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码子,又称花码草码商码柴码[1][2]等,简称码子,是种曾在中国民间流行的数字,源于苏州,由算筹演变而来。因为苏州码子易于学习,书写便捷,一串数字能连笔写出,而且写法如同珠算,可以配合算盘使用,曾经广泛使用于商业中,在账簿和发票等处均有使用。苏州码子现今中国大陆已几近绝迹,仅在港澳地区台湾街市[原创研究?]旧式茶餐厅[3]及中药房偶然可见。

苏州码子
20世纪初香港两家酒楼给客人的开支清单上可见到苏州码子的使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品)虽然清单是从右到左直写,但是苏州码子是从左到右横写。

历史

编辑
 
敦煌《算经》残卷(P.3349)中已经可见部分与现在“苏州码子”相同的符号,如“〦”或“丅”表示数字六、“〧”表示七等

苏州码子脱胎于算筹。一些类似的符号已经可以见于敦煌文书,但和后世柴码还有一定距离,如在敦煌文书算经和九九表(如S.930v.、P.3349等)中,“〦”或“丅”表示六,“〧”表示七,一到五条竖表示数字一至五等,此外在黑水城出土的西夏借粮契约和元代赋税文书中,也有符号记数的例子,因此有人认为,这类记数符号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使用已较广泛,它们与黑水城文书及宋代司马光潜虚》中的记数符号存在相关性。[4]

 
丁日昌《炮录》稿本,其中的数据多用柴码表示

花码由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同算筹一样,花码是十进位制计数系统。有别于算筹常用于数学和工程上,花码通常用在商业领域里,主要用途是速记。明万历年间刊行的徐心鲁盘珠算法》(1573年)中称之为“马子暗数”(其中5(〥)记作类似“孑”的形状),程大位的《算法統宗》(1592年)介绍了苏州码子,称之为“暗马式”和“暗子马数”。[5]苏州码子从明代起,为苏、杭一带采用,在民间流行了数百年后,最终为阿拉伯数字取代其地位。[6]明清的徽州文书中,也有许多使用“柴码”的。[1][2]近代时,电报的数码也有使用柴码抄录的。[7][8][9]

台湾称之为菁仔码(“菁仔”是指未加工的槟榔嫩果)、台湾码、番薯码、担柴码。

在1990年代之前,香港公共小型巴士普遍以此标示车资价钱,现时仍有少数路线仍以此标价[10]。香港小学数学课程中,将之称为中国古代数字[11]或中国数码,并于小学五年级授予有关用法。

符号

编辑
 
苏州码子的五及九,是算筹横式符号的草写。

花码使用特别符号来代表数字,符号是从南宋记录算筹的数码演变而来。

五至九的花码,是零至四的花码上各加一笔,代表五的短竖(参考算筹横式数码),也就是短竖加“〇”是“〥”(五),短竖加“一”是“〦”(六),短竖加“二”是“〧”(七),短竖加“三”是“〨”(八),短竖加“〤”(四)是“〩”(九)。

其中,五和九的花码“〥”“〩”变了形状,以方便书写。因为传统画圈是顺时针方向从右到左,花码“〥”应于右上角收笔。[12][13]注意数字六至八的花码“〦”“〧”“〨”,书写时第一笔应为短竖,不应写作斜点(即使偶有为之),从而避免误认为“二”“三”。

一二三的花码都是竖笔,为免这三个花码相连时混淆,用横笔“一二三”与竖笔花码相间,第一个数字用竖笔,第二个用横笔,第三个用竖笔,如此类推。比如,“二一”花码作“〢一”,不用“〢〡”,避免与“〣”混淆,又如“四三一二”作“〤〣一〢”,“一九二二”作“〡〩〢二”。

数字
花码


算筹横式                    
算筹直式                    

记数法

编辑

苏州码子是进位制记数系统,以位置表示大小。记数符号写成两行,首行记数值,第二行记量级计量单位

例一:

