往后数年也大幅下降,但抵港越南难民的人数由1978年起却又再度大幅增长,更迫使香港在1979年成为“第一收容港”。[24][20]一直到香港主权移交后的2000年,特区政府关闭最后一个难民中心后,缠绕香港多年的越南难民问题才正式告一段落。[25]

为了应付新增的工作量,罗能士还透过招募入境事务主任和入境事务助理员等前线执法人员,以增加人手。[26]可是,面对增加的工作量,再加上该处在1975年实施新的轮班制度,却又引起部分员工对工时过长、超时工作没有津贴、以及在假日工作后不获补假等问题产生不满,1978年1月更一度酝酿发动工业行动[27]

铨叙司 编辑

1978年3月,罗能士获港督麦理浩爵士委任为铨叙司,主管公务员事务,同时兼任为立法局官守议员,任内其职级于1979年10月获擢升至布政司署司级政务官。[2][28]上任铨叙司之初,港府于1978年8月公布公务员加薪方案,然而,鉴于公务员薪酬水平已多年没有调整,加上通胀持续,不少公务员团体认为港府公布的加薪幅度太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不满。[29][30]当年,公立医院配药员、邮政署员工、社会福利署员工和新界民政署测绘员因不满薪酬待遇而相继发动工潮,形式包括游行、静坐、“按章工作”、甚至是怠工罢工[31][32][33]此外,护理人员和警务人员等公务员职系也纷纷酝酿工业行动,希望改善薪酬,33个公务员团体更在同年合组公务员联合会,企图集结各团体的力量迫使政府让步,种种行动均使港府大感头痛。[33]

为了应对公务员团体发起的工业行动,罗能士期间曾多番参与斡旋,其后,麦理浩于1978年12月宣布设立一个独立的公务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简称薪常会),负责检讨公务员的薪俸事务。[34][35]薪常会随后于1979年正式设立,而鉴于薪常会是常设机构,意味薪常会在日后会继续按社会的发展,对公务员的薪酬作出检讨。[35]不过,薪常会成立初期却未能取得所有公务员团体的支持,当中,代表公立医院护士的政府护理员协会(香港护士协会前身)就因为不满薪常会于1979年7月发表的《第一号报告书》未能回应他们有关薪酬和工作待遇等方面的诉求,于1979年11月发起渐进式工业行动,其后更发起千人游行前往港督府向麦理浩请愿。[36][37]事件中,罗能士采取强硬立场,拒绝与护协妥协,认为港府有必要维护尊严抗拒威胁,最终经港督会同行政局后,薪常会《第一号报告书》于11月27日获得接纳。[38][39][40]此后,随着薪常会的运作日益常规化,加上公务员连年加薪,公务员工业行动踏入八十年代逐渐缓和,罗能士也继续与各大公务员团体对话,听取他们对公务员薪酬调整方面的意见。[41][42]1983年,港府又按薪常会的建议成立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对私人市场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作为调整公务员薪酬的参考指标之一。[43]

另一方面,鉴于社会急速发展,罗能士任内大幅扩充公务员人手,以满足市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殷切需求,而大规模的招聘工作要到他在任后期才见暂缓。[44][45]短短数年间,整体公务员人手即由1978年的大约11万人,升至1983年的大约17万人。[46][45]同时间,他推动落实公务员本地化,不少公务员职位都在本地招聘,藉以减少外籍公务员占整体公务员的比例。[47]有见及此,他多次安排不同政府部门在香港各大专院校举办公务员职位博览会,冀望更多大专生毕业后加入政府工作。[48]为了增加政府工的吸引力,罗能士还在1981年为中低级公务员引入自置居所资助计划,作为协助他们置业的另一项房屋福利。[49]1982年,他又在铨叙科之下设立公务员培训处,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培训,以求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45]对于八十年代初期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以及中英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确认香港主权于1997年移交中国,罗能士多次向外界强调主权移交的安排将不会影响公务员享有的退休金和长俸权益,并表示一旦出现问题,英国承诺会负起有关责任。[50][51]

