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

搏击运动
(重定向自近代柔道

柔道是在1882年由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创立的日本武术。它一般被归类于现代武术,后期慢慢演变为搏击运动及被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柔道最特殊的一点是其比赛的方式,目的是将对手英语Throw (grappling)掷出到地上或扭倒英语takedown在地,再利用压制使对方无法移动,或是利用关节技或是勒颈英语Chokehold等技术使对手屈服。直接手脚击打或武器防守亦是柔道的一部分,但只容许在Kata,形)的训练中使用,而在柔道比赛和乱取训练(Randori, 乱取り)中是被禁止的。柔道是当今全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夹克摔跤形式。

柔道
柔道
Judo
じゅうどう
柔道中的投技
竞技形式摔掷、压制
使用武器徒手
创立国 日本
创立年1882年
创始者嘉纳治五郎
源流柔术
派生种目巴西柔术俄罗斯防身术
主要技术投技、固技、当身技
奥运会项目有(1964年、1972年-至今)
组织连结国际柔道联合会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柔道
假名じゅうどう
平文式罗马字Jūdō

柔道的哲学教育学成为了其他日本古武道(Koryu, 古流)发展成现代武术的模范,亦促进了像桑搏巴西柔术的发展。

历史

编辑

柔道起源于日本古代的武术柔术。现今的柔道是由日本人嘉纳治五郎(讲道馆柔道五段)于1882年改良自日本古武道柔术而发展出来的一套运动。他是一位博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1911年,日本政府开始协助推广柔道至全国,并正式列为学校体育课程之一。

柔道以“精力善用”(即汉语“以柔克刚”)“自他共荣”为基本理念,并以锻练及教育身心为目的,而非单纯以竞技胜负为目标,正如嘉纳治五郎于讲道馆的遗训:“柔道是最有效使用身心之道。其修行是以攻击防御的练习来锻炼休养身体精神,并体会该运动的精髓。如此来完成大我并对世界有所补益,乃柔道修行的最终目的。”[a]

现时柔道已普及于全球各地,并纳入奥林匹克竞技项目之一。

国际组织

编辑

日本的柔道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被列为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1]

奥林匹克体育奖牌项目

编辑

柔道第一次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比赛是在1932年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场地,这次柔道比赛是一次柔道示范,由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与大约200名柔道学生给了示范[2]。1964年第18届东京奥林匹克世运会正式成为了男子的奖牌项目。 柔道在1988年成为了女子的奥林匹克体育示范项目。四年后正式成为女子的奥林匹克体育奖牌项目。

柔道之技术

编辑

柔道的技可以分为3种:分别是投技日语投げ技(摔掷使对手跌倒的技巧)、固技日语固技(对手跌倒后,限制对手行动)及当身技日语当て身技(攻击技巧)[3],柔道以其投技及固技著名[4]

柔道练习者一般也会花一些时间练习受身日语受け身,也就是不会造成重大伤害的安全跌倒方式。受身有包括后受身(后滚翻)、横受身(侧后滚翻)、前受身(前滚翻)等[5]

柔道展示中展示技(投技、固技或当身技)的会称为取方英语Tori_(martial_arts),展示受身的则会称为受方英语uke (martial arts)[6]

投技

编辑

投技日语投げ技中包括了所有摔掷或绊倒对手(受方)的技术,一般目的是使受方的背部朝下躺在地上。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 破势(Kuzushi,崩し):先破坏对方平衡[7]
  • 取位(Tsukuri,作り):转身开始摔掷[8]
  • 施术(Kake,挂け):进行及完成摔掷[8]

投技一般的练习会用一种日文称为uchi komi内込的方式,重复破坏平衡、转身开始摔掷的动作,但不实际进行摔掷。

投技又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立技日语立ち技,取方在站立姿势下摔掷对手,另一种则是舍身技日语捨身技,取方为了摔掷受方,自己先行跌倒[9]

立技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用手臂摔掷受方的手技日语手技、利用腰部上移摔掷受方的腰技日语腰技、利用腿移摔掷受方的足技[9]

 
扫腰日语払腰是一种立技中的腰技'
投技 立技 手技
腰技
足技
舍身技 真舍身技
横舍身技

固技

编辑

固技日语固技可以进一步再细分为绊倒及将对方压制在地的压制技日语押込技、利用锁喉或strangling使对方屈服的绞技、及对关节施力使其疼痛的关节技[10]

另一个相关的概念称为寝技日语寝技,是在非站立姿势下使用的技巧[11]

在竞技柔道中只允许对肘关节的关节技[12]

