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波

网络音乐流派和视觉美学

蒸气波(英语:Vaporwave)是一种电子音乐视觉艺术类型,出现于2010年初的互联网社区,随后逐渐从网络模因发展成为了艺术运动。这类作品侧重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美国、日本流行文化元素,包括城市生活、购物中心商业广告电子游戏科技和早期互联网等,也受到赛博朋克科幻的影响。其音乐大量使用同时代的城市流行沙发音乐英语lounge music滑顺爵士乐英语smooth jazz电梯音乐等商业音乐作为素材,进行采样和编辑。[6][20][10]Vice》的米歇尔·洛克(Michelle Lhooq)表示,即使蒸气波的素材来自“糟糕”、“垃圾”的商业音乐,但蒸气波并不是为了模仿或者重新创作商业音乐,而是把商业音乐变成“更性感”的合成音乐。参与者将蒸气波的风格称为“美学”,为了与自身风格一致,常使用全角字符写作AESTHETICS。

蒸气波表现出了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全球化一种模棱两可的反思。一方面,有评论者认为蒸气波是反资本主义反消费主义的,以反讽的手法对其进行批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蒸气波体现出对昔日繁荣社会的怀旧情怀,表现出复古未来主义。而个人电脑和影音娱乐等科技元素,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以及昔日乌托邦主义远景破灭的叹息;而《布鲁克林铁路》杂志的一篇评论则表示,蒸气波表达了对当下政治失败和社会异化的不满,但与朋克摇滚的那种“原始的能量”相比,蒸气波则侧重于被动的接受,表现出失落和委靡不振的情绪。

该运动发源于网络,早期成员来自 Last.fmReddit4chan 等在线社区,随后则有更多的创作者涌入,多数都以网名活动,并使用 Bandcamp 网站发布作品。《布鲁克林铁路》的文章评论说,蒸气波是第一个从生到死都完全发生于互联网上的音乐流派。

派生视觉艺术

编辑
 
迈阿密风云(Miami Vice)的设计风格

蒸气波在音乐出现后派生出一系列的视觉元素,通常包括:

元素 图例 诠释
粉红和粉绿色等粉彩色的配合   常见于1980年代的装饰风艺术设计风格
棕榈树和阳光与海滩   取自迈阿密的明媚风光,尤如1984年迈阿密风云剧集向往的生活
古希腊雕塑和建筑   1980年代购物商场,尤其于美国,喜爱选用的元素
分辨率压缩失真的滤镜   故障艺术,模仿当年的阴极射线管电视机VHS家用录影系统,体现昔日愿景的破灭
虚拟现实网格、赛博空间   源于1982年电影《TRON》、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赛博空间的概念,网络乌托邦主义英语Cyber-utopianism对互联网无限可能性的向往
1980年代大众传媒产品广告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讽刺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尝试塑造的美好愿景
日语文字和日本动漫像素平面艺术
 
1980年代资本主义下的日本在文化和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早期电脑设计及3D绘图   1990年代操作系统 Windows 95 刚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图片   2001年的911事件彷佛象征20世纪正式完结

其他趋势和流派

编辑

蒸气波音乐和其“美学”也受到了许多法西斯主义者和另类右派的欢迎。2015年,YouTube上出现了以政治与法西斯主义为主题的蒸气波作品,名为“法合波”(Fashwave),由“法西斯主义”(fascist)和“合成波”(synthwave)结合而来。[21] 此外,还有人创作了以唐纳德·特朗普为主题的“川普波”(Trumpwave)。

Vice》杂志认为,由于蒸气波音乐对商业文化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另类右派能够把这类音乐解读为对“种族纯洁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80年代”的向往。而《卫报》的评论家迈克尔·汉恩则表示,音乐史上早就出现过类似现象,不论是80年代的朋克摇滚乐队Oi!,还是90年代的金属乐队维京金属都是例子,他认为和上述流派一样,法合波成为主流的可能性非常低。

还有其他子流派包括:

  • Mallsoft
  • Future funk
  • Simpsonwave

作曲家和作品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Ward, Christian. Vaporwave: Soundtrack to Austerity. Stylus.com. 2014-01-29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2. ^ Tanner 2016,第3页.
  3. ^ 3.0 3.1 Harper, Adam. Comment: Vaporwave and the pop-art of the virtual plaza. Dummy. 2012-12-07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4. ^ Bowe, Miles. Band To Watch: Saint Pepsi. Stereogum. 2013-07-26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1). 
  5. ^ 5.0 5.1 Schilling, Dave. Songs of the Week: Skylar Spence, Vampire Weekend's Chris Baio, and the Return of Chillwave. Grantland. 2015-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9). 
  6. ^ 6.0 6.1 6.2 6.3 6.4 6.5 Lhooq, Michelle. Is Vaporwave The Next Seapunk?. Vice (magazine). 2013-12-27 [2014-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6). 
  7. ^ Trainer 2016,第419页.
  8. ^ 8.0 8.1 8.2 8.3 8.4 Han, Sean Francis; Peters, Daniel. Vaporwave: subversive dream music for the post-Internet age. Bandwagon.asia. 2016-05-18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9. ^ Gahil, Leor. Infinity Frequencies: Computer Death. Chicago Reader. 2013-02-19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10. ^ 10.0 10.1 Aux, Staff. AUX. Aux. Aux Music Network.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1. ^ 11.0 11.1 11.2 11.3 Harper, Adam.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8.5: The Year in Vaporwave. Electronic Beats. 2013-12-05 [201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12. ^ Markowitz, Douglas. 5 Vaporwave and Future Funk Tracks to Get You Ready for YUNG BAE. Phoenix New Times. 2018-10-10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13. ^ La City Pop, bande-son de vos apéros estivaux. Slate. 2018-07-11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fr-FR). 
  14. ^ Beks, Ash. Vaporwave is not dead. The Essential.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0). 
  15. ^ Amarca, Nico. From Bucket Hats to Pokémon: Breaking Down Yung Lean's Style. High Snobiety. 2016-03-01 [202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16. ^ Enis, Eli. The batshit album that explains how 2019 feels. The Outline.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英语). 
  17. ^ 17.0 17.1 17.2 Beauchamp, Scott. How Vaporwave Was Created Then Destroyed by the Internet. Esquire. 2016-08-18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3). 
  18. ^ Johnson, Astrid. Marxist memes: Socialists use humor to battle right-wing ideology online. People's World. 2017-09-29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19. ^ 19.0 19.1 19.2 Arcand, Rob. Inside Hardvapour, an Aggressive, Wry Rebellion Against Vaporwave. Vice. 2016-07-12 [2016-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 
  20. ^ Simpson, Paul. Biography. AllMusic. [2016-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21. ^ Hann, Michael. 'Fashwave': synth music co-opted by the far right. The Guardian. 2016-12-14 [201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2. ^ 2814. Rolling Stone. 10 New Artists You Need to Know. 2015-11-25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3). The next-level gambit paid off with second album 新しい日の诞生, an unparalleled success within a small, passionate pocket of the internet. 
  23. ^ Vektroid releases noisy collaborative album as CTO & Ray Sherman; No Earth coming in 2017. Tiny Mix Tapes.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英语). 
  24. ^ nano神社's manifesto on the future of vaporwave. dazeddigital.com.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