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

(重定向自行为

行为(英语:behavior)是指生物(包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动作、行动方式,以及对所处环境与其他生物体物体的一种反应。词性为中性。在生物适应环境上,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避免受到负面的环境因素所影响。在人类或其他群居动物社会里,有一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对动物而言,行为可以是有意识无意识的,可以是自愿也可以是非自愿的。而且是受到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一般认为行为的复杂度和生物体神经系统的复杂度有关。若生物体的神经系统越复杂,越有可能学习新反应,调整其行为。或者出现突发性改变行为。

植物和细菌可以因外界影响因子而活动,像是蓝绿藻的趋光作用。高等植物没有移动的能力,但仍有依外界的变化的行为。例如依日夜的变化而开花、叶向光性,甚至食虫植物还可以捕捉昆虫。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支,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行为,但是并不是透过一些简化行为,视为一些由成分、元素以及实验室实验变量的组合的方法。相反,他们在人们的生活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与行为主义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被认为是现象学家——那些研究个体对事件的个人观点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于人类心理学。他们相信真正的理解要求一套与对社会力量和文化力量的认识相伴的关于个体心理、身体以及行为的完整知识。[1]

模型 编辑

生物学的行为 编辑

在生物学上对于如何精确的定义行为仍有一些歧见,不过根据科学文献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共通点:行为是生物个体或群体面对内在或外在刺激后的协调响应,可能是行动或是不行动[2]

另一个范围较广,可以适用在植物或其他生物的行为定义,类似表型可塑性的概念。此定义将行为描述成生物体一生中因为事件或是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反应,和那些快速发生的生理或生物化学变化不同,也排除在成长过程中本来就会有的变化(个体发生学[3][4]

行为可分为两类:先天行为学习行为

行为可以视为是有机体改变和环境关系的行动,是生物体到环境中的输出[5]

人的行为 编辑

目前认为人的行为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影响所造成的。目前普遍认为生物行为的复杂程度和其神经系统的复杂度有关。一般而言。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其学习新的反应,进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也越强[6]

动物行为 编辑

动物行为学是针对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和客观研究。一般是以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为研究焦点,并且将行为看成是演化适应的特征[7]行为主义这个词语也可以描述这种针对动物行为的科学客观研究,通常是指和在实验室中量测刺激的反应,或是训练后的行为反应,不特别强调演化上的适应性[8]

消费行为 编辑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要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经过的过程[9]。消费行为和消费有关,也围绕者消费者在采购及使用商品和服务时,所经历的过程[10]。消费者识别其需要或是欲望,透过这个过程来满足其需求。消费行为是消费者会经历的过程,其中包牯括要采购的商品种类、采购金额、采购频率,以及影响他们采购或不采购的因素。

有许多会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其中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10]。内在因素包括态度、需求、动机、喜好以及感知过程,外在因素包括营销活动、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10]。南加大的Lars Perner博士认为身体因素也会影响采购行为,例如若消费者肚子饿,身体饥饿的感觉会使其去买三明治充饥[11]

营销组合(4P)是四种营销工具的简称,代表产品、价格、促销和通路。这些也会影响消费行为。

消费者决策 编辑

Lars Perner博士有一个模型说明在消费行为时的决策过程。从认知到问题开始,消费者认知到有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想要,这会让消费者搜寻相关资讯。若是低参与度的商品,搜寻可能只是从记忆中找寻可能选项。若是高参与度的商品,搜寻则会更彻底,包括阅读相关新闻、报告或是问朋友。

消费者会评估其商品选项,比较其价格、品质,在商品之间取舍,删除较不吸引人的选项以缩小范围,只到只剩下一个为止。在选定商品之后,就会进行采购。

最后消费者会评估采购决策、所采购的商品,将价格、商品品质以及采购经验等因素考虑进来[11]。上述是理性下的过程,不过人也是情绪和不理性的生物。依Lars Perner博士的理论,人会在情绪下作决策,再用逻辑加以合理化。

管理 编辑

组织上的 编辑

管理学中,行为和想要的(或不想要的)聚焦有关。管理者一般会关注想要的结果,但行为模式也会有所影响,这些模式可以说明想要的行为是否会出现,常不常出现。在行为真的发生之前,前因(antecedents)是关注那些会影响要发生行为的刺激因素。在行为发生之后,就会有其结果,其中包括奖励或是惩罚。

社会行为 编辑

社会行为是指二个或多个同种生物之间的行为,而且强调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这是因为生物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社会行为类似商品的交换,期望的是当一方给予时,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回报。此行为会受到个体的素质以及环境(刺激)因素所影响。因此,社会行为是生物和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对于人而言,社会行为可以用人的个别特点,以及所在的情境来确认。

行为资讯学 编辑

行为资讯学英语Behavior informatics[12],也称为行为计算英语behavior computing[13],是以资讯学以及计算的观点探索行为智能以及行为洞察力。

行为资讯学和以心理学观点的应用行为分析不同,行为资讯学会建构计算理论、系统和工具,目的是要在质和量的层面上,针对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加以建模、呈现、分析并且管理。

健康 编辑

健康行为是指和其健康以及福祉英语well-being有关的信息和行动。健康行为是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直接因素。健康行为会被社会、文化以及实体环境因素所影响,也会因为个人选择以及外在限制而变化。正向行为可以促进健康,避免疾病,高风险行为的效果则恰好相反[14]。健康行为是群体健康的领先指标。因为行为和疾病的发生常常会有时间差,这些指标可能可以显示健康风险行为以及健康促进行为未来会带来的负担和助益。

