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因哈德·舍尔

(重定向自萊茵哈特·舍爾

莱因哈特·舍尔(德语:Reinhard Scheer,1863年9月30日—1928年11月26日)是一名德意志帝国海军将领,最高军衔为海军上将,由于其治军严明与相应的外表,在海军中有着“铁面人”之称[1]。舍尔于1879年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海军,并逐步晋升,指挥过巡洋舰战列舰,还曾担任过高级参谋职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舍尔是“公海舰队第二分舰队司令。之后又奉命指挥由军中最新、最强大的战列舰所组成的第三分舰队。1916年1月,舍尔晋升为海军上将,任“公海舰队”司令,并于任上的同年5月31日至6月1日指挥德军参与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日德兰海战

莱因哈特·舍尔
Reinhard Scheer
昵称铁面人
出生1863年9月30日
普鲁士汉诺瓦省奥伯恩基兴
逝世1928年11月26日(1928岁—11—26)(65岁)
德国巴伐利亚马克特雷德维茨
效命德意志帝国
军种德意志帝国海军
服役年份1879年至1918年
军衔海军上将
统率公海舰队
海军参谋本部
海战指挥部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功勋勋章

战役结束后,舍尔加入呼吁对协约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的集团,并最终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许可。1918年8月,舍尔任海军参谋长,由海军上将弗朗兹·冯·希佩尔接替其“公海舰队”司令职务。两人还策划了一场针对英国大舰队的最后决战,但饱受战争之苦的水兵获悉后发动兵变,使得决战计划被迫放弃,也进而导致得国内暴动、战争结束后,舍尔也在之后宣布退休。

1919年,舍尔撰写了他的回忆录,1925年又写了自传。1928年11月26日,舍尔于马克特雷德维茨去世,并被安葬在魏玛市立公墓。1930年代,舍尔的姓氏被用于新造的海军巡洋舰——“舍尔将军号”以兹纪念。

早期生涯

编辑

舍尔出生于现今下萨克森州奥伯恩基兴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由于德意志帝国海军主要由富裕家庭主导,此一出身曾一度对仕途构成障碍[3]

1879年4月22日,15岁的舍尔加入海军,其分发后第一个海上任务是在风帆护卫舰“尼俄伯号德语SMS Niobe (1849)”上服役,其首次巡航从1879年6月持续到9月,在此期间舍尔接受了领航与工程方面的训练。返回德国后,舍尔被分配到基尔海军学校继续接受军官培训,尽管在1879年的学员评价中仅获得了“满意”,但在次年的海上学员考试中获得了班上第二高的成绩。海军学校毕业后,舍尔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特别培训课程,专攻炮术、鱼雷战和步兵训练。随后,他被分配到炮术训练舰“声望号”[2]。舍尔曾短暂被分配到铁甲舰“腓特烈·卡尔号”。最后一年,他在护卫舰“赫塔号”服役,并随舰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访问了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横滨神户长崎以及中国上海[4]

其后舍尔被调至东非分舰队,并于1884年至1886年随着该舰队进行首次巡航,他被分配到护卫舰“俾斯麦号”,于该舰服役期间晋升少尉。他在非洲也结识了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后来担任“公海舰队”指挥官的亨宁·冯·霍尔岑多夫[4]。1884年12月,舍尔还参与了一次登陆行动,镇压了一名亲英的当地酋长[5]

1886年返回德国后,舍尔参加了在护卫舰“布吕歇尔号”上举行的鱼雷训练(1888年1月至5月)。1888年5月,舍尔重返东非分舰队,担任“索菲号”护卫舰上的鱼雷官。这次巡航持续到1890年初夏,之后舍尔返回德国成为基尔鱼雷研究司令部的教官,并在此期间以鱼雷专家的身份颇有盛名。基尔服役期间,舍尔还结识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并因其专业知识而受到提尔皮茨的关注。1897年,提尔皮茨升为国家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随即调任舍尔进入鱼雷部门工作[4]

舍尔其后晋升少校,并指挥轻巡洋舰“瞪羚号[1]。1905年,舍尔晋升为海军上校,后于1907年开始指挥“阿尔萨斯号”战列舰,为时两年[6]。1909年12月1日,曾有一份报告建议晋升舍尔,后者随后便成为“公海舰队”司令霍尔岑多夫的参谋长[7],并于防护巡洋舰“威廉王妃号”上担任该职[8],自担任霍尔岑多夫参谋长后不到六个月,舍尔便晋升为掌旗官。舍尔担任“公海舰队”参谋长至1911年末,其后又被调回提尔皮茨国家海军办公室,后任海军总办公室室长至1912年[7]。该职务结束后,舍尔重返海上指挥职位,于1913年1月担任“公海舰队”第二分舰队司令,下辖6艘战列舰[9]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

