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基督像

莫高窟藏經洞所出九世紀景教基督像絹畫

藏经洞基督像(英语:Fragment of a Christian Figure)是一幅出土于莫高窟藏经洞敦煌归义军时代景教基督像绢画[1],或绢旗,已残破,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其上所绘人物,貌似沈思的菩萨,右手举起,作说法状,如同佛像中常见的形像。但其头轮和项圈上却饰有十字架,表明该像描绘的是耶稣或一位基督教圣徒[2]

藏经洞基督像绢画
艺术家未知
年份公元9世纪
类型绢画
尺寸88 cm × 55 cm(35英寸 × 22英寸)
收藏地伦敦大英博物馆

概述 编辑

这幅绢画绘制于公元9世纪末期[3],1908年被匈牙利籍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发现于莫高窟第17窟,即藏经洞。据京都大学教授羽田亨考证,“敦煌出土的应为基督画像的绢画断片…… 大概为敦煌地方唐代画家接受景教司祭或教徒的订货,按其意愿或其他参考材料画成。”[1]有“景教博士”之称的佐伯好郎亦主张此像乃景教的耶稣像[4]

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和匈牙利罗兰大学讲师宋妮雅Buslig Szonja)的研究,他们认为这幅基督画像在很多方面都刻意模仿波斯萨珊王朝时代的塔奇·博斯坦岩石浮雕英语Taq-i Bustan神像。比如两者都有头光,佩戴类似项圈,甚至基本姿势都非常相似。由此推测,这幅基督像很可能是以波斯宣教士阿罗本带至长安的圣像为底本摹绘的[脚注 1][1]。但该画亦有浓郁的唐代佛画风格,佛教艺术型式被采入为基调[1]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的十字莲花纹饰

此画初看好似一幅菩萨像,但细察面部会发现有异于中土的西式特征,胡子和鄂须都是赤茶色,与菩萨通常的绿色胡须完全不同[3],显示出该画属于另一种宗教。画中人物为四分之三身像,配戴有十字莲花装饰的头冠以及坠有十字架的项圈,头冠和项圈上的十字架边缘为水滴状,而十字莲花这种符号亦见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人物右手结安慰印(Vitarka Mudrā[脚注 2]),左手持游行用的十字架长杖。除十字架之外,人物所戴头冠也很特别。这是一种羽翼头冠,源自贵霜-萨珊英语Kushano-Sasanian Kingdom艺术,象征主权。披于肩上的卷发则令人想到犍陀罗艺术中的佛像[5]

此像身披黄色衬里的红色披肩,其下着绿衣,但已褪色,与背景颜色相近。及至手肘的衣袖饰有规则的皱褶纹样,手腕上戴着金色手镯。头光有细小的火焰带,闭合的唇线拉着墨线,两端稍微往下翻卷。整幅画的背景装饰有散落的小花,可能是为了增强宗教的神圣性,并有“奉爱”之意[5]

画廊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第20集中,景教教士敬德僧(福乐克德语Volker Helfrich饰)递给檀棋(热依扎饰)的宣教传单上印有藏经洞基督像。

参见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载:“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亰。”这里的“像”被认为是指基督教的圣像(见“参考资料”中的《景教艺术在西域之发现》一文)。
  2. ^ 梵文Vitarka Mudrā”,英译“Gesture of Discussion”,中文又译“推究印”、“说法印”、“名心印”、“转法轮印”等等,表示讲解教法或诠释教义的姿态。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林梅村; 宋妮雅. 景教藝術在西域之發現. dsr.nii.ac.jp. 2007-01-31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2. ^ Klimkeit, Hans-Joachim. 上篇 第四章:基督敎之入傳東突厥斯坦. 《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敎》. 世界文化丛书 31. 林悟殊/翻译增订. 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 1995年4月10日: p. 31. ISBN 957-531-421-2. 
  3. ^ 3.0 3.1 Collection online number 1919,0101,0.48. British Museum.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英语). 
  4. ^ 龚天民. 唐朝基督教之研究 (PDF). 香港: 基督教辅侨出版社. 1960: 第7页(PDF页数) [2018-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3-28). 
  5. ^ 5.0 5.1 Ken Parry. Images in the Church of the East: The Evidence from Central Asia and China (PDF). 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Manchester: John Rylands University Library). 1996, 78 (3): p. 160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