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喜 (战国)

(重定向自藍諸君

司马喜(?—?)[注 1]卫国[4],任中山国相邦,为中山成公中山王𰯼中山王𫲨𧊒三朝大臣。[5]

生平

编辑

司马喜初仕宋国,不知犯下何罪被宋人打断膝盖骨,因不得志而离开了宋国,来到中山国。[6]

仕中山

编辑

司马喜到达中山国时,正值中山成公后期,成公死后,中山王𰯼初即位(前328年),而王𰯼时“幼童未通智,唯傅姆是从”,数年才亲政。时中山国大臣季辛也与司马喜不和,司马喜等知季辛爰骞有仇,就暗中派杀手杀死爰骞,然后嫁祸给季辛,中山国君认为是季辛所为,便将季辛诛灭。[7]此后,司马喜成为相邦,取代了乐池的地位,并被封为蓝诸君。[8]

在前323年时,魏惠王采用犀首公孙衍的计策,推行“五国相王”,和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易王、中山王𰯼互相承认的称号。但是,中山称王此事惹恼了齐国。齐国以齐是万乘大国,中山只是千乘小国,居然称起王来感到不满,杜绝和中山的外交往来,并声称愿意割让平邑与燕、赵等国一同讨伐中山。

中山国得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担心。此时,司马喜的门客张登出谋划策,问道:“略下担心什么呢?”司马喜说:“齐国强大,是万乘之邦,对与中山同等称号感到羞耻,如今不惜割地贿赂燕、赵两国,以出兵共同攻打我国。燕、赵两国贪图王位和土地,我恐怕他们不会帮助我国。如此,重则危害到国家命运,轻则也会废除王位,又怎能不令我担忧呢?”张登说:“我能请令燕、赵两国坚定的帮助、支持我国称王,直到王国稳固为止,阁下愿不愿意听呢?”司马喜回答:“当然。”张登说:“现在请阁下您扮演齐王,而由我来尝试说服您。如果可行,就可以实现。”司马喜说:“愿闻其详。”张登说:“大王之所以不惜割地来贿赂燕、赵两国,以便共同出兵攻打中山,目地是为了废去中山的王号吧。大王会说:‘是的。’然而大王这样不仅耗费大而且危险!大王割地贿赂燕、赵两国等于增强敌人力量;出兵攻打中山更是挑起战端。大王做了这两件事,向中山提出的要求未必能能够达到。假如大王能如果采用臣的方法,不必割地也不必发兵,中山的称号就能轻易地废除。大王必定会问:‘先生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司马喜问:“是啊,先生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张登说:“大王派遣特使,告诉中山国君:‘寡人之所以关闭隘口不让使节经过,是为了让中山能单独与燕、赵等国一同称王,而寡人不介入其间的缘故,所以才封锁了隘口。如果中山国君愿屈驾亲自来见寡人,寡人也愿意支持中山君。’中山担心燕、赵不站在自己一边,如今齐国声称‘将会支持中山王’,中山一定会离开燕、赵,与大王相见。燕、赵知道此事后,气愤之下会与中山断绝邦交,这时大王也和中山断绝邦交,这样中山就孤立了。孤立了怎么可能不废除王号呢?用这种言辞游说齐王,阁下认为齐王会听吗?”蓝诸君说:“假如这样的话的确会听,但这是废除王号的方法,又怎么保全王号呢?”张登说:“这算是王号保全下来的方法啊!齐国用这种言辞前来,将这些言辞告诉燕、赵两国而不要倒向齐国,以加深与燕、赵的友谊。燕、赵两国必定会说:‘齐国想割让平邑来贿赂我们,目地不是要废除中山的王号,只是想要离间我们和中山的关系,而加深自己与中山的关系而已。’即使有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司马喜恍然大悟说:“妙计。”