1913年12月9日,舍尔晋升为海军中将,并持续指挥第二分舰队直至1915年1月。其后,他接掌第三舰队[10],该分队由德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包括“皇帝级”和“国王级”无畏舰[11]。舍尔主张对英国沿海发动袭击,以引诱数量上占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部分舰队出击,再由德军舰队予以歼灭。舍尔还对“公海舰队”司令腓特烈·冯·英格诺尔颇有微词,认为其出手过于谨慎[10]

在德军舰队轰炸炮轰哈特尔浦、惠特比与斯卡伯勒英语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后,英格诺尔撤退而未能攻击实力较弱的英国分舰队,舍尔对此评论道:“(英格诺尔)使我们失去按照原计划迎击敌方特定分舰队的机会,事实证明此一计划是正确的[10]。”在1915年1月的多格尔沙洲海战中,“布吕歇尔号”沉没,使德皇在2月2日解除英格诺尔的职务[12]胡戈·冯·波尔上将继任“公海舰队”司令,该人行事极其谨慎,在1915年剩余时间里仅执行了五次无效的舰队行动,所有行动都未超过距黑尔戈兰岛120海里的范围[13]

“公海舰队”司令

编辑

1916年1月18日,舍尔接替因病无法继续任职的波尔成为新任“公海舰队”司令[14],其后撰写了《北海海战指导原则》,计划为透过增加潜艇活动、齐柏林飞船袭击以及加强舰队出击来对英军“大舰队”施压,迫使后者放弃远程封锁,不得不出击攻击德国舰队。1916年2月23日,威廉二世批准了该备忘录,使舍尔得以更积极地运用舰队[15]

在威廉二世于1916年4月24日禁止无限制潜艇战后,舍尔命令所有在大西洋的潜艇返回德国并放弃对商船的袭击[16],打算将潜艇部署在英国主要海军基地附近,以支援舰队行动。当弗朗兹·冯·希佩尔中将指挥的第1侦察集群战列巡洋舰进行轰炸时,潜艇将拦截离港的英军舰队[17],舍尔原计划于5月17日发动这次行动,但由于一个月前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受损,加上第三分舰队多艘战列舰冷凝器出现故障,计划被延后,直到5月31日才进行[18]

日德兰海战

编辑

1916年5月31日凌晨,舍尔的舰队包括16艘无畏舰、6艘前无畏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鱼雷艇,从翡翠湾出发。舰队与希佩尔的5艘战列巡洋舰及其支援巡洋舰和鱼雷艇同行[19]。英国海军情资部门“40号室”截获并破译了德军无线电通讯,获悉本次行动的计划,因此英军“大舰队”于前一夜出动,兵力包括约28艘无畏舰和9艘战列巡洋舰,旨在截断并摧毁“公海舰队”[20]

协调世界时16点,两支战列巡洋舰队相遇,并开始向南方展开炮战,向舍尔的主力舰队逼近[21]。在达到“公海舰队”所在地后,英军战列巡洋舰舰队司令大卫·贝蒂将舰队转向北方,试图引诱德军靠近由约翰·杰利科上将指挥的“大舰队”[22]。在向北方撤退的过程中,舍尔的先导舰与英国第5战列舰分队英语5th Battle Squadron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交战[23]。18点30分,“大舰队”抵达战场,开始部署到可以从东北方向形成“T字头”有利阵位。舍尔为将舰队逃出其不利位置,下令全队向西南进行16点钟方向的转向[24]。18点55分,舍尔决定再进行一次16点钟转向,并对英军发起攻击[25],他后来解释此举的理由:[25]

当时时间还太早,不能采用“夜间巡航命令”。敌军可能迫使我们在天黑前决战,可能扼杀我们的主动权,最终可能切断我们返回德意志湾的路径。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是发起二次进攻,不计代价地对敌人施加二次打击……这也是最后一次帮助被集火的“威斯巴登号”的尝试,至少也要救助其船员。

然而这次机动再次将舍尔置于危险境地,杰利科已经转向南方,再次形成T字有利阵位[26]。舍尔随后进行了第三次16点钟方向的转向,由希佩尔受到重创的战列巡洋舰队掩护[27]。随后,舍尔下令舰队进入夜间巡航队形,并于23点40分完成[28]。随后舍尔的战列舰与杰利科的驱逐舰护卫队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但德军成功突破驱逐舰舰队并朝向角礁英语Horns Rev退却[29]。6月1日13点至14点45分间,“公海舰队”抵达翡翠湾,舍尔命令无损的第一分舰队战列舰驻守在翡翠湾外海,而“皇帝级”战列舰则留在威廉港附近待命[30]