 
十字固是一种関节技
固技 压制技
绞技
関节技

段位和级别

编辑

柔道的段位和级别主要以不同颜色腰带来分别等级,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级。

段级腰带颜色:

段级 腰带颜色
十段
九段
八段 红白
七段 红白
六段 红白
五段
四段
三段
二段
初段(教师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绿
四级
五级
六级(初学者)

裁判指令

编辑

1.得分:“一本为一胜结束比赛”、“半胜,两只半胜合为一胜” 。

2.指导:如有犯规动作予以指导一只,满三只者出局。

3.规则:不攻击5~6秒、双领持握过久、假意攻击(攻击构不成威胁)、逃避攻击、出界、头触地、比赛中说话、嬉戏 都会予以指导一只。

竞技体重级别

编辑

竞技级别大多数是以个人体重分级。但不同团体有不同的分级方式。

讲道馆之级别为八级。

国际比赛级别如下:

  • 1 成人组 二十岁以上:(除无差别级外,均为奥运会正式比赛级别)
男子组
60 kg 以下 60〜66 kg 66〜73 kg 73〜81 kg 81〜90 kg 90〜100 kg 100 kg 以上 无限量级
女子组
48 kg 以下 48〜52 kg 52〜57 kg 57〜63 kg 63〜70 kg 70〜78 kg 78 kg 以上 无限量级
  • 2 世界青少年级

年龄由十五岁以上至二十岁以下。

男子
55 kg 以下 55〜60 kg 60〜66 kg 66〜73 kg 73〜81 kg 81〜90 kg 90〜100 kg 100kg 以上
女子
44 kg 以下 44〜48 kg 48〜52 kg 52〜57 kg 57〜63 kg 63〜70 kg 70〜78 kg 78kg以上
  • 3 世界少年级

年龄由十五岁至十六岁。

男子组
50 kg 以下 50〜55 kg 55〜60 kg 60〜66 kg 66〜73 kg 73〜81 kg 81〜90 kg 90kg 以上
女子组
40 kg 以下 40〜44 kg 44〜48 kg 48〜52 kg 52〜57 kg 57〜63 kg 63〜70 kg 70kg以上

用品

编辑

柔道道服通常是白色的纯棉衣服,这是嘉纳治五郎于1907年设计制造并使用的。现代比赛加入蓝色柔道衣,以便区分。

相关条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日文原文:“柔道は心身の力を最も有効に使用する道である。その修行は攻撃防御の練習に由って身体精神を鍛錬修養し、斯道の神髄を体得する事である。そうして是に由って己を完成し世を補益するが、柔道修行の究竟の目的である。

参考

编辑
  1. ^ 陈伟胜 白志标. 日本谋空手道入奥阻中国武术 巴赫新政助举办国. 广州日报. 2014-12-05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2. ^ 福田敬子成为柔道十段女性第一人 创下世界纪录. 商网-河南商报. 2011-08-17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Daigo (2005) p. 8
  4. ^ Numerous texts exist that describe the waza of judo in detail. Daigo (2005); Inokuma and Sato (1987); Kano (1994); Mifune (2004); and Ohlenkamp (2006) are some of the better examples
  5. ^ Kano (1994) pp. 45–54
  6. ^ Ishikawa and Draeger (1999) p. 179
  7. ^ Kano (1994) pp. 42–43; Mifune (2004) pp. 41–43
  8. ^ 8.0 8.1 Kano (1994) p. 44; Mifune (2004) p. 44
  9. ^ 9.0 9.1 Daigo (2005) p. 10
  10. ^ For full coverage of katame waza techniques extant in current judo competition rules see Adams (1991), Kashiwazaki (1992) and Kashiwazaki (1997)
  11. ^ Koizumi, Gunji. Ne-waza (Groundwork) and Atemi-waza (blows) in Judo. Judo. Budokwai Judo Quarterly Bulletin. [11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12. ^ Adams (1991)
参考书目
  • Adams, Neil, Armlocks,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1 
  • Daigo, Toshiro, Kodokan Judo Throwing Techniques, Tokyo, Japa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2005 
  • Inokuma, Isao; Sato, Noboyuki, Best Judo, Tokyo, Japa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87 
  • Ishikawa, Takahiko; Draeger, Donn F., Judo Training Methods, Boston, Massachusetts: Tuttle Publishing, 1999 
  • Kano, Jigoro, Kodokan Judo, Tokyo, Japan: Kodansha, 1994 
  • Kashiwazaki, Katsuhiko, Shimewaza,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2 
  • Kashiwazaki, Katsuhiko, Osaekomi,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7 
  • Mifune, Kyuzo, The Canon of Judo: Classic teachings 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okyo, Japan: Kodansha, 20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