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毘昙论

(重定向自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毘昙论》(Śāriputrābhidharma),三十卷,由分别论者(可能为法藏部)所传承弘扬的论书[1][2],型式上保有阿毘达磨论书的古型[3][4]。由姚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等[5],于415年译出,仅有汉译本流传下来。从翻译过程看来,《舍利弗阿毘昙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译本问世1600年来,在中国佛教界,与其他经论相比,相对受到冷落[6]

内容

编辑

本论的内容系解释诸法名义,并加以分类组织,其基本结构类似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与南传上座部的《分别论》,都是以本母(mātṛkā/mātikā,教义纲目)组织各品。按木村泰贤的历史分期,《舍利弗阿毘昙论》应属于“第三期:独立于契经之外的阿毘达磨论书”[7]。体裁同于说一切有部六足论中之集异门足论。计分四分三十三品:第一问分十品,第二非问分十一品,第三摄相应分二品,第四绪分十品[8]

本论的教理学说,似乎折衷种种部派的说法,虽和其它部派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内容也略有出入,例如与法蕴足论相比,缺少预流支、证净、圣种等三品;与品类足论辩千问品相比,缺少四证净、四圣种等二事;与巴利文分别论(Vibhanga)相比,则缺少有关法心(dhamma-hadaya)之论述[8][2]

考证

编辑

关于本论之成立、弘传,及其论旨与各部派之关系[8][2][7]

  • 大智度论卷二、部执异论疏与三论玄义等之说,舍利弗毗昙由犊子部弘传。据《三论玄义》,后来犊子部因嫌舍利弗毗昙不足,各各另外造论,分化成各部[9]椎尾辨匡日语椎尾弁匡认为昙摩耶舍所译的《舍利弗阿毘昙论》出自犊子部,不过善珠法师 (Thiên Châu) 举证说明《舍利弗阿毘昙论》不可能是犊子部。
  • 法华经玄赞卷一,则认为本论系正量部之教义。
  • 木村泰贤主张,由本论第二十七假心品之立论内容观之,与大众部所立之义相同,可能属于具有大众部色彩的分别说者。
  • 安德烈·巴罗水野弘元主张,由四分律说该部派的论藏为“四分”构成,以及本论采用法藏部独有的色界二十二天之说,应当属于法藏部

椎尾辨匡日语椎尾弁匡,主张本论之成立晚于公元前二世纪,但比法蕴论要早。安德烈·巴罗则推定本论成立年代,为公元前三世纪至一世纪之间[2]

印顺法师,认为本论的四分组织,合于阿毘达磨论的发展历程,可看出编集次第的遗痕。主张本论书的“摄相应分”与“绪分”,虽比说一切有部论古朴,但形成现有的论本,约与发智论品类论的时代相当[10]

本论主张无中有,并以日影喻论证此说[11]。此“日(光)影喻”恰好为主张中有,属于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所论难,称主张此说之论敌为“分别论者”[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 印顺.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分别”,本为阿毘达磨的标帜,上座系的独到学风。由于现在有派,自称“分别说者”,因而三世有派,渐形成“说一切有”,以为对立。分别说者虽是上座部中的现在有派,但是说一切有部的对立者,所以毘婆沙师,也泛指说一切有部以外的上座别系为分别论者。这样,犊子部也被称为分别论者了。或可以这样说:犊子部所宗奉的根本阿毘达磨,虽诵本不同,而与分别论者( 印度本土的,如法藏部等)一样,都是‘舍利弗阿毘达磨’ 
  2. ^ 2.0 2.1 2.2 2.3 水野弘元. 佛教文獻研究.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3. ^ 张慧芳. 《舍利弗阿毘曇論》安般念十六勝行詮釋之分析 (PDF). 法鼓佛学学报第.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7). 
  4. ^ 印顺. 印度之佛教.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今存之‘ 舍利弗毘昙’,多言五道,无我,与犊子系不尽合,与分别说系近。二系并用‘ 舍利弗毘昙’,而现存者,乃大陆分别说系之所诵也。其分别说系之南传锡兰者...近人勘七论中较古之‘分别论’等, 见其组织形式,与‘舍利弗阿毘昙’有类似者。 
  5. ^ 《高僧传》:“昙摩耶舍。此云法明。罽宾人...耶舍善诵毘婆沙律。人咸号为大毘婆沙。时年已八十五。徒众八十五人。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耶舍为说佛生缘起。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至义熙中来入长安。时姚兴僣号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礼异。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同气相求宛然若旧。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毘昙。”
  6. ^ 张慧芳. 《舍利弗阿毘曇論》入品與相應品關於 心所有法的規定 (PDF). 台大佛学研究.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9). 
  7. ^ 7.0 7.1 关则富. 從經到論:管窺印度佛教文獻史上的重大變遷. 成大历史学报. 2017. 
  8. ^ 8.0 8.1 8.2 舍利弗阿毘曇論. [永久失效链接]
  9. ^ 《三论玄义》:“次三百年中,从可住子部(犊子部)复出四部,以嫌舍利弗毗昙不足,更各各造论,取经中义足之,所执异故,故成四部:一法尚部,即旧昙无德部也。二贤乘部。三正量弟子部。四名密林部。”
  10. ^ 印顺.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11. ^ 舍利弗阿毘昙论:喻如影移日续,日移影续。影之与日,无有中间。如是最后识灭,初识续余道生,后识灭已,即受初识,无有中间。
  12. ^ 大毗婆沙论:又说过难证无中有。谓如影光,中无间隙,死有生有,应知亦然...问:“应理论者”云何释通“分别论者”所说过难,而说中有定有非无。答:彼所设难,不必须通。所以者何?非三藏故,世俗法异贤圣法异。不应引世俗法,而诘难贤圣法。若必须通,应说喻过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