于是,司马喜将张登推荐给王𰯼,王𰯼于是召见他来,问说:“寡人想要建立王号,可是齐国对赵国和魏国说对与寡人一同称王而感到羞耻,准备共同讨伐寡人。寡人担心他们是要灭亡我国,而不是要撤除我国的王号。除了先生以外谁也没办法救我啊!”张登说:“请国君为我准备厚重的礼车和金钱,我请求面见田婴。”王𰯼就派遣他前往齐国。张登见到了田婴,说:“我听说,您想要废除中山的王号,必定与赵国和魏国讨伐中山,这是大错特错的事啊!像中山这样的小国,动用三国的兵力去讨伐它,中山对于即使超过废除王号的要求,都会听从!而且中山国恐惧,必定会因为赵、魏两国要废除其王号而一心一意的依附于他们。这样是齐国为赵、魏两国驱赶羊群给他们吃,对齐国没有好处。怎么比得上中山废除王号而使中山服侍齐国呢?”田婴问:“那怎么办?”张登说:“现在您可召请中山国君前来,和他见面后允许同意其称王,中山必定会高兴从而断绝赵、魏两国来往。赵、魏发怒而攻打中山,中山危急而且知道您羞与其称王,如此中山必定恐惧,为了你的缘故废除王号而侍奉齐国。他担心失去他的国家,这样您废除他的王号而保存他的国家,比为赵、魏两国驱羊好多了。”田婴说:“就这样吧。”齐臣张丑说:“不能!据臣所知,欲望相同或忧患相同的人憎恨和亲爱也相同。现在五国同时称王,唯独齐国不肯承认。各国共同的欲望都是称王,共同的忧患都是齐国。现在召见中山前来,允许他称王,这等于剥夺四国做有利于齐国的事。允许中山而堵塞了四国,会使四国寒心,必定会同意中山称王而且故意和中山亲近,这是阁下您得到了中山而失去了四国。而且张登的为人,最善于向中山君提供阴谋诡计了,很难相信他是为了齐国利益的考虑。”田婴不听取他的意见。果然召见了中山国君,并允许其称王。于是张登就对赵、魏两国说:“齐国想要讨伐两国的河东。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齐国为中山和他一同为王而感到羞耻,现在召见中山,允许可称王,这是想要动用中山的兵力。贵国怎么不抢先让中山称王,来阻止他们的会晤呢?”赵、魏两国接受了建议,果然和中山亲近。中山也果然断绝了齐国,而亲近赵、魏两国。因此,中山国君𰯼称了王,并得到了各国的承认[9]

成为相邦

编辑

当司马喜谋求相位之时,王𰯼的妃子阴姬厌恶他。这时田简对他说:“赵国使者来探听情报时,为什么不把阴姬的美貌告诉赵使呢?赵国知道后必定会请求把阴姬给他们,假如国君把她送给赵国,那么您在朝中就没人非难了。假如国君不把她送给赵国,您就趁机劝国君将她立为王后,这样阴姬将对您的恩德感激不尽。”此时,阴姬和江姬正在争夺王后的位置,司马喜对阴姬的父亲说:“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拥有土地和子民;如果不成功,恐怕连性命也不保。假如您想要成功,为什么不来找我呢?”阴姬的父亲叩头说:“正如像您所说的那样,这件事很难预料。事成之后,不用说我一定会重重的答谢您的。”于是司马喜就上书王𰯼说:“臣知道使赵国弱小而中山强大的方法。”王𰯼看了很高兴,立刻召见他,问说:“寡人愿意听听你的弱赵强中山的方法。”司马喜说:“臣愿意先前往赵国,观察其地形险要,人民生活情况和君臣是否贤能,以比较敌人的情况为依据,不能预先说没有根据的陈述。”中山王就派他前往赵国。

司马喜见到赵武灵王说:“我听说赵国是天下善于出产能歌善舞美女的地方。现在我来到贵国,进入大街小巷,观察一下人民的歌谣风俗、容貌姿色,实在没有发现特别漂亮的。我去过的地方很多,周游列国没有不知道的,从来没看到过像中山简姬那样亮的美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天仙,即使竭尽全力描述都无法形容她的美。其容貌姿色肯定无人能比。如果以她的眼眉、鼻子、脸蛋、眉宇、额角来衡量,证明了她真是应为帝王之后,绝不是只当诸侯的妃子。”武灵王听了有些动心,高兴地说:“寡人想要她,如何?”司马喜说:“我只是私下看到她的美貌,嘴巴不知不觉就说出来罢了。如果大王想要娶她,这不是我敢议论的,希望大王不要把此事泄漏出去。”

司马喜回国后,报告王𰯼说:“赵王并非贤君。因为他不重道德而喜欢声乐女色;不好仁义而好勇猛和武力。我听说赵王想要阴姬的事。”王𰯼很生气。司马喜说:“赵国是个强国,请求阴姬是一定会的。大王如果不给,那么社稷就危险了;如果给他,那就要被天下诸侯耻笑。”王𰯼问:“那可怎么办?”司马喜说:“大王马上立阴姬为王后,如此就能杜绝赵王的想法。因为世间只有人要娶妻妾的,没有人要娶别人的王后的。即使提出请求,邻国也不会答应的。”于是,中山王就立阴姬为王后,赵王见状也再没有再提及阴姬的事。田简自认这样能说服赵使,也可以帮助司马喜,又可以帮助阴姬得到王后之位,还可以使赵王不能求娶阴姬。

