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法停战协定

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签署的第二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王国进行了和谈并签署了停战协定,于25日凌晨生效,象征着法国战役的正式结束。

谈判中,巴多格里奥向法国代表团宣布停战条件。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在法国战役中对英国和法国宣战,并在6月21日对法国发动全面入侵,但意大利军队在跟法国的战斗中只推进了几公里便放弃了进攻。6月14日,德军占领了不设防巴黎。法国政府不久后便与德国谈和,并同时也跟意大利请求和谈。6月22日,第二次德法停战协定贡比涅森林签署,但该停战协定要求要在“法国和意大利达成停战协定”后生效。法国和意大利并于6月24日在罗马签署了停战协定,并于次日凌晨生效。停战协定一直有效并被履行,直到1942年11月的当时安东行动中,意大利才占领维希法国突尼斯科西嘉岛和法国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背景

编辑

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纳粹德国低地进攻,绕过法国在法德边境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六周的时间内迅速击溃了法军[1]。1940年6月10日,在法国北部的魏刚防线濒临崩溃之际,同在轴心国的意大利王国向法国宣战,但直至21日才发动进攻。[2]尽管意大利以30个的兵力尝试进攻,但是在法国战役中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只占领了芒通等地区。在此战役中,意大利阵亡和失踪约1256人,并有近5000人受伤;而法军的伤亡只有274人[3]

尽管法国成功抵挡了意大利的进攻,但在北方与德国的战线上却面临崩溃。在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不设防后,德军于6月14日占领了巴黎。[4]16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辞职,法国元帅一战英雄菲利普·贝当被任命为新总理[5]。贝当与隔日宣布将与德军谈和,并派出代表跟德军谈判。法国代表在22日跟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该停战协定要求法国在与意大利谈和后才生效,而意大利也没有签署22日的停战协定,因此法国必须要跟意大利谈和。

法国请求停战

编辑

6月17日,在法国政府向德国正式提出停战要求后,法国外交部长保罗·博杜安照会了意大利天主教会枢机主教瓦莱里奥·瓦莱里,说到:

当天早上,时任意大利王国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希特勒的对话中得知法国向德国准备谈和。18日,墨索里尼跟希特勒在慕尼黑见面,讨论了对法国的主权声索。[6] 意大利放弃了对隆河科西嘉岛法属突尼斯法属索马里兰的声索。据罗曼·雷内罗称,直到6月21日的《法义停战条件议定书》在罗马正式公布时,墨索里尼仍然坚持6月18日与希特勒会晤时制定的目标。他认为,并不是德国的压力导致他做出了让步。事实上,希特勒希望意大利人从战败的法国手中夺取更多领土。[7] [6] 然而,意大利将领佩特罗·巴多格里奥警告墨索里尼,大规模地占领法国南部需要耗费十五个师的兵力。[8]

谈判

编辑

6月21日晚,意大利驻柏林大使迪诺·阿尔菲里将德国给法国开出的停战条件转吿了罗马当局。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阿佐·齐亚诺表示,“在这些(温和)的条件下,墨索里尼不准备提出对领土的要求......并且(将)等待正式和谈后,再正式提出我们所有的要求。”[9]

6月23日,前一天签署了第二次康边停战协定夏尔·安齐热将军、莫里斯·帕里索将军、让·贝尔热雷将军、莫里斯·勒吕克海军上将、外交部的查尔斯·罗沙和前驻波兰大使莱昂·诺埃尔将作为法国的谈判代表跟意大利会谈。他们乘搭三架德国飞机,于下午3时抵达罗马。意大利方面的谈判代表代表有巴多格里奥、卡瓦尼亚里、齐亚诺、罗塔、弗朗西斯科·普里科洛五人。谈判会议持续了25分钟,期间罗塔宣读了意大利提出的条款,而安齐热将军请求休会与政府商议,齐亚诺则将会议延后到第二天。 休会期间,希特勒通知墨索里尼,他认为意大利提出的要求太温和,并提议将德国和意大利的占领区连接起来。罗塔让墨索里尼相信现在改变要求已经太晚了。[10]

在停战协定签署前几分钟,安齐热将军向巴多格里奥提出要求删除一段将意大利逃往法国的政治庇护者(如社会主义者彼得罗·南尼)遣返回意大利的条款。巴多格里奥得到了墨索里尼的同意后批准了修改。巴多格里奥评论道:“我希望法国能够复兴,它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伟大的历史,我相信它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真诚地希望如此...”。[11] 6月24日晚上7点15分,在获得法国政府的确认后,法国代表团确定将会签署停战协定。安齐热将军和巴多格里奥元帅分别代表法国和意大利在罗马因西萨别墅签署了停战协定。德义两项停战协定均于5小时后,也就是隔日凌晨12:15分生效。[12][13]

停战条件

编辑
 
在跟德国和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后的维希法国的地图。

此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将在边境法义边界以西50公里的地方建立非军事区,使得法国的阿尔卑斯防线破灭。意大利在停战前占领了约832平方公里的法国领土,占领区的居民人数约为28,500人,大部分居住于芒通。这些地方将会维持由意大利的军事占领,但在停战协定中,意大利保留了推进边界至罗纳河以东的权利,但直到1942年11月,盟军入侵北非后,意大利才占领该地区。停战协定也要求在非洲的法国殖民地设立非军事区,且允许意大利使用法属索马里兰的港口和埃塞–吉布提铁路[14]

参考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Battle-of-France-World-War-II
  2. ^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Battle-of-France-World-War-II/The-fall-of-France-June-5-25-1940
  3. ^ Jowett, Philip S. The Italian Army 1940-45 (1): Europe 1940-1943. Osprey, Oxford - New York, 2000, pg. 5, ISBN 978-1-85532-864-8
  4. ^ Berlin Diary. William L. Shirer. 1941
  5. ^ Evans 2000,第156页.
  6. ^ 6.0 6.1 Corvaja 2001,第118页.
  7. ^ Corvaja 2001,第116页.
  8. ^ Sica 2012,第374页.
  9. ^ Corvaja 2001,第124页.
  10. ^ Corvaja 2001,第125–26页.
  11. ^ 诺克斯 1999,第133页.
  12. ^ Knox 1999,第133页.
  13. ^ Andreyev 1941,第58页.
  14. ^ name="Rochat200829">Rochat 2008,¶29.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