  • 〤〇〢二十元

第一行记载的是数目之数值,“〤〇〢二”代表4.022。第二行记载数目之数量级和计量单位。此处数量级是十,代表第一行的第一位数字之数量级是十位。换言之,这数字是“4.022 × 10元 = 40.22元”,或“四十元二角二分”。

例二:

  • 〨〥千斤

第一行“〨〥”代表8.5,第二行记数量级为千,表示第一行第一位数字的数量级是千位,因此这数字是“8.5 × 1000斤”,等于“8500斤”。因为数量级已经表明,故此可以不写末尾的“〇”,正如数目的读法“八千五百”也省略末尾的零,甚至可直接读作“八千五”。

如果数量级是一,将数量级省去。如果数量级是万,为求简便,用笔画简单的俗字“万”表示,不用“萬”。[14]同样地,当计量单位是“毫”时,用“毛”字代替,还有一些计量单位也有简笔记法。例如:

例三:

  • 〣〤〢万元

例四:

  • 〩〨

例三是“34200元”,例四是“9.8毫”。

如果第一行只有一个数字,可以选择将数量级记在右旁;当数量级为一时,可以将计量单位记在右旁。

例五:

  • 〤十

例六:

  • 〧尺

例五“40元”只有一个数字“〤”,将“十”字记在右旁(也可以在“〤”后添上“〇”,下行写“十元”):〤〇十元。例六“7尺”只有一个个位数字,将单位“尺”记在右旁。

虽然传统汉文是直行书写,但花码不用直写,而是沿用了算筹由左至右的横向记法,与算盘相同。[14]因此,很多时候花码写得窄长而紧密。 此计数系统与科学记数法很相近。

“10元”写法,商用可简作“十元”,一般写法是上行写“〡〇”,下行对应写作“十元”,即:〡〇十元

其它地域的使用

编辑
 
1889年日本出版书籍中的“诸商人通用符帐”部分,其中所记“药种商”所用的符号即苏州码子,其中5(〥)为“孑”形
 
1909年日本出版的《帝国实用宝典》中的“诸商人通用符帐”部分,其中所记“药种、砂糖”商人所用的符号即苏州码子,其中5(〥)为“孑”形

苏州码子也在江户时代曾传至日本,被称为“阿兰陀符帐”(《算用万取集日记》),后简称“符帐”,如明治维新后的1893年出版的《诸商人通用符帐》中,在药商一项中有此种数码,其中5记作类似“子”的形状。[15]

琉球,苏州码子被称作“苏州码”(すうちうま、スーチューマ),有时也用汉字表记为“琉球数码”、“数筹码“、”数珠码”等,主要在账簿中使用。[16][17][18]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苏州码的使用逐渐消失。在冲绳语的俗语中,“苏州码话”(スーチューマー グトゥ)意为“不能理解的话”、“写得不好看的文字”。[17]

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连续剧《神探夏洛克》,将苏州码子充作该剧首季第2集《盲眼的银行家》中的神秘符号,但是误以竖写表达(例如:剧集中路边小贩的价钱牌用竖写,实际只用横写)。

图集

编辑

信息化

编辑

Unicode编码

编辑

花码一至九的符号已经被加入Unicode,字符码址从U+3021到U+3029。

数字 苏州码子 替代使用的汉字
字符 码址 字符 码址
0   U+3007
1 U+3021 U+4E00
2 U+3022 U+4E8C
3 U+3023 U+4E09
4 U+3024  
5 U+3025
6 U+3026
7 U+3027
8 U+3028
9 U+3029

此外,花码十、二十、三十(即“〸〹〺”)后来也被加入Unicode中。但由于在旧版里不支援,结果不少时候会借用汉字。

数字 苏州码子 替代使用的汉字
字符 码址 字符 码址
10 U+3038 U+5341
20 U+3039 U+5344
30 U+303A U+5345

“杭州数字”

编辑

苏州码子由Unicode 1.1版本加入Unicode标准,当时被误解为杭州风格。Unicode 4.0版本的勘误表认出了此误解[20]

The Suzhou numerals (Chinese su1zhou1ma3zi) are special numeric forms used by traders to display the prices of goods. The use of "HANGZHOU" in the names is a misnomer.