相关性 编辑

有许多研究在检验健康行为和健康身体之间的相关性(例如Blaxter 1990),也可以看出其在生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角色。

这些研究已识别出和低患病率和较高长期存活率有关的七个活动(Belloc and Breslow 1972):

  • 避免零食
  • 规律的吃早餐
  • 规律运动
  • 维持理想体重
  • 适度喝酒
  • 不抽烟
  • 每晚睡七到八小时

健康行为可以减缓慢性病发生的时间,并且延长活力年数(active lifespan),对人的生活品质有帮助。吸烟、喝酒、饮食、初级医疗的落差、以及筛检比率低都是健康情形不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改变这些情形即可以改善健康。例如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提出的Healthy People 2000,将增加身体活动、调整营养、减少吸烟、喝酒及药物使用列为促进健康并预防疾病的重要作法。

法学 编辑

法律上的“行为”(英语:act,德语:Handlung)指基于人类自由意思的身体活动。[15]行为可分为作为(德语:Handeln)、放任德语Duldung (Recht)(德语:Duldung)、不作为(德语:Unterlassen)三种不同型态;但在一些法律系统中仅有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型态,如中华民国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按法理学观点,法律行为是社会主体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基本特点是社会性与法律性:法律性指法律行为具社会意义,法律性指法律行为必须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16]

刑法 编辑

刑事责任的归属以行为为前提。[15]有认为具刑法意义的行为系有人格表现的行为,即“心理/精神现象”的行为;亦有认为具刑法意义的行为系出于意思所主宰支配的人类行止,内在要素必须有意思支配的可能性,外在要素则须具备社会重要性的身体行止。单纯的反射动作、睡梦中的反应、绝对强制下的行为、因病抽搐之动作等皆非刑法上之行为。[17]行为论德语Handlungslehre(Strafrecht)即是分析哪些事件可以作为当受刑法评价的行为的学说。

民法 编辑

行为于民法上,可以是的权利义务之客体——以外的权利义务客体均属行为[15];亦可以是造成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的原因——如此的事实行为又将创设新的债。

需要注意,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德语:Rechtsgeschäft,即“法律交易”之义)并不是“行为”,而是意思表示;因其可产生法律后果,而视作行为。

计算机科学 编辑

计算机科学中用行为作为一个拟人化的结构.来说明电脑应用程序或某一段程式码对于输入的反应。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用类别来定义事物的抽象特点,而某一类别可以作的事称为行为,一般会对应类别中的方法。例如“狗”这个类别中可能会有方法对应“吠叫”这个行为。

函数式反应型编程英语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ming中,行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个会随时间变动的数值[18]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ichard Gerrig, Philip Zimbardo. 心理学与生活.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p.10. ISBN 9787115111302. 
  2. ^ Levitis, Daniel; William Z. Lidicker, Jr, Glenn Freund. Behavioural biologists do not agree on what constitutes behaviour (PDF). Animal Behaviour. June 2009, (78) [2013-07-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01). 
  3. ^ Karban, R. (2008). Plant behaviour and communication. Ecology Letters 11 (7): 727–739,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10-04..
  4. ^ Karban, R. (2015). Plant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In: Plant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1-8,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Dusenbery, David B. (2009). Living at Micro Scale, p. 12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ISBN 978-0-674-03116-6.
  6. ^ Gregory, Alan. Book of Alan: A Universal Order. 2015. ISBN 978-1-5144-2053-9. 
  7. ^ Definition of ethology. Merriam-Webster.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5). 
  8. ^ Definition of behaviorism. Merriam-Webster.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Behaviourism. Oxford Dictionaries.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5). 
  9. ^ Dowhan, David. Hitting Your Target. Marketing Insights. June 1, 2013 [2016-03-30]. [永久失效链接]
  10. ^ 10.0 10.1 10.2 .Szwacka-Mokrzycka, Joanna. Trends in Consumer Behavior Changes. Overview of Concepts. Acta Scientiarum Polonorum. Oeconomia. 2015 [2016-03-30]. [永久失效链接]
  11. ^ 11.0 11.1 Perner, Lars. Consumer Behaviour. Consumer Psychologist. 2008 [2016-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12. ^ Cao, Longbing. In-depth Behavior Understanding and Use: the Behavior Informatics Approach.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 180 (17): 3067–3085. S2CID 7400761. arXiv:2007.15516 . doi:10.1016/j.ins.2010.03.025. 
  13. ^ Cao, L.; Yu, P. (eds). Behavior Computing: Modeling, Analysis, Mining and Decision. Springer. 2012. ISBN 978-1-4471-2969-1. 
  14. ^ Health behaviours. statcan.gc.ca. 11 January 2010 [15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15. ^ 15.0 15.1 15.2 页108,《法律百科全书IV 民法》-契约之分类,三民书局,2008年2月,ISBN 978-957-41-5160-8
  16. ^ 周国兴:〈法律行为〉,收录于 杜宴林 主编:《法理学》,101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ISBN 978-7-302-34658-6
  17. ^ 林东茂. 刑法綜覽. 一品文化出版社. 2012: p.1,71–73. ISBN 978-986-5994-11-2. 
  18. ^ Flapjax tutorial. Flapjax-lang.org.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