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赛迪
阿南·赛迪(马来语:Adnan Saidi,1915年—1942年2月14日),又译阿德南·赛迪,马来亚雪兰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陆军马来亚司令部马来军团军官,1942年在新加坡巴西班让战役中激烈抵抗日军而最终阵亡,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被视为民族英雄。
阿南·赛迪 | |
---|---|
出生 | 1915年 马来联邦雪兰莪加影双溪拉马尔 |
逝世 | 1942年2月14日 新加坡巴西班让 | (26—27岁)
墓地 | 新加坡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墓 |
母校 | 北干双溪拉马尔学校 |
效命 | 英国陆军马来亚司令部 |
服役年份 | 1933年-1942年 |
军衔 | 中尉[1] |
统率 | 第1马来军团第1营C连第7排排长 |
参与战争 | 巴西班让战役 |
获得勋章 | 星章 国防勋章 战争勋章 |
配偶 | 索菲亚·帕基尔(1938年结婚) |
生平
编辑阿南出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加影附近的双溪拉马尔(今万宜新镇)的一个米南佳保家庭,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长子,早年就读于北干双溪拉马尔学校(Pekan Sungei Ramal School),毕业后继续留在母校当了一年多的见习教师。[2]
阿南于1933年加入英国陆军马来亚司令部马来军团,因表现出色被选为最佳新兵,1936年晋升中士。1937年,他代表马来联邦参加乔治六世的加冕游行,并获得了加冕勋章。[2]
1941年底,阿南被派往新加坡参加军官训练课程,与家人住在巴西班让(Pasir Panjang)。完成训练后,他晋升中尉,被任命为第1马来军团第1营C连第7排排长。同年12月,马来亚战役爆发后,为了确保家人的安全,他把他们送回家乡。[2]
1942年2月,日军侵略新加坡,阿南率领42名兵士御敌,于2月12日至15日期间在巴西班让一带的鸦片山(Bukit Chandu)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在战斗中,日军试图伪装成英属印度军旁遮普士兵潜入马来军团,结果被阿南识破,[3]因为英军是三人并排行走的,而日军则是四人。[4] 他命令部下向日军开火,射死了22名假扮旁遮普士兵的日本士兵。在日军的猛烈炮击下,以及食品、医疗用品和弹药短缺的情况下,阿南等人抵挡了日军的连续进攻。阿南本人最终受了枪伤,部队只剩下几枚手榴弹,迫不得已用刺刀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尽管寡不敌众,他拒绝投降,并敦促部下战斗到底。
众学者认为阿南的确于2月14日在巴西班让战役中阵亡,但英日两方对他阵亡的说法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2] 他的实际死亡情况从未被正式记录下来。日军的说法是日军俘虏了身负重伤的阿南,不断对他拳打脚踢,经过两天的顽强抵抗和拒绝投降后,他被绑在树上用刺刀刺死。[4][5] 另一种说法是日军把他绑在麻袋里殴打一顿,后反复用刺刀刺死,再将他的尸体倒挂在树上。英军的报告证实阿南的尸体在新加坡沦陷后被发现倒挂在树上,在许多有关马来亚战役的文献中得到了重复。战后,阿南的遗体安葬于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墓。
家庭
编辑阿南的弟弟艾哈迈德(Ahmad)和阿马鲁拉(Amarullah)也是军人。1942年1月,艾哈迈德乘坐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佩兰多克号” (HMS Pelandok) 前往澳洲时遭到日军空袭,死于途中。[2]
阿南于1938年与伊斯兰教宗教教师索菲亚·帕基尔(Sophia Pakir)结婚,育有一女,早夭。他们后来育有二子:莫赫塔尔(Mokhtar),现居芙蓉市;扎因丁(Zainudin) ,现居柔佛。莫赫塔尔在回忆父亲时曾说,他父亲“话不多,是一个严肃的人,严守纪律,总是正颜厉色,但有一颗善良的心,似乎有一道光照亮了他的脸。”[6] 索菲亚于1949年去世。
纪念
编辑阿南在巴西班让战役中的英勇行为受人景仰,在新加坡被视为民族英雄。[7]
1995年,新加坡马来语报纸《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大力提倡将阿南提升为民族英雄,同年新加坡政府在肯特岗公园设立了一座纪念阿南和马来第一步兵旅的战争纪念牌。[8]
1999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将阿南尊为民族英雄,其故事开始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9]
2002年,巴西班让鸦片山(Bukit Chandu)的一座殖民地时代平房被改建为鸦片山岗战役纪念馆(Reflections at Bukit Chandu)。[10]
1997年,为了增添地铁站的美观,陆路交通管理局推展“艺术之旅”计划,在各个地铁站展示艺术作品。2011年开始启用的巴西班让地铁站贴满了由何子彦(Ho Tzu Nyen)创作、和阿南有关的一部虚构电影的模拟海报,亚伦·阿齐兹(Aaron Aziz)饰演阿南。[11]
2019年6月5日开斋节当天,新加坡政府发行了1819年-2019年版20新元纪念币,纪念阿南和其他七位新加坡历史人物。[12]
阿南也在马来西亚被公认为民族英雄,其故事被改编成小说,作为中学马来语课程的教材。
相关文艺影视作品
编辑参考
编辑- ^ Johari Rahmat. In quest of excellence : a story of Singapore Malays. Thusitha De Silva, Saat A. Rahman, MENDAKI. [Singapore]: [Yayasan Mendaki]. 2002: 114–115. ISBN 981-04-7383-4. OCLC 53058960.
- ^ 2.0 2.1 2.2 2.3 2.4 Lieutenant Adnan Saidi.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14 Febr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 ^ Lieutenant Adnan bin Saidi. Singapore Heroes.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 4.0 4.1 Lieutenant Adnan bin Saidi and The Malay Regimen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2 November 2012.
- ^ bosmalay4.html. www.oocities.org.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 ^ Biography – Lt. Adnan Saidi, 1915 – 1942, Infantry Officer, War Hero by Liza Sahid in 1995. Habitat News – Nati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 9 September 1995 [26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 ^ Adnan bin Saidi. Badass of the Week. Backroom Productions, Inc.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 ^ Sahid, Liza. Biography – Lt. Adnan Saidi. [9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 ^ Hack, Karl; Blackburn, Kevin. War memor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Singapore: NUS Press. 2012: 314–316 [13 February 2023]. ISBN 9789971695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 ^ 鸦片山岗战役纪念馆. SG新加坡心想狮城.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 ^ Justin Zhuang. Art in Transit: Circle Line MRT-Singapore. 2013: 22–183. ISBN 978-981-07-4982-8.
- ^ A war hero, Singapore River and gold: Details of the bicentennial S$20 note. [24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ne 2019).
- ^ TIDAK LAGI KU KEJAR GLAMOR - HAIRIE OTHMAN. 11 November 2019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马来语).
- ^ Life Sto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3 October 2007., Channel 5 12 September 2006.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07.