Unicode标准文献中,所有关于“杭州”的错误都已经被修正成“苏州”,但是为了稳定,Unicode不允许对字符名称的改变,所以字符名称中的“杭州数字”也就将错就错了。[21]字符名称被有些软件作为唯一标识符,修改会造成向后兼容问题。

关于这个误命名的应用之广泛,甚至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0年出品的福尔摩斯改编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中的《盲眼的银行家》里都得以体现:苏州码子大量以“杭州”之名,作为该剧第一季第二集的关键线索,穿插其间。

相关标准

编辑

中国大陆GB 2312标准未收录苏州码子相关的符号。GB 18030标准由于是一种Unicode变换格式,所以也收录了Unicode中与苏州码子相关的符号。

台湾Big5CNS 11643收录了苏州码子中的1到9、10、20和30,其中1到3为纵式。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刘道胜. 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12: 102. ISBN 978-7-212-03288-3. 
  2. ^ 2.0 2.1 刘建生; 燕红忠; 张喜琴. 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2.08: 667. ISBN 9787807675266. 
  3. ^ 《蘋果》直擊 茶餐廳收費「一國兩制」旅客貴港人六成. 苹果日报. 2011-07-30 [2011-08-01]. 尖沙嘴一间茶餐厅以不同价钱收取不同类型顾客费用。给旅客看的餐牌以阿拉伯数字标价,价格比以传统花码标价给本地食客看的餐牌为高。 
  4. ^ 张小虎. 敦煌算经九九表探析.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32 (2): 1–6. 
  5. ^ 新編直指算法統宗一第50頁.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15-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6. ^ 毕, 志夫. 被遺忘的中國傳統文化"蘇州碼子".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网站. 2010-02-02 [2011-01-01]. [永久失效链接]
  7. ^ 陈国安,钱万里,王国平 等 (编). 无锡国专史料选辑.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12-01. ISBN 9787567203761. 
  8. ^ 海上寻梦,一场奇妙时光之旅.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9. ^ 1912年柴码抄录电报.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10. ^ 【紅Van集體回憶】「〤〥」花碼價錢牌 你知落車俾幾錢?. 香港01. 2016年12月7日 [2016年1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31日). 
  11. ^ 小学数学课程指引2000 - 建议增润项目的学习重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局,2000年
  12. ^ 钱宝琮. 中國算學史上卷. 北平: 国立中央研究院. 民国21年: 页113. 
  13. ^ 钱宝琮. 中國數學史話.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年: 页109. 
  14. ^ 14.0 14.1 Samuel Wells Williams (卫三畏). 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 5th ed. Hongkong: A. Shortrede & Co. 1863: 277–278. 
  15. ^ 城地茂; 刘伯雯; 张澔. 宋元明代数学書と「阿蘭陀符帳」:蘇州号碼の日本伝来 (PDF). 数理解析研究所讲究录. 2011, (1739): 128-137. 
  16. ^ 数学史研究 通卷194号(2007) (PDF): 34 http://www.wasan.jp/sugakusipdf/194.pdf.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7. ^ 17.0 17.1 Silvia Tartarini. 古琉球における文字の導入・使用について (PDF). 桜美林论集. 2009-01-01, (36): 37-49 [2024-06-24]. 
  18. ^ 笹原宏之. 漢字の現在 第248回 「琉球」の文字. 三省堂 ことばのコラム. [2024-06-24]. 
  19. ^ 搜查線:〡〤〨傳統花碼字 你又識幾多?. 东方日报. 2016-05-25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0. ^ Freytag, Asmus; Rick McGowan and Ken Whistler. UTN #27: Known anomalies in Unicode Character Names. Technical Notes. Unicode Consortium. 2006-05-08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7). 
  21. ^ Name Stability. Unicode Character Encoding Stability Policy. Unicode Consortium. 2008-02-28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