罗能士在任铨叙司前后七年,到1985年8月满60岁卸任,展开退休生涯。[2]在卸任前一年的1984年,他也因为立法局改组而不再兼任立法局官守议员。[2]为肯定他多年来在港府的工作表现,他在1980年英女皇寿辰授勋单名中,获英廷颁授CBE勋衔[52]

晚年生涯 编辑

罗能士退出港府后返回英国定居,过退休生活,作为观鸟爱好者的他,更会每年返回香港观鸟。[53]晚年的罗能士备受癌症困扰,2004年8月19日病逝于英国伦敦,终年79岁。[54]他死后,其家人于9月1日在伦敦圣士提反教堂为他举行葬礼[54]

个人生活 编辑

罗能士在1956年娶克里斯蒂亚娜·杰曼·马德莲·拉谢尼(Christiane Germaine Maeleine Lacheny)为妻,罗能士夫人于2003年逝世,两人育有两名女儿,分别名黛安(Diane)及诺尔(Noelle)。[2][54]香港居住期间,罗能士是域多利游乐会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会员。[1]此外,罗能士是观鸟爱好者,也是其下属曾荫权(即后来的香港行政长官)的观鸟启蒙老师。[53]由于香港鸟类繁多,是观鸟热点,因此他退休以后曾坚持每年都来港观鸟。[53]1958年至1959年间,罗能士尝任香港国际演讲协会的主席,[55]另于1980年至1981年任香港牛津剑桥校友会主席。[56]

附录:主要公职
  • 二级官学生
    (1952年)
  • 高级政务主任
    (1961年)
  • 市政事务署助理署长
    (1962年-1966年)
  • 首长级丙级政务官
    (1965年)
  • 市政事务署副署长
    (1966年-1968年)
  • 首席助理辅政司(社会事务)
    (1968年-1971年)
  • 首长级乙二级政务官
    (1968年)
  • 副民政司
    (1971年-1974年)
  • 首长级乙级政务官
    (1973年)
  • 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
    (1974年-1978年)
  • 首长级甲级政务官
    (1977年)
  • 铨叙司
    (1978年-1985年)
  • 立法局官守议员
    (1978年-1984年)
  • 布政司署司级政务官
    (1979年)