日德兰海战后

编辑

战斗结束后,舍尔向德皇提交了对本次海战的评估报告,强烈主张恢复无限制潜艇战,认为这是击败英国的唯一选择。舍尔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与海军指挥层辩驳此事[31],最终无限制潜艇战于1917年2月恢复[32]。尽管舍尔坚信只有潜艇能打败英国,但仍然继续利用水面舰队。1916年8月18日至19日,“公海舰队”再次出动,试图引诱贝蒂的战列巡洋舰。然而,英军再次截获了德军的通讯,“大舰队”再次出击。不过这次舍尔的侦察发挥了作用,提前获悉“大舰队”正在逼近的消息,得以及时回撤[33]。1917年下旬,舍尔开始使用轻型部队突袭北海的英国护航船队,此举迫使英军调配战列舰为其护航,为舍尔提供消灭“大舰队”被分出去的几艘战列舰之机会[34]。1918年4月23日,舍尔派遣整个“公海舰队”前往拦截其中一支护航船队,但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多次穿过护航船队的航线却未发现任何船只;后来得知德军情报部门错估了船队离开英国的日期,舰队只得于19点前返回抵达北海基地[35]

海军参谋长

编辑

1918年8月11日,舍尔被晋升为海军参谋长,弗朗茨·冯·希佩尔则继任“公海舰队”司令[36]。隔日,舍尔与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和埃里希·鲁登道夫上将会面,讨论不断恶化的战局。三人一致认为,在德国陆军已被迫转入防御的情势下,潜艇战是取胜的唯一希望[37]。舍尔随后呼吁制定紧急计划以大幅增加潜艇产能,规定1918年最后一季度每月至少增加16艘潜艇,这一数字在1919年第三季度应增至每月至少30艘[38],计划总共要求建造376到450艘新潜艇。然而,德国海军历史学家霍尔格·赫韦格认为该计划只是一项“旨在对内外产生影响的大规模宣传”[39]

10月,在战争即将失败的情况下,舍尔和希佩尔提出发动一次最终舰队决战计划——“第19号作战令”,海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地尽可能对英军造成损害,以使德国在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40]。计划涉及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两次同时攻击,一次针对佛兰德,另一次针对泰晤士河口的船只;五艘战列巡洋舰将支援泰晤士河攻击,而无畏舰则留在佛兰德附近。两次攻击后,舰队将集中在荷兰海岸附近,与“大舰队”展开决战。然而,当舰队在威廉港集结时,厌战的水兵们开始大规模逃亡[41]。当“冯·德·坦恩号”和“德夫林格号”通过将威廉港内港与外港分隔的水闸时,约有300名来自这两艘船的船员翻过舷侧逃走[42]。1918年10月24日,舍尔下令舰队从威廉港出航。从10月29日晚上开始,几艘战列舰上的水手兵变;第三舰队的3艘战列舰拒绝起锚,“图林根号”和“黑尔戈兰号”战列舰上还发生了破坏行为。在面对公开叛乱的情况下,出航命令被撤销,行动取消[43],而为镇压兵变,“公海舰队”分队被勒令解散[42]

战后

编辑
 
1928年11月,舍尔的葬礼

战后舍尔于1919年撰写关于大战的回忆录[44]。1920年10月,一名窃贼闯入舍尔的住所,杀害其妻艾米莉(Emillie)、女佣,打伤女儿埃尔塞(Else),随后该人于地下室自杀。事件发生后,舍尔隐居起来[45],他后来撰写了自传《从帆船到潜艇》(Vom Segelschiff zum U-Boot),于1925年11月6日出版[46]

1928年,舍尔接受邀请,预计将前往英国会见在日德兰海战中的对手——约翰·拉什沃思·杰利科元帅,然而行前舍尔便于马克特雷德维茨去世,终年65岁。舍尔被埋葬于魏玛的市政公墓[45],墓碑上写着:“海军上将莱因哈特·舍尔在此安眠”(hier ruht admiral reinhard scheer),并计有生卒年月日、其旗帜金属饰片以及“斯卡格拉克”(skagerrak,日德兰海战的德语名称)一词[47]

1933年,魏玛共和国国防军的新式军舰——舍尔将军号装甲舰是以舍尔命名,由其女玛丽安(Marianne)主持为舰只命名德语Schiffstaufe[48]

