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观音庙
虎井观音庙,旧称虎井大音宫或虎井观音宫,主祀观世音菩萨,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虎井屿,乃澎湖本岛之外的离岛渔村庙宇。[1]23°29′10″N 119°30′57″E / 23.486134°N 119.515851°E
虎井观音庙 Hujing Guanyin Temple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虎井里5号 |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
主神 | 观世音菩萨(观音妈) 林公公 玄天上帝 周府千岁 | ||
例祭 | 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 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 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 | ||
开基 | 不详 | ||
建立时间 | 推算为 清朝 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 ||
地图 | |||
汉语名称 | |||
|
沿革
编辑虎井观音庙位于虎井屿,澎湖列岛中第七大岛,清领时期被划入嵵里澚虎井社,日治时期作嵵里澳虎井乡;二次世界大战后作虎井里。[2][3]
据传虎井观音庙最早祭祀林公公,建祠时间约于清朝嘉庆年间[4],但确切时期与契机不详,推测为有应公信仰转化。[1]尔后约莫在嘉庆、道光年间,虎井居民陈姓人家一员在船难中拾获一观世音菩萨的金身,原本安奉在家中祭祀,后几经周折,被推拱作全岛的守护神,并盛传建庙之时,坛下乩童示意庙址设于原“林公公祠”,当地居民掷筊在林公公祠请示,林公公以宫庙落成后需安座大位为条件,同意居民拆庙辟建新庙,改祀观音的新庙落成时间推估在道光18年(1838年)间,庙身由5坪扩建成16坪。[1]
另外根据明治38年(1898年)的〈全台寺庙调查〉报告记载,其时的庙身建筑已有21坪,总用地58坪,且时人称作“观音宫”。昭和六年(1931年)又留扩建记录(126坪),昭和八年(1933年)落成,根据〈虎井观音庙重建碑记〉撰述,该庙在民国62年(1973年)改名为“大音宫”。民国59年(1970年),旧庙拆除重建,于民国62年(1973年)落成入火。[1][注 1][注 2]
当时的大音宫庙身坐南朝北,立面除了正殿尚有钟楼与鼓楼,庙埕设有矮墙,左右各置一石狮,正殿采三门入口,庙顶设计为燕尾绿瓦、屋脊有福禄寿三仙与龙祥凤舞的剪黏[5],民国76年(1987年)因屋顶漏水严重,复起整修,同年竣工。[注 2]
民国92年(2003年),庙身几经寒暑,再度出现屋瓦倾圯、房屋漏水的问题,耆老陈生利提起修建庙宇之议。此次针对庙宇整建,乃分有两股声浪:一派以陈福会、翁安雄为首,诉诸维护庙宇的历史与建筑艺术性,主张“保持原貌、旧庙修建”;另一派则多为地方耆老,主张“拆除旧庙、重建新庙”,代表人物为翁全盛、陈仁和、蔡明月、刘福来、陈义男、陈福立、陈川栋与陈川佐等。[注 2]
民国93年(2004年),“大音宫管理委员会”成立,掷筊选定由陈福气出任主委,陈福立任总干事,陈福会担任副总干事,负责处理庙务重建、募款筹资以及土地产权等业务。待当土地产权问题解决与建庙资金到位后,民国94年(2005年)八月间动工拆庙,民国96年(2007年)十月竣工,总计重建经费为新台币5500万元整,庙身坐南朝北,建筑总面积达130坪,可谓巍然壮阔。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三)举办新庙入火大典,并遵照观世音菩萨圣筊指示,将“大音宫”更名为“观音庙”,沿用迄今。[1][注 2]
文物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图辑
编辑-
观音庙(坐东朝西)
-
2007年落成之庙牌
-
神明厅
-
顶桌与翘头案
-
观音与王爷等像
-
大符雷令(含林公公大名)
碑文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许, 玉河. 觀音廟.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台湾)).
- ^ 颜, 尚文. 虎井里.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中文(台湾)).
- ^ 陈, 鸿贤. 虎井嶼.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4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中文(台湾)).
- ^ 虎井觀音廟. 四方通行 台湾旅游景点行程.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中文(台湾)).
- ^ 陈, 耀明; 黄, 朝琴. 《帡幪菊島:澎湖寺廟總覽》. 台北市: 世理. 2013: 62. ISBN 978986870214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