荣誉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Sinclair (1979), p.16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Rhodes (29 August 2004)
  3. ^ Cambridge University List of Members Up to 31 December 1988 (1989), p.1086.
  4. ^ Ku and Pun (2011), p.46.
  5. ^ 曾锐生(2007年),页71。
  6. ^ 6.0 6.1 〈罗能士奉委人民入境事务处长〉(1974年5月29日)
  7. ^ 7.0 7.1 Civil and Miscellaneous Lists, Hong Kong Government (1973), p.86.
  8. ^ 〈街坊首脑联会决定十月廿三祝街坊节〉(1960年8月18日)
  9. ^ Annual Departmental Report (1962), p.55.
  10. ^ Annual Departmental Report (1966), p.56.
  11. ^ 〈本港工业教育将展开新之一页,筹设科技学院〉(1969年5月21日)
  12. ^ 锺士元爵士(2001年),页112及页114。
  13. ^ 〈副民政司罗能士访问北角、铜锣湾两街坊会〉(1971年9月16日)
  14. ^ 〈上环区清洁示范,罗能士参加扫街〉(1972年11月26日)
  15. ^ 〈鸭脷洲区大清洁,罗能士扫街示范〉(1972年12月13日)
  16. ^ 〈大厦安装警钟系统,防盗反罪守望相助〉(1973年6月30日)
  17. ^ 〈历任与现任处长篇〉(2001年)
  18. ^ 梁可欣(2010年),页88。
  19. ^ 〈加强堵截非法人士来港〉(1975年3月12日)
  20. ^ 20.0 20.1 20.2 20.3 邓惠钧(1982年)
  21. ^ 〈个人证件部〉(造访于2014年11月10日)
  22. ^ 〈越南来港三千余难民,部分可获准居港〉(1975年5月7日)
  23. ^ 〈罗能士昨招待记者谈南越人居留问题〉(1975年5月16日)
  24. ^ 〈南越人水路来港今后将被拒登陆,罗能士昨在记者招待会称〉(1975年5月23日)
  25. ^ 范徐丽泰(2004年5月27日)
  26. ^ 〈人民入境事务处大量招募新职员〉(1977年3月12日)
  27. ^ 〈入境管制助理主任并无集体辞职行动〉(1978年1月19日)
  28. ^ Staff List, Hong Kong Government (1985), p.7.
  29. ^ 〈公务员加薪,四一起生效〉(1978年7月6日)
  30. ^ 〈不满加薪幅度偏低,低薪公务员将提出抗议〉(1978年7月6日)
  31. ^ 〈社论:公务员工潮何其多!〉(1978年10月20日)
  32. ^ 〈公务员总工会呼吁恢复谈判〉(1978年10月24日)
  33. ^ 33.0 33.1 《香港大事回顾》(1978年)
  34. ^ 〈铨叙科与护协昨会谈十小时〉(1979年11月2日)
  35. ^ 35.0 35.1 《公务员薪俸原则及程序第一次报告书》(1979年),绪言。
  36. ^ 〈护理员协会提出三点改善办法,促卫生处下月答复,否则采进一步行动〉(1979年11月24日)
  37. ^ 〈护理员昨向港督请愿〉(1979年11月27日)
  38. ^ 〈护士工潮未消除〉(1979年11月3日)
  39. ^ 〈港府决定按照原定主张,薪俸报告书送交行政局〉(1979年11月16日)
  40. ^ 〈港督昨接纳薪俸报告书〉(1979年11月28日)
  41. ^ 〈公务员加薪已有定案,加幅约百分九至十一〉(1984年3月14日)
  42. ^ 〈警察三个协会代表与铨叙司谈加薪事〉(1982年3月4日)
  43. ^ 〈港公务员高薪高福利无隐性收入〉(2014年5月20日)
  44. ^ 〈布政司罗弼时爵士阐释,增加公务员属必要〉(1978年4月14日)
  45. ^ 45.0 45.1 45.2 〈铨叙司罗能士重申下年度不增公务员〉(1983年11月4日)
  46. ^ Lau (1984), p.50.
  47. ^ 〈公务员本地化列为港府政策〉(1978年4月14日)
  48. ^ 〈港大公务员职业资料展,十六部门参展专人解释〉(1981年11月3日)
  49. ^ 〈公务员置居所计划第二期明年初推出〉(1982年10月15日)
  50. ^ 〈公务员退休金英国会作承担〉(1983年10月26日)
  51. ^ 〈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港府暂时不会改变〉(1984年11月30日)
  52. ^ 52.0 52.1 "Supplement to Issue 482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Gazette, 13 June 1980, p.17.
  53. ^ 53.0 53.1 53.2 曾荫权(2006年4月22日)
  54. ^ 54.0 54.1 54.2 ROWLANDS (24 August 2004)
  55. ^ "About Us" (retrieved on 2 February, 2008)
  56. ^ "Our Past Presidents" (retrieved on 11 November 2014)