司马喜暗中请求赵国为自己谋求相位的事被公孙弘得知。某次王𰯼外出巡视,由司马喜担任御夫,公孙弘担任参乘。公孙弘乘机说:“作为人臣的,假借大国的威武,为自己谋求相位,君主认为此人怎样呢?”王𰯼说:“我要吃他的肉,不分给别人吃!”司马喜一听到,立刻在马车的横木上叩头说:“臣己知臣的死期将要到了。”王𰯼问:“为何?”司马喜答:“因为臣犯了死罪!”王𰯼说:“继续驾车吧,寡人明白了。”过了一段时间,赵国使者果然来到,为司马喜请求相位。王𰯼怀疑是公孙弘设的陷阱,公孙弘恐惧被杀害而出逃了。于是,司马喜成为了相邦。[10]

以后

编辑

前314年,燕国太子平发动叛乱攻击子之齐宣王趁机发兵攻打燕国,没有受到多大的反抗,在50天内就占领了燕国。中山国也趁机发兵攻燕,由司马喜统帅大军,一举夺下数十城,开辟疆土数百里。后又在燕国与赵国一起迎立燕昭王(中山国铭文“定君臣之位,上下之体”。)。回国后,因功赐予“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周天子及诸侯也遣使致贺。又根据王𰯼的命令,主持了铸造重器祭天地祖先的大典。

后不久,王𰯼去世。临死前将太子托付给他,并以影射的方式告诫他不要和赵国走得太近,即使建有大功也不要越权篡位。王𰯼在铜器上留下的铭文中,对司马喜的才能和工作给于了高度的肯定,并多次称“老”和“贤佐”。因新王尚且年幼,大权逐由司马喜代管。因司马喜是元老,所以被𫲨𧊒尊称为“仲父”。大概过几年就老死了,享年约六十岁左右。

司马喜喜好养士,曾在中山王面前和一些墨者对于“非攻”的主张进行过辩论。司马喜说:“先生所主张的是非攻吗?”墨者中的长者回答:“是的。”司马喜问:“现在大王将要发兵攻打燕国,您也要非难大王吗?”长者答:“那相邦是主张攻吗?”司马喜答:“是的。”长者问说:“那现在赵国将发兵攻打中山,相邦是否会去非难赵王呢?”司马喜无言以对。[11]

司马喜所流传下来的事迹不多。《战国策·中山策》则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史记》无传,只在少数列传中有零星提及。其他的《吕氏春秋》、《韩非子》也有少量的记载。

注释

编辑
  1. ^ 一作司马熹[1],又作司马憙[2],中山铭文亦释作司马赒,皆同音字的假借,但近来古文字学以释作司马贾为主流[3],在此采传世文献常见的司马喜

出处

编辑
  1. ^ 见姚宏本《战国策》。
  2. ^ 见《战国策·中山策》〈司马憙三相中山〉章。
  3. ^ 林宏明. 戰國中山國文字研究. 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七). 台湾古籍出版. 2003-08-01: 12–14. ISBN 978-986-7939-12-8. 
  4. ^ 《史记·太史公自序》:“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其在卫者,相中山。”《史记集解》引徐广言:“名喜也。”
  5. ^ 《战国策·中山策》载“司马喜三相中山”。
  6. ^ 据文献记载,司马喜在宋国时曾受过髌刑。《史记·邹阳列传》:“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
  7. ^ 《韩非子·内储说下·说三》。
  8. ^ 吴师道说为望诸君之误,望诸君即乐池封号。此不从。
  9. ^ 以上内容,依据《战国策·中山策》〈犀首立五王〉、〈中山与燕赵为王〉二章。
  10. ^ 以上内容,见《战国策·中山策》〈司马喜使赵〉、〈司马喜三相中山〉、〈阴姬与江姬争为后〉三章。
  11. ^ 见《吕氏春秋·应言篇》。

参考书目

编辑
  • 《史记》
  • 《战国策》
  • 《中山国铭文》
  • 《韩非子》
  • 《吕氏春秋》
  • 《北狄族与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