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威·玛姆斯汀
英格威·约翰·玛姆斯汀(瑞典语:Yngwie Johann Malmsteen, 1963年6月30日-)是瑞典国宝级吉他手、作曲家,原名拉尔斯·约翰·英格维·兰纳贝克(瑞典语:Lars Johan Yngve Lannerbäck)[1]。他的新古典金属吉他演奏风格,开创先河,对新古典乐作出的贡献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极大。
英格威·玛姆斯汀 Yngwie Malmsteen | |
---|---|
歌手 | |
昵称 | Yngwie J. Malmsteen |
出生 | Lars Johan Yngve Lannerbäck 拉尔斯·约翰·英格维·兰纳贝克 1963年6月30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 |
职业 | 音乐家、吉他手、制作人 |
音乐类型 | 新古典金属、力量金属、速度金属、重金属、硬摇滚 |
演奏乐器 | 吉他、贝斯、键盘、歌唱、西塔琴、大提琴 |
活跃年代 | 1978年 - 现在 |
唱片公司 | 宝丽多、宝丽金、Elektra Records、Rising Force Records |
网站 | 官方网站 |
相关团体 | Steeler、Alcatrazz、Rising Force、G3 |
著名乐器 | |
Yngwie Malmsteen Stratocaster |
早年生活
编辑1963年6月30日玛姆斯汀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个音乐家庭的第三个孩子[2]。玛姆斯汀表示,吉米·罕醉克斯对他没有音乐上的影响,也无助于他的弹奏风格,但在看过1970年9月18日的电视节目,其中罕醉克斯砸烂、并烧毁他的吉他令玛姆斯汀觉得:“这真的很酷。”[3]引用他的官方网站描述,“罕醉克斯去世那天,吉他手英格威诞生了。”[4]
名字由来
编辑十二岁那年,他以母亲的娘家姓“Malmsten”作为他的姓氏,稍微改变为“Malmsteen”(玛姆斯汀),并改变了他的第三组名字“Yngve”为“Yngwie”(英格威)[5]。他十岁的时候建立了他的第一支乐队地球上的轨迹(英语:Track on Earth),成员包括一位学校的朋友。他少年时深受古典音乐影响,尤其是十九世纪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帕格尼尼[6],后来他发现了影响他最深的吉他手瑞奇·布莱克摩尔。他表示乌里·乔恩·罗斯和布赖恩·梅对其音乐风格亦造成影响。
音乐事业
编辑入行初期
编辑1982年初,当时玛姆斯汀十八岁,Shrapnel Records的迈克·瓦尼在听过他1978年的样本演奏“Demo Powerhouse”之后,带玛姆斯汀到了美国[7]。早期参与金属乐队钢铁人(英语:Steeler),于1983年发布同名专辑《Steeler》,初试啼声。后来出现在Graham Bonnet的乐队Alcatrazz作为主音吉他手,1983年推出首张专辑《No Parole from Rock 'n' Roll》,及于1984年发布现场专辑《Live Sentence》[8],同年玛姆斯汀发布了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Rising Force》。[9]
全盛时期
编辑《Rising Force》赢得了《吉他手》杂志“最佳摇滚专辑奖”,和葛莱美一项提名“最佳摇滚乐器演奏奖”,它在美国“告示牌排行榜”上到第60位。他的乐队被称为英格威·玛姆斯汀崛起的力量(英语:Yngwie J. Malmsteen's Rising Force),于1985年发布《Marching Out》专辑。1988年4月,他发表了第四张专辑《Odyssey》,这是他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专辑,其中的单曲《Heaven Tonight》大受欢迎[10]。后来玛姆斯汀于苏联(现今俄罗斯)演出,记录演唱实况并于1989年发布《Trial by Fire: Live in Leningrad》专辑。玛姆斯汀的的新古典金属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为一些吉他手所喜爱。1986年,玛姆斯汀的签名Fender Stratocaster吉他开始生产[11],使他成为第一位音乐家拥有这份荣耀。
事业后期
编辑九十年代初,玛姆斯汀发布了《Eclipse》专辑(1990年)、《英格威·玛姆斯汀精选集》(1991年),《Fire & Ice》专辑(1992年)和《The Seventh Sign》专辑(1994年)。尽管他在欧洲和亚洲持续成功,新古典金属乐派在美国已经不是潮流。2003年,英格威·玛姆斯汀和乔·沙翠亚尼及史提芬·范组成明星组合G3,三名吉他手于世界各地巡回演出[12]。至2015年,玛姆斯汀仍然制作专辑及巡回演唱。
个人专辑
编辑年份 | 标题 | 专辑细节 | 排行榜位置 | |||
---|---|---|---|---|---|---|
瑞典 | 日本 | 美国 | 英国 | |||
1984 | Rising Force | 发布日期: 1984年3月5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14 | 19 | 60 | — |
1985 | Marching Out | 发布日期: 1985年9月3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9 | 18 | 54 | — |
1986 | Trilogy | 发布日期: 1986年11月4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18 | 16 | 44 | — |
1988 | Odyssey | 发布日期: 1988年4月8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7 | 19 | 40 | 27 |
1989 | Trial by Fire: Live in Leningrad | 发布日期: 1989年10月12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 | 20 | — | 65 |
1990 | Eclipse | 发布日期: 1990年4月20日 厂牌: 宝丽多唱片 |
12 | 11 | 112 | 43 |
1992 | Fire & Ice | 发布日期: 1992年2月7日 厂牌: Elektra Records |
11 | 1 | 121 | 57 |
1994 | The Seventh Sign | 发布日期: 1994年5月9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11 | 2 | — | — |
