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

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又称花莲旧监狱,为台湾日治时期1937年设立于花莲港市监狱,二战后作为花莲监狱,并在1982年迁至吉安乡的新花莲监狱(今法务部矫正署花莲监狱),故此处又被称为花莲旧监狱。花莲旧监狱在迁出后被开辟为广场,现在为“自由广场”。刑务所的部分遗构在2012被登录为花莲县古迹

花莲旧监狱遗迹
花莲旧监狱瞭望台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花莲县花莲市中山路与明智路口
坐标23°59′05″N 121°36′13″E / 23.984613°N 121.603749°E / 23.984613; 121.603749
建成时间1937年
官方名称花莲旧监狱遗迹
类型登录等级:其他设施
登录种类:古迹
评定时间2012年2月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平面图
花莲旧监狱瞭望台,前方为中山路。

沿革

编辑

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

编辑

随着东台湾的开发,于日治时期逐渐设立了各种机关和公共设施,但花东地区长期以来缺乏司法机关,唯在宜兰有台北地方法院宜兰支部和台北刑务所宜兰支所,于是后来便有了在花莲设置刑务所和法院的计划。台北地方法院花莲港法院支部于1934年11月动工,1935年10月完工。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由台北刑务所和台湾总督府官房营缮课技师安田勇吉相德定雄设计,建筑为现代样式,建材为钢筋混凝土和石材混造。建筑工程共分为两期,第一期工程由角谷庄六承包,包含拘置场、炊事场和单身宿舍,于1935年5月动工,同年10月完工。第二期工程则是由受刑人兴建,包含了事务所厅舍、舍房、工厂及浴场、女舍房、教诲堂、接见所、门卫所、汽车车库和监狱围墙,于1935年10月动工,1937年2月完工。1936年3月18日,在法院花莲港支部举行了法院和刑务所的开厅式;1937年3月1日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举行落成式。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的建筑基地原为本岛人和蕃人的房舍、庙和坟墓等景观。为了让受刑人施作工程,台北刑务所的受刑人在戒护下分为10月16日和21日两批各50人,以海上移送的方式由基隆港坐船至花莲港[1]
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收容花莲港厅和台东厅下的犯罪者,据1943年8月的统计,当月受刑人数为220人,罪名以窃盗(126人)和诈欺(31人)为多数,其他尚有19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以及8名劳役场留置者,共计247人。和台湾西部的刑务所比较,此处的高砂族和内地人比例较高,此亦和花东地区的人口组成特性有关[2]

台湾花莲监狱

编辑

台北刑务所花莲港支所在二战后1946年1月由国民政府接收后,改称“台湾第一监狱第二分监”,并附设台湾花莲港地方法院看守所,分监于1947年4月改称“台湾花莲港监狱”,于1958年4月又改称为“台湾花莲监狱”。花莲监狱在接收当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大多留用日治时期的刑务所职员,日本人约占1/5,至1938年时,监狱员工已无日人。由于花莲监狱空间日益不足,位在吉安乡的新花莲监狱于1980年10月动工,1982年11月完工,花莲旧监的人员全数迁入[3]。旧监狱在此后即闲置,花莲市公所曾于2002年在此处举办原住民漂流木艺术节,直到后来提拨给花莲市公所管理,并将广场命名为“城垣园”开放予大众使用[4],2005年的龙王台风导致内部设施损坏后又再度关闭。为活化闲置空间,花莲市公所于2011年将此处打造为“达苏达苏湳部落城垣园广场”,花莲旧监狱的遗构在2012年被登录为文化资产后,为呼应花莲旧监狱的文化历史,广场于2013年改名为“自由广场”[5]

花莲旧监狱遗迹

编辑

花莲旧监狱是人权发展演化的重要物证,仅存的两座瞭望台及ㄈ字型围墙为原有构造,为台湾少数留存的日治时期刑务所设施,具有稀少性,故于2012年被登录为花莲县古迹[4]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花蓮港支所. 台湾刑务月报. 1938-07-01. 
  2. ^ 臺北刑務所花蓮港支所巡閱ノ件. 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失效链接]
  3. ^ 林慧静. 花蓮監獄的歷史變遷(1937-2010). 国立东华大学台湾文化学系. 
  4. ^ 4.0 4.1 花蓮舊監獄遺蹟.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5. ^ 自由廣場. 台湾旅图.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