荣誉

编辑
德国荣誉
外国荣誉

注脚

编辑
  1. ^ 1.0 1.1 Herwig(1980年),第139页
  2. ^ 2.0 2.1 Sweetman(1997年),第389页
  3. ^ Tarrant(1995年),第49页
  4. ^ 4.0 4.1 4.2 Sweetman(1997年),第390页
  5. ^ Sandler(2002年),第318页
  6. ^ Sweetman(1997年),第391-392页
  7. ^ 7.0 7.1 Sweetman(1997年),第392页
  8. ^ Massie(2004年),第554页
  9. ^ Sweetman(1997年),第392-393页
  10. ^ 10.0 10.1 10.2 Sweetman(1997年),第393页
  11. ^ Tarrant(1995年),第286页
  12. ^ Tarrant(1995年),第43页
  13. ^ Tarrant(1995年),第43-44页
  14. ^ Sweetman(1997年),第394页
  15. ^ Tarrant(1995年),第50页
  16. ^ Karau(2003年),第65页
  17. ^ Tarrant(1995年),第55页
  18. ^ Tarrant(1995年),第55-56页
  19. ^ Tarrant(1995年),第62页
  20. ^ Tarrant(1995年),第63-64页
  21. ^ Campbell(1998年),第34页
  22. ^ Bennett(2006年),第73页
  23. ^ Tarrant(1995年),第116页
  24. ^ Tarrant(1995年),第153页
  25. ^ 25.0 25.1 Tarrant(1995年),第165页
  26. ^ Bennett(2006年),第106页
  27. ^ Tarrant(1995年),第177-181页
  28. ^ Campbell(1998年),第275页
  29. ^ Campbell(1998年),第274页
  30. ^ Tarrant(1995年),第263页
  31. ^ Scheer(1920年),第246页
  32. ^ Scheer(1920年),第248页
  33. ^ Massie(2004年),第682-683页
  34. ^ Massie(2004年),第747页
  35. ^ Massie(2004年),第748页
  36. ^ Scheer(1920年),第332-333页
  37. ^ Scheer(1920年),第333页
  38. ^ Scheer(1920年),第334页
  39. ^ Herwig(1980年),第222页
  40. ^ Tarrant(1995年),第280-281页
  41. ^ Massie(2004年),第774页
  42. ^ 42.0 42.1 Massie(2004年),第775页
  43. ^ Tarrant(1995年),第281-282页
  44. ^ Sweetman(1997年),第401页
  45. ^ 45.0 45.1 Butler(2006年),第221页
  46. ^ Grange(2008年),第208页
  47. ^ Dodge, Russ. Reinhard Scheer. Findagrave.com. 2003-09-23 [201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2). 
  48. ^ Williamson(2003年),第32页
  49. ^ 49.0 49.1 Ritter-orden, Hof- und Staatshandbuch der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n Monarchie, Vienna: Druck und Verlag der K.K. Hof- und Staatsdruckerei: 75, 265, 1918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参考文献

编辑
  • Bennett, Geoffrey. The Battle of Jutland. London: Pen and Sword Military Classics. 2006. ISBN 1-84415-300-2 (英语). 
  • Butler, Daniel Allen. Distant victory: the Battle of Jutland and the Allied triumph in the First World War.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ISBN 9780275990732 (英语). 
  •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英语). 
  • Grange, William. Cultural Chronicle of the Weimar Republic.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ISBN 9780810859678 (英语).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Books.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英语). 
  • Karau, Mark D. "Wielding the Dagger": The MarineKorps Flandern and the German War Effort, 1914-1918.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 ISBN 9780313324758 (英语). 
  • Marder, Arthur. From the Dreadnought to Scapa Flow (5 Vol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1970 (英语). 
  • Massie, Robert K. Castles of Steel: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Winning of the Great War at Sea. London: Jonathan Cape. 2004. ISBN 0224 040928 (英语). 
  • Sandler, Stanley. Ground Warfare: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Volume 1. ABC-CLIO. 2002. ISBN 9781576073445 (英语). 
  • Scheer, Reinhard. Germany's High Seas Fleet in the World War. Cassell and Company, ltd. 1920 (英语). 
  • Sweetman, Jack. The Great Admirals: Command at Sea, 1587-194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0870212291 (英语).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1995. ISBN 0-304-35848-7 (英语). 
  • Williamson, Gordon. German Pocket Battleships 1939-4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5013 (英语). 
军职
前任:
胡戈·冯·波尔
公海舰队司令
1916年1月23日至1918年8月
继任:
弗朗兹·冯·希佩尔
前任:
亨宁·冯·霍尔岑多夫
海军参谋本部部长
1918年8月11日至1918年11月14日
继任:
单位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