参考资料 编辑

英文资料 编辑

中文资料 编辑

  • 〈街坊首脑联会决定十月廿三祝街坊节〉,《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60年8月18日。
  • 〈本港工业教育将展开新之一页,筹设科技学院〉,《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1969年5月21日。
  • 〈副民政司罗能士访问北角、铜锣湾两街坊会〉,《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一页,1971年9月16日。
  • 〈上环区清洁示范,罗能士参加扫街〉,《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三页,1972年11月26日。
  • 〈鸭脷洲区大清洁,罗能士扫街示范〉,《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72年12月13日。
  • 〈大厦安装警钟系统,防盗反罪守望相助〉,《华侨日报》第二张第四页,1973年6月30日。
  • 〈罗能士奉委人民入境事务处长〉,《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74年5月29日。
  • 〈加强堵截非法人士来港〉,《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二页,1975年3月12日。
  • 〈越南来港三千余难民,部分可获准居港〉,《香港工商日报》第一页,1975年5月7日。
  • 〈罗能士昨招待记者谈南越人居留问题〉,《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75年5月16日。
  • 〈南越人水路来港今后将被拒登陆,罗能士昨在记者招待会称〉,《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75年5月23日。
  • 〈人民入境事务处大量招募新职员〉,《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三页,1977年3月12日。
  • 〈入境管制助理主任并无集体辞职行动〉,《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78年1月19日。
  • 〈公务员本地化列为港府政策〉,《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三页,1978年4月14日。
  • 〈布政司罗弼时爵士阐释,增加公务员属必要〉,《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三页,1978年4月14日。
  • 〈公务员加薪,四一起生效〉,《工商日报》第一页,1978年7月6日。
  • 〈不满加薪幅度偏低,低薪公务员将提出抗议〉,《工商日报》第一页,1978年7月6日。
  • 〈社论:公务员工潮何其多!〉,《工商日报》第二页,1978年10月20日。
  • 〈公务员总工会呼吁恢复谈判〉,《工商日报》第一页,1978年10月24日。
  • 《香港大事回顾》。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78年。
  • 公务员薪俸原则及程序第一次报告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香港公务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1979年。
  • 〈铨叙科与护协昨会谈十小时〉,《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79年11月2日。
  • 〈护士工潮未消除〉,《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二页,1979年11月3日。
  • 〈港府决定按照原定主张,薪俸报告书送交行政局〉,《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一页,1979年11月16日。
  • 〈护理员协会提出三点改善办法,促卫生处下月答复,否则采进一步行动〉,《工商日报》第八页,1979年11月24日。
  • 〈护理员昨向港督请愿〉,《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79年11月27日。
  • 〈港督昨接纳薪俸报告书〉,《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79年11月28日。
  • 〈港大公务员职业资料展,十六部门参展专人解释〉,《华侨日报》第六张第三页,1981年11月3日。
  • 〈警察三个协会代表与铨叙司谈加薪事〉,《大公报》第二张第七版,1982年3月4日。
  • 〈公务员置居所计划第二期明年初推出〉,《大公报》第二张第七版,1982年10月15日。
  • 邓惠钧监制,《麦理浩十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82年。
  • 〈公务员退休金英国会作承担〉,《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1983年10月26日。
  • 〈铨叙司罗能士重申下年度不增公务员〉,《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1983年11月4日。
  • 〈公务员加薪已有定案,加幅约百分九至十一〉,《大公报》第一张第四版,1984年3月14日。
  • 〈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港府暂时不会改变〉,《大公报》第二张第六版,1984年11月30日。
  • 历任与现任处长篇〉,《入境处四十周年纪念特刊》。香港:入境事务处,2001年。
  • 锺士元爵士,《香港回归历程:锺士元回忆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ISBN 978-9-62996-001-8
  • 范徐丽泰,〈越南难民〉,《细水长流系列》(原载东方日报),2004年5月27日。
  • 曾荫权,〈观鸟观自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家书》,2006年4月22日。
  • 梁可欣编,《最后六任港督的声音》,香港:商务印书馆,2010年。ISBN 978-9-62071-897-7
  • 曾锐生,《管治香港:政务官与良好管治的建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62209-875-6
  • 港公务员高薪高福利无隐性收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汇报》,2014年5月20日。
  • 个人证件部〉,《入境事务处》,造访于2014年11月10日。

外部链接 编辑

政府职务
前任者:
戈立
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
1974年–1978年
继任者:
布立之
前任者:
布立之
铨叙司
1978年–1985年
继任者:
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