1994 | I Can't Wait (迷你专辑) |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21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 | 25 | — | — |
1995 | Magnum Opus | 发布日期: 1995年10月17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17 | 9 | — | — |
1996 | Inspiration | 发布日期: 1996年10月14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35 | 9 | — | — |
1997 | Facing the Animal | 发布日期: 1997年2月23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39 | 4 | — | — |
1998 | Concerto Suite for Electric Guitar and Orchestra | 发布日期: 1998年6月30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 | 10 | — | — |
1999 | Alchemy |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23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 | 11 | — | — |
2000 | War to End All Wars | 发布日期: 2000年11月7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 | 20 | — | — |
2002 | Attack!! | 发布日期: 2000年11月7日 厂牌: 波丽佳音 |
— | 17 | — | — |
2005 | Unleash the Fury | 发布日期: 2005年7月26日 厂牌: 环球唱片 |
— | 23 | — | — |
2008 | Perpetual Flame |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23日 厂牌: Rising Force |
52 | 15 | — | — |
2009 | Angels of Love |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10日 厂牌: Rising Force |
52 | 55 | — | — |
2010 | Relentless | 发布日期: 2010年11月23日 厂牌: Rising Force |
— | 40 | — | — |
2012 | Spellbound |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5日 厂牌: Rising Force |
— | 40 | — | |
2019 | Blue Lightning |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29日 厂牌: Mascot |
— | — | 35 | 80[13] |
2021 | Parabellum |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3日 厂牌: Music Theories Recordings/Mascot Label Group |
— | — | 22 | 89[13] |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Birth name of Yngwie Malmsteen, Liveleak,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Yngwie Malmsteen FAQ. Web.archive.org.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Jimi Hendrix burns and smashs a guitar, Open Culture,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The official website for Yngwie Malmsteen. Yngwiemalmsteen.com.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 ^ Yngwie Malmsteen, Liveleak,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Yngwie Malmsteen Pays Tribute to the World's First Shredder, Niccolo Paganini. Guitar World. 2012-04-27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 1978 Powerhouse (Demo) released, Metal Storm,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Yngwie Malmsteen discusses his roots, Guitar World, retri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 ^ Yngwie J. Malmsteen's Rising Force, Discogs,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 ^ The Yngwie Malmsteen Collection, metal-archives.com, retrie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 ^ Fender Signature Stratocaster, Fender, retrieved on 8 May 2015.[失效链接]
- ^ Steve Vai, Joe Satriani and Yngwie Malmsteen Discuss the 2003 G3 Tour, Guitar World, retrived on 8 May 2015..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 ^ 13.0 13.1 Yngwie Malmsteen. Billboard. [27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格威·玛姆斯汀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