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战争(德语:Sachsenkriege、法语:Guerre des Saxons)指公元772年开始至公元804年结束,由查理大帝统治的法兰克王国萨克森人之间持续了三十年以上的战争[1]

萨克森战争

公元481至814年法兰克王国的领土
日期8至9世纪
地点
结果 法兰克王国吞并萨克森人统治的土地;萨克森人转奉基督教
参战方
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人
指挥官与领导者
查理大帝
张伯伦·阿道吉赛尔 
康斯特布尔·盖罗 
巴拉丁·沃拉德伯爵 
狄奥多里克伯爵 
维杜金德英语Widukind 投降

萨克森人的社会 编辑

萨克森人在著于前1世纪的‘高卢战记’(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以及著于1世纪的‘日耳曼尼亚志’(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陀)都有相关记录,但直到2世纪中期的史书上才开始出现他们的记载。原先仅在德国北部的荷尔斯泰因地方西南部一带居住,在2世纪到4世纪之间,其居住范围开始扩大,到了4世纪后半至5世纪时,一部分萨克森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登陆大不列颠岛,成为今日英国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祖先。在6世纪初期,萨克森人的势力范围达到了莱茵河一带。在7世纪末期吸纳了大量部族后,其势力范围更是扩张至包含易北河埃姆斯河及之间的广泛区域。

萨克森人的社会由贵族、自由民及解放奴隶所组成,与其他的日耳曼部落不同,并不禁止贵族与其他身份的人通婚。6世纪后半,因萨克森人法兰克人之间的对抗开始激化,而导致萨克森人在政治上的进一步统合,与全体部族有关的议题在威悉河河畔的马尔库洛召开。在宗教方面,与法兰克人哥特人不同,他们并不接受基督教,而持续传统信仰。

萨克森战争第一阶段 编辑

法兰克王国对萨克森人的冲突始于查理大帝的父亲矮子丕平。他于公元738年,在墨洛温王朝时代担任宫相时,便因领土扩张与基督教的传教,而与不愿改宗的萨克森人有着持续的冲突。法兰克王国的法兰克人沿着莱茵河支流美茵河殖民德意志地区,这也是日后的东法兰克王国的雏形

公元772年,查理大帝率军出征萨克森人,并破坏了萨克森人的圣树依尔米斯尔,漫长血腥的萨克森战争由此爆发。查理大帝先后对萨克森人发起了八次远征,因法兰克王国占有军事上的优势,因此陆续有萨克森贵族投入旗下。

公元777年,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双方的贵族共同召开联合会议,这也是萨克森王维杜金德英语Widukind初次被记载在文献上。维杜金德逃亡至当时丹麦人的国家,并获得丹麦王的庇护以对抗法兰克王国。

公元778年,查理大帝转战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同年,维杜金德回到萨克森,率领萨克森部族突袭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并大肆掠夺,但查理大帝回国后,情况急转直下。每当查理大帝与维杜金德交战后,便有大量的萨克森人遭到处刑[1]

公元779年夏,查理大帝再次进入萨克森并征服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英格里亚西发利亚。他将这片土地划分为传教区和法兰克伯爵领地。

萨克森战争中期 编辑

公元780年,查理大帝率军进攻易北河流域,并建造马德堡哈雷两座城寨,随后他自己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洗劫,之后查理大帝回到意大利,780年到782年,这片土地的萨克森人没有再发动起义。

公元782年,查理大帝在威悉河支流阿勒尔河河畔的费尔登,屠杀4,500名萨克森俘虏[2],此被查理大帝邀请来担任宫廷教师的英格兰学者阿尔琴所记录。查理曼大帝的举动,激起了附近的波拉比安斯拉夫人部落对法兰克人的憎恨,他们聚集在波拉比安斯拉夫人领袖德德拉戈维特[3]的领导下,该联盟包括弗里斯兰人丹麦人索布人

弗里斯兰人也开始了反对法兰克人的起义,起义扩大到了较早平定的西部菲士兰地区,这导致民众集体回归异教,掠夺者烧毁了教堂,迫使大量的教室逃往南方。

公元783-785年,查理大帝在萨克森中部的明登越冬,渐渐地,法兰克人占了上风。

萨克森战争最终阶段 编辑

公元785年,查理大帝以和平手段收服持续进行游击战来抵抗基督教的维杜金德,并以投降为名改信基督教。转折点出现在同年,萨克森王维杜金德英语Widukind率领他的部族投降,并在阿蒂尼宫接受洗礼。查理大帝册封维杜金德为萨克森公爵。在这之后维杜金德便不再参与萨克森战争,而在修道院过着隐居生活。

公元789年,查理大帝率领弗里斯兰人奥博特人索布人越过易北河,向哈维尔河前进,进入韦莱蒂领土,波拉比安斯拉夫人领袖德德拉戈维特被迫投降,宣誓效忠查理大帝,承认法兰克人的宗主权,并交出大量的人质。

公元790年,阿瓦尔汗国试图与法兰克人谈判和平解决方案,但没有达成协议。

公元791年,发起反对阿瓦尔汗国的战役以法兰克人战胜结束。一支由查理大帝率领的法兰克大军从巴伐利亚跨入恩斯河以外的阿瓦里安领土,开始分两列沿着多瑙河前进,但没有发现任何抵抗,很快就到达了潘诺尼亚平原附近的维也纳森林地区。两军没有进行激烈的战斗,因为阿瓦尔汗国在遭遇加洛林的军队之前就溃逃了,而该年发生的疾病使大多数阿瓦尔汗国战马病死。阿瓦尔汗国走向衰弱,内部开始部落内讧。

公元793年,弗里斯兰人最后一次反抗查理大帝,起因是查理大帝为了征服阿瓦尔汗国,在菲士兰地区大量征兵,这导致菲士兰地区暂时回归异教,牧师不得不再次逃离。这次起义也被法兰克人迅速镇压了。

公元796年,阿瓦尔汗国酋长投降并接受基督教,潘诺尼亚全境被查理大帝征服。

公元797年,查理大帝放宽了特别法,将不尊重基督教秩序者既为死罪的法令改为缴纳罚金。

公元804年,萨克森人完全臣服于法兰克王国,萨克森战争因而结束,查理曼大帝本声称完全征服了萨克森,在接下来的七年里,这片土地获得了和平,尽管依然存在零星的反抗。

查理大帝征服了大半的日耳曼尼亚后,以移居法兰克人到该地区来压制萨克森人的反抗,并任命萨克森部族中的实权者为(Graf)来统治萨克森人。

萨克森战争的结果与影响 编辑

《帕德伯恩史诗》(Paderborn Epic)萨克森人的当代诗人,暗指恐怖是一种皈依的手段:让那些放抗者的头脑和拒绝被说服的灵魂,在恐惧的驱使下去完成洗礼。

萨克森战争的结果,最直接的部分在于萨克森被并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中,同时也决定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另外这场持续了三十三年的战争,在不断的反叛与再征服中,给萨克森人带来无比血腥的种族清洗宗教迫害以及屠杀,造成了四分之一的萨克森人死亡[1][4]

这场战争后,萨克森人被迫改信基督教,而不愿信仰基督教以及后来又改信异教的人,均被视为异端判处死刑,日耳曼尼亚也融入了基督文化区,而后日耳曼尼亚以单独的政治实体诞生也脱离不了这场战争的影响[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试论查理曼对萨克森人的策略分析. [2015-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2. ^ 日本历史学者坂井荣八郎,指出当时被称为“国家”的法兰克王国,在现代的理解看来更像是“教会”,也因为如此,萨克森战争的意义不同于其他战争,乃是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坂井(2003)
  3. ^ 德拉戈維特. Dragovit.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4. ^ 历史巅峰处的永